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性质弱,它的作用主要是暖中,在食用之后可以起到回阳通脉和温中散寒的作用。对于治疗吃冷饮过度,寒邪直接进入体内,或者是在下大雨天淌水,导致寒邪从下而入等情况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暖中效果。干姜不可直接食用,常和其他中药配伍组方煎汤服用。可以用于脾胃虚寒的理中汤,寒饮咳喘的苓桂五味姜辛汤等,其中均以干姜为主药之一。其实干姜这种药材还有非常不错的缓解体虚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寒所致亡阳虚脱的症状,效果更是非常好的,这时候我们适当的服用一些干姜,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祛寒的作用,具有回阳救逆之疗效。
但是我们大家也要知道,虽然干姜的药用功效是非常多的,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服用干姜的注意事项也是比较多的,尤其是有些人不适合服用干姜。例如感冒发热的患者不宜服用。而且有高血压以及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服用的时候要严格的遵照医嘱。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在服用干姜的时候,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在服用干姜的时候,如果有了不良反应或者是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早的就医查明病情。
通过我们上面的这些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干姜的药用功效是非常多的,适当的服用一些干姜,既可以起到不错的驱散风寒的作用,更是可以帮助我们大家预防和治疗咳嗽的症状的,但是我们大家服用干姜的时候需要重视干姜的注意事项。
【用药须知】 姜在作为中药用的时候,一般只分为生姜和干姜两种。生姜和干姜在中药的方剂中很讲究,某些方子只能用干姜,而某些方子则只能用生姜,两者不能混用。那么生姜与干姜究竟有何区别呢? 不少人对生姜都很熟悉,现在市场上卖的不是子姜就是生姜,即种了一年就采收的新鲜的姜。而干姜在市面上比较少见,这种姜也叫做母姜,通常是发过两次芽,生长了三年的姜。 从生姜和干姜的生长特性来看就可知晓,生姜的味道是比较直接和辛辣的,而干姜在地下埋了三年,其气味是比较浑厚的。这种特性导致了两种姜在中医方剂里出现了不同的应用。 生姜:发散作用较强 有人感受风寒感冒时,老人家总会说,喝点姜糖水就好了。煮姜糖水时所用的就是生姜。由于生姜的生长期只有一年,其辛味比较完整,所以驱动的作用很强,能畅通经络中的浊阴积滞。故此当感受风寒,尤其是出现头重、鼻塞、四肢倦怠的时候,喝生姜红糖水是很有效的。 另外,还有一个以生姜为君药的代表方,即吴茱萸汤。这个方剂是治疗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等与 “痰饮”有关疾病的,这些疾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络被 “水气”所阻。中医师认为,现代人很多疾病都与“水气”有关,即通常说的湿气,尤其是在南方,十个有八个是体内有湿的。因此,这种时候,中医大多会在方剂里加上生姜这味药,用以发散水气。 干姜:重在温煦 如果我们把生姜比喻成一把烈火,那么干姜则是不见明火的木炭,能够慢慢加热却不会让水分散失得那么猛烈。例如有一道用于急救和治疗危重病症的方子“四逆汤”,这个方剂用的是甘草、干姜和附子。 为什么要用干姜而不是生姜?中医师解释说,一般危重病人自身的气血疏导系统很虚弱,如果用发散作用很强的生姜,能够帮助甘草和附子的药效迅速到达病灶,但是病人可能会因为受不了这种猛烈的冲击而加重病情。因此,换成温化作用见长的干姜,能够让药效缓慢而有效地在体内挥发,正邪的冲突就不会太激烈了。 生姜治胃、干姜治脾 我国民间有 “生姜治胃干姜治脾”的说法,然而中医师认为不能只从字面上解释,以为胃病就用生姜脾病就用干姜,这其实是比较片面的。 祖国中医的脏腑学说认为,胃属于腑而脾属于脏,两者在经络上是互为表里的,脏属里而腑在表。生姜比较发散,其药效在表发挥得较为彻底,所以治疗腑病较强,对于脾胃二者来说,更偏向于治疗胃病;而干姜比较缓和,其药性能够慢慢渗入“里”,即脏病,所以对脾的影响更大。 但是,其实这两种姜都是能够温中散寒的,“温中”就是温煦中焦,脾和胃都属于中焦,很多脾胃疾病都会考虑用姜,只不过以病情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姜而已。 夏季吃姜最好吃干姜 许多人都知道 “冬吃萝卜夏吃姜”,由于夏季比较潮湿,很多人会受到湿气侵扰,出现犯困、失眠、抑郁、懒言少语等症状,这时,可以适当食用姜来调理,而且最好选择温和的干姜。 一些人吃了比较滋腻的补品,以此来提高身体免疫力,例如固元膏、桂圆、熟地等等,此时也最好配合吃一点干姜来温化。就像树的蒸腾作用一样,没有给足够的阳光的话,你喝下去水都化不了,整个腠理津液不能开达,所以需要干姜从中焦温化。 经常夏季犯困的上班族,可以买一些干姜片和红茶一起冲泡,常喝这种姜茶可以提神暖胃,对调整亚健康状态也是有好处的。(王吕)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