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家说“儿童尿裤子,憋大便,可能是环境变化引起的情绪问题”。孩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有各种不合适的反应是很正常的。
进入新环境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心里会害怕,会不安。当他们内心的安全感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他们只能尽力去应对新环境的挑战,从而忽略了身体发出的信号。所以他们白天可能不会觉得随意,直到回家进入熟悉的环境才会意识到自己想排便。
另外,家里大部分孩子都有自己的私人厕所,但幼儿园一般都是开放式或者半封闭式的厕所,也有孩子因为不熟悉或者害怕摔倒而不敢在幼儿园排便。
小家伙说不会擦屁股,怕麻烦老师;比如小家伙说老师说不许动,我只好忍着;还有,他只是一脸不解的看着我说,我就是不想拉屎!
然后,我会给孩子们一些建议。比如上课或活动中突然想大小便,一定要告诉老师,不然拉裤子会比较麻烦。还有,其实不用担心打扰老师。老师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责怪孩子或者嫌弃你。
再者,私下里我会从老师那里知道一些事情,从老师那里知道一些孩子的真实表现。一般来说,老师会配合我们的父母给孩子一些指导和解释,化解孩子的一些误解和顾虑。
孩子周围所有成年人的态度也很重要,包括所有家庭成员和幼儿园工作人员。每个人都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大便,每一句话都要认真说,不要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孩子在身上拉凳子的时候,不要在公共场合粗暴的处理。这样会羞辱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感到紧张和害怕。你要把孩子带到没人的地方,安慰孩子,告诉孩子因为孩子还小,你控制不了凳子,所以拉在裤子上没关系,妈妈(老师)可以帮你换。给孩子清洗和换裤子时,要温柔。
幼儿园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有的孩子连裤子都穿上了,或者有的孩子拉屎后不敢找老师要纸。这些情况大多是比较内向的孩子。说说我的童年吧。我记得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当时的厕所都是开着的,我在幼儿园从来不敢排便。在很多人面前脱裤子都觉得丢人,小时候特别丢人。我爸妈没问我学校的事,我回家宁愿上厕所。当时的我胆小害羞,有一个想象中的自己,觉得每个人都会看到我的一举一动。一年级的时候在学校慢慢的敢排便了,主要是对同学和环境比较熟悉。几个好朋友一起上了厕所。大家都一样,不怕谁说谁。
本来就是这样啊,你应该写成。echo "<a href='phpwan.php?pageno=" . ($pageno+1) . "'>下一页</a>"
他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没有爸爸、妈妈、没有熟悉的人,只有陌生的老师和同龄的小朋友没有人整天围着自己转,相反,吃饭喝水、玩玩具等都得等待和排队。因此,幼儿入园后往往有很多不适应,如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吃不好、睡不香、甚至生病等。父母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迈过这艰难的一关呢?一、幼儿初入园时产生不适应的原因1、情感上不适应幼儿到幼儿园里,与他交往的对象是陌生的幼儿和教师,他要和他们一起游戏、上课、进餐、休息,于是感到害怕、孤独、没有安全感。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最低级、最基本的需要”。幼儿在幼儿园里没有安全感,到处都是陌生的人和环境。中午也没有妈妈陪着自己休息,没有了妈妈讲故事,没有了爸妈的呵护和关爱,孩子一天的时间都要和爸妈分离,对家人产生强烈依恋。
2、生活习惯不适应
3、幼儿能力不适应
在家里,由于孩子的年龄小,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喜欢包办代替,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全由家人操心,以致于有些孩子不会穿脱衣服,不会拿勺吃饭,不会系鞋带,不会自己上厕所,有时尿床,尿裤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适应不了幼儿园的生活。幼儿在幼儿园感到特别无助,无能为力。
4、集体生活不适应
在幼儿园里,老师要面对班里几十个孩子,不可能像妈妈一样在他周围跟着他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也不会像家人一样顺着他、依着他。而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太阳,被大人宠爱、娇惯。因此,多数孩子在家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唯我独尊,比较任性,平常和别的小朋友交往比较少,他不懂得怎样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不知道怎样跟陌生的老师相处。幼儿的“绝对核心地位”被改变,所以心理上感到失落。二、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对策1、心理准备,熟悉幼儿园
幼儿入园前,家长要带幼儿到幼儿园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让幼儿熟悉那里的环境。这个熟悉过程非常重要,作为家长,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去幼儿园陪孩子玩玩。有可能的话,可以请已入园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向孩子介绍幼儿园的情况。另外,还要带孩子认识自己班级的老师,这样可以让孩子与老师建立一种初步的师生感情。最后,可以让孩子认识一下自己所在的班。看一看活动室里的玩具、图书、桌椅等休息室里的小床盥洗室里挂毛巾、放水杯的标记……这样可以激起孩子入园的欲望,使孩子入园前对幼儿园就有个美好的印象。要注意:家长平常不能说“再淘气就把你送幼儿园,让老师好好管管你”对之类的话,让孩子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惧怕心理,以为幼儿园就是惩罚人的地方。对幼儿要进行正面的入园教育。让孩子对幼儿园有好的印象,幼儿教师有很多本领,可以教他唱歌、跳舞画画、做游戏、做实验等等。
2、生活自理能力准备
要求幼儿在入园前一个月或两个月里,按时起床,按时进餐,按时休息,使幼儿生活有规律,有节制,与幼儿园的生活习惯一致。特别是中午要午睡,有很多孩子在家没有午休的习惯,所以很多孩子入园后,最大最痛苦的就是中午睡觉。其他小朋友睡觉,他也不能讲话,只能躺床上,或者坐小凳子上等着小朋友睡醒。我就碰到我很多这样的孩子,中午睡觉成为他们入园最恐惧的事情。试想如果我们大人不愿意睡觉,不瞌睡,还必须睡,又不能说话,那是多痛苦的事情,更何况孩子。所以家庭要和幼儿园有一致的作息习惯,这样孩子适应起来就容易得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自己吃饭,不挑食,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自己洗手等。
3、人际交往能力准备
在家里,要让孩子了解和关心家庭成员,培养孩子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另外家长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到亲戚朋友邻居家作客,培养与其他成人和幼儿交往的能力。初步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些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掌握简单常用的礼貌用语,教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要求、感情,如何倾听别人谈话,如何了解别人,怎样交往等。可以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交往技巧。有事情时要会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要求。这是孩子入园的基础。
教会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这非常重要,很多孩子上了幼儿园不敢说,不敢告诉老师,不仅有尿裤子的,甚至有拉屎在裤子上的。很多孩子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而惧怕幼儿园,别看幼儿小,语言表达能力差,但是他也已经有了很强的自尊心,害怕丢人,害怕老师笑话。
4、重视入园最初几天的体验
最初入园的前几天是关键时期,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家里人在园多陪孩子一会儿,帮孩子慢慢适应陌生环境。老师可趁此机会想办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别的地方去,家人悄悄离去。如没有时间,不管孩子哭得多凶,也不能一步三回头。因为当孩子看出你的犹豫不决时,只能使他哭得更厉害。另外要让孩子明白,爸妈并不是不要他,把他送幼儿园只是因为爸妈要上班,他长大了要跟老师学习本领,所以必须上幼儿园,而不能让孩子有被丢弃的感觉。对焦虑程度较重的幼儿,在幼儿入园时,家长可以与孩子相处几天,并与孩子一起游戏,与教师交谈,让孩子感觉到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
不妨把自己孩子在家的乳名悄悄地告诉老师,当老师以只有家长才称呼自己的方法叫出孩子的名字时孩子一定会非常惊讶,非常亲切,非常熟悉。也可让幼儿带一些他在家里特别喜欢的玩具和幼儿熟悉的物品,能带给安全感。
5、积极与幼儿园老师合作
坚持每天送孩子,按时接孩子,保障孩子正常的一日作息制度。是否携带小刀、石子等危险品,以保证孩子安全针对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纠纷,家长应向教师及时反馈等等。尊敬和信赖老师,主动向老师介绍自己孩子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性格爱好等,做到因材施教。其次,父母应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家长活动,多和老师交换建议,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不要以为孩子送幼儿园了,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责任,家长仍需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因为,家庭仍然是孩子最主要的活动和生活场所,对孩子个性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表扬、鼓励孩子
要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表现。记住其中好的行为习惯等,并将老师的表扬传达给孩子。比如,孩子帮老师摆椅子了,很了不起孩子吃饭吃的好,回答问题积极,孩子帮助别的小朋友了,孩子会唱儿歌了等等。你要为孩子点滴的进步而高兴,并让你的情绪感染对方。表扬一下孩子,对他说:“你真行”“你真棒”让孩子从老师、家长的赞赏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另外放学后要及时疏导孩子的情绪,带孩子出去玩玩,散散步,跑一跑,不要一回来就问“学了什么呀?”“谁又欺负你了?”可以和孩子分享“入园”带来的快乐。孩子初入园,情绪不稳定,可一定也有高兴、开心的时候呀,回到家里,如果父母每天抽时间和孩子闲聊,应该多问孩子一些开心的事情,交到好朋友了没有,开心不开心?让孩子表演一下刚学会的舞蹈,唱一首入园的儿歌,说说他新交的朋友……一起回忆,分离每天的快乐时光,使孩子重新感受“入园”带来的乐趣,并愉快地向往新一天的快乐吧!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是“根本之根本”。所以,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幼儿的一生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幼儿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期,我们家长有责任给孩子以信心、力量、勇气,帮助孩子尽快熟悉和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使孩子顺利地度过入园适应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