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第1、第2颈椎结构有所特殊外,其余颈椎均由椎体、椎弓、突起(包括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等基本结构组成。椎体在前,椎弓在后,两者环绕共同形成椎孔。各椎孔目连构成椎管,其中容纳脊髓。椎体上面周缘的两侧偏向后方,有脊状突起,称为钩突。钩突与相邻的上一椎体下缘侧方的斜坡对合,构成钩椎关节(亦称椎体半关节——Iuschka关节)。此关节能防止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椎弓根上、下缘的上、下切迹相对形成椎间孔,有颈脊神经根和伴行血管通过。通常颈脊神经仅占推间孔的一半,在骨质增生或韧带肥厚时,孔隙变小、变形,神经根就会受到刺激和压迫.产生上肢疼痛、手指麻木等症状。颈椎的横突较短,其中间部有横突孔,除第7颈椎横突孔较小外,其余均有椎动脉通过。当颈椎发生骨质增生等病变时,可导致椎动脉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改变,影响大脑血液供应,产生眩晕、恶心等症状。
颈段各椎骨间以韧带、椎间盘和关节等互相连结。椎体自第2颈椎下面起,两个相邻椎体之间,由具有弹性的椎间盘连接;椎体与椎间盘的前后有前、后纵韧带及钩椎韧带等连结;椎弓间则通过关节突关节、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项韧带、横突间韧带相连结。颈椎的韧带多数由胶原纤维组成,承担颈椎的大部分张力负荷。除黄韧带外,其余大部分韧带延展性低,是颈椎内在稳定的重要因素。韧带的弹性,一方面保持颈椎生理范围内的活动;一方面又有效地维持各节段的平衡。黄韧带在颈椎后伸运动时缩短、变厚,屈曲时延伸、变薄。年轻人的黄韧带在压应力作用下缩短、增厚,不易突入椎管,但随年龄增长,黄韧带弹性降低,则易折曲而不缩短,突入椎管产生脊髓压迫。椎间盘的生理功能除了连接相邻颈椎外,更重要的是减轻和缓冲外力对脊柱、头颅的震荡,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参与颈椎的活动,并可增加运动幅度。
在颈椎中,我们将第1、第2颈椎,即寰、枢椎称为特殊颈椎。寰椎呈不规则环形,由一对侧块、—对横突和前、后两弓组成,上与枕骨相连,下与枢椎构成关节。其解剖特点有:位于侧块两端的形似三角形的横突上,有肌肉与韧带附着,对头颈部的旋转起平衡作用;横突孔位于其基底部偏外,较大,有椎动脉和椎静脉从中穿行;后弓上方偏前各有一斜行深沟通向横突孔,椎动脉出第1颈椎横突孔后沿此沟走行;前、后弓均较细,特别是与侧块相连处,易受暴力而导致该处骨折与脱位。枢椎是因椎体上方有一称之为“齿突”的柱状突起,且齿突具有“枢’’的作用而获名。其解剖特点有:齿突原为寰椎椎体的一部分,发育中发生分离且与枢椎融合,所以较易出现齿突缺如、中央不发育、寰椎与枕骨融合、寰枢融合等畸形和变异,并由此引起该区域不稳定而压迫脊髓;齿突根部较细,在外伤时易骨折而导致高位截瘫危及生命。除了第l、第2颈椎之外,第7颈椎的棘突也与其它颈椎有所不同。该棘突长而粗大,无分叉而有小结节,明显隆起于颈椎皮下,成为临床上辨认椎管的骨性标志,因此,人们也称其为隆椎。第7颈椎横突若过长,或有肋骨出现(称为颈肋)时,往往可引起胸腔出口狭窄综合征。
颈椎(cervicalvertebrae),共7个,第1、2颈椎属特殊椎骨.一般颈椎的椎体较小,近似长方形;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水平位;椎孔大,呈三角形.横突根部生有横突孔(transverseforamen),是颈椎最显著的特点.横突孔内有椎动脉和静脉穿行.横突末端分为前、后结节,第6颈椎横突的前结节较大,颈总动脉经其前面上行,故称为颈动脉结节(carotidtubercle),当头部受伤严重出血时,可在此压迫颈总动脉暂时止血.第2~6颈椎棘突短而分叉.第7颈椎棘突则长而水平,末端不分叉,容易扪到,故又名隆椎(vertebraprominens),是临床上计数椎骨序数和针灸取穴的标志.[1]?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称椎体钩.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两侧的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如“Luschka”关节过度增生肥大,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产生相应症状,为颈椎病的病因之一.[1]?第1颈椎又称寰椎(atlas),呈环状.主要由前弓、后弓及侧块组成:侧块上面的椭圆形上关节面与枕骨髁相关节,下面稍凹的圆形下关节面与第2颈椎相关节,前弓后面有齿突凹.上关节凹后方有椎动脉沟,椎动脉出横突孔经此沟而入枕骨大孔.后弓长,中点略向后方突起,叫做后结节.寰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1]?第2颈椎又称枢椎(axis),椎体向上有指状突起,称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在发生学上齿突来自第1颈椎椎体.枢椎其余形态同一般颈椎.?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