大青树下的小学环境和学生很特别。
一是环境特别。学校处于边疆,景色带有乡村气息。
二是学生特别。不同民族的小学生,穿着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饰,在同一所学校,同一间教室学习。
上课时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绘声绘色,吸引景物驻足倾听。四是活动特别。下课时,同学们在一起跳傣族民间最负盛名的孔雀舞,还一起体验很多民族都有的摔跤活动。
介绍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吴然写作的散文,原名《民族小学》,选进人教实验版教材后改名为《我们的民族小学》,后选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改名为《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本文现收录在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为第1课的课文,并由梓君参与录音 。
我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给你解释。一般和特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这是哲学上的一对概念,三种不同说法意思是差不多的。
也就是说,一般就是普遍或共性的意思,特别就是特殊或个性的意思。
这里说的是事物或矛盾的性质或说特点。共性是某类事物共有的特点,个性是某个事物独有的特点。
比如,“笔”是一类事物。所有的笔都能写字,所以具有写字功能或能作为写字的工具,这是“笔”的共性。笔又分为很多种,如钢笔、毛笔、铅笔等。因此,不同种的笔又是一个小的分类。相对于“笔”这个大类,“毛笔”既有“笔”的共性,即“能写字”这个特点,又有其个性,如“蘸墨汁写字”这个特点。“毛笔”又可分为很多种,比如用不同的毛制成的不同的毛笔,它们又各有不同的个性。据此,还可以再分类下去。一支具体的笔,除了具有其所在类别的笔的共性以外,都有自己的个性。正像我们常说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个道理,任何一个物体,既有其“类”的属性,即共性,又有其鲜明而独特的属性,即个性。
严格说来,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具体的。“类”的概念,“共性”的概念,都是人类对事物的归纳和抽象。并不存在独立于具体事物的所谓的“一类事物”。比如,世界上并不存在抽象的“笔”。“笔”总是具体的。“笔”作为“类”的概念,“笔”所具有的“共性”,实际上是我们对世界上千千万万支笔的归纳和抽象。这种归纳和抽象,对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必须的。但要记住,这种归纳和抽象出来的“共性”,是我们对于事物认识的结果,并不是事物事先或独立地存在着什么“共性”。
正是因为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离开了具体的事物,离开了千千万万的个性,也就无所谓共性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