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病人如何紧急护理?当前每个人的生活压力很大,猝死发生率很高,导致猝死的原因有很多,但您了解猝死的知识有多少?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猝死的急救与护理方面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猝死的急救与护理一:
家庭处理 方法
紧急救护的第一步是心脏复苏,其最关键的一环是心前区叩击。将病人放在平地或硬板上,护理者用拳底多肉的部位,从20-30厘米的高度向病人的心前区或胸骨中段进行突然而迅速的一次叩击,力度以引起局部微痛为限。叩击有时可使骤停的心脏重新复跳起来,如无效,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为什么这一 拳击 会使人死而复生呢?原来这种紧急护理法是利用能量转换,使机械能变为电能,提供相当于10瓦·秒左右的低能量电流,使心脏传导电流重新激发而恢复心跳。这种拳击被医生誉之为“临时心跳起搏器”,紧要关头,确实十分管用。
医护人员处理方法
人工呼吸。简单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即救护者深吸气后将气吹入病人口中(一手捏紧患者鼻孔),以20次/分进行。
电击除颤。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作为一种急救设备,可自动分辨是否是由室颤引起的心脏骤停,提高由室颤引起的猝死救治率,是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急救指南中指出的最适合现场的非医护人员在紧急状态下使用的防猝死院前急救设备。
进行心肺复苏需要把握的原则是:
1.所有施救者都应实施胸外按压,受过培训或专业医务人员可在胸外按压的基础上实施通气,团队合作时,应同时施行胸外按压和通气。
2.不强调检查脉搏,非专业施救者不检查脉搏,专业医务人员脉搏检查不超过10秒,10秒钟内不能肯定触到脉搏,施救者则应开始胸外按压。
3.大多数成人心脏骤停,胸外按压循环最为重要,对心脏骤停的 儿童 来说,人工呼吸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大多数儿童心脏骤停患者为窒息所致,需要通气与胸外按压同时进行,以达到最佳结果。
怎样才能预防猝死的发生呢?以下几点应引起重视。
猝死的病因很多,心脏疾病占首位其次为肺动脉栓塞、急性出血性胰腺炎、脑出血、中毒性肺炎、中毒性菌痢和高血压等。多由于过度劳累、精神刺激、情绪异常激动、饱餐、酗酒、过度吸烟、寒冷等诱发。
1.去除以上诱发因素,尤其要减肥防胖,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保持不急不躁。
2.凡心脏病患者,应警惕其发作,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并告诉周围人急救时的用药方法。不论在家中、工作中或外出时,如有某些不适感觉,均应与随行者或周围的人事先打招呼,以便他们预先准备,防止猝死事件的发生。
3.中老年人对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常有人照料,特别是在夜间与蹲厕时需要有人照应。
5.每天口服阿司匹林0.3~0.6克,有预防冠心病的功效。
6.戒烟酒,饮食勿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7.长期口服心得安,每日10~20毫克,对冠心病性猝死的预防有较好效果。
8.血压高者应有效地进行降压治疗,有助于减少猝死。
9.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病人常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特别是出现心律失常时,常是猝死的预兆。及时治疗是预防猝死的关键。
10.千万别忘记拨打急救电话120
猝死的急救与护理二:1.基本生命支持
(1)开放气道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救。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松解衣领、裤带,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异物,如假牙、粘液和呕吐物等。一手置于患者额部,另手抬举下颌,使其头部后仰,颈部伸直,避免舌下坠阻塞气道。
(2)人工呼吸迅速确定呼吸是否停止。如无自主呼吸,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气后贴紧患者口唇外缘用力吹气。先吹气2次,每次1000~1250ml。在人工呼吸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胸廓运动,参照其胸廓起伏情况控制吹气量。避免发生胃胀气而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如患者出现胃胀气,应将其侧转并压迫上腹部,排出胃气后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3)胸外按压检查颈动脉搏动,如动脉搏动消失,立即胸外按压。操作者两手掌重叠交叉置于患者胸骨中下段,双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有节奏地垂直向下按压,将胸骨下段压下4~5cm为宜,按压后放松,使胸廓复原。按压频率约80次/分左右,同时观察有无颈动脉搏动。按压部位不宜过高或过低,切忌按压胸骨下剑突处。按压节律均匀,切忌用力猛击造成胸骨或肋骨骨折和血、气胸等并发症。胸外按压连续进行,直至心跳恢复。如需描记心电图、心内注射或更换操作者,间断时间不宜超过15秒。
(4)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如一人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约为15:2,如三人进行心肺复苏则约为5:1。
2.高级基本生命支持
(1)尽早应用简易人工呼吸器经面罩加压给氧并准备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和呼吸机。气管插管操作应迅速、熟练,争取30秒内完成,以免延误抢救。护士应迅速备齐吸引器等,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输注各种抢救药物。一般选前臂静脉,切忌因静脉穿刺导致心肺复苏中断。一些患者因周围静脉塌陷而穿刺难以成功,可选用颈外静脉或股静脉插管。有些药物如利多卡因、阿托品和肾上腺素等可经气管套管内滴入。
(3)尽早心电监护和心电图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并监护心率及心律变化。
(4)抗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电击复律及人工心脏起搏。
1)常用药物包括(a)利多卡因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药物,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b)普鲁卡因胺用于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律失常。(c)溴苄铵用于上述两种药物无效、电击复律失败的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d)阿托品用于伴血液动力学障碍的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室停搏的治疗。(e)异丙肾上腺素用于阿托品无效的心动过缓或心室停搏。(f)肾上腺素用于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和电一机械分离。(g)碳酸氢纳对心脏骤停的治疗作用尚不明确,宜在进行心肺复苏、除颤、改善通气及药物治疗后应用。药物治疗应严格掌握剂量、输注浓和速度同时密切监护心率、心律及血压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如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
2)电击治疗用于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前者以非同步电击除颤、后者以同步电击复律。操作时将两电极板均匀涂满导电糊,分置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及心尖部或分置于左胸前后。初始电能量约200J,一次电击无效可增大能量再次电击,但不宜超过360J。心室颤动能否转为窦性心律,往往取决于心室颤动出现至电击除颤的时间间隔,切忌延误除颤时间。
3)人工心脏起搏适用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或心室停搏者。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详见有关章节。
4)增加心排血量,维持血压常用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阿拉明和钙制剂等。静脉滴注时,须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及滴注速度。去甲肾上腺素药液切忌外漏,以免引起周围组织坏死。
3.复苏后处理
(1)维持有效循环心肺复苏后可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一旦血压下降,除对症治疗外应分析原因,予以病治疗。有条件者宜行血液动力学监测,以指导用药。对难治性休克,应注意有无心肺复苏后的其他并发症,如气胸、心包填塞或腹腔脏器损伤等。如发生左心功能不全,酌予强心、利尿和扩血管治疗,详见有关章节。另外,复苏成功后宜延用二期复苏中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防止室性心律失常复发。
(2)维持有效的呼吸对昏迷者应予气管插管,在自主呼吸未恢复前予呼吸机辅助给氧,其间应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以调整呼吸机给氧浓度、潮气量、呼吸频率及呼吸比等。应用高浓度及纯氧时,宜间断给氧,如需长期吸氧,以鼻导管吸氧为宜,以防氧中毒。如气管插管超过2~3日仍不能拔除,应行气管切开,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气管切开护理。另外,可酌予呼吸中枢兴奋剂如可拉明、洛贝林等,以促使患者尽早恢复自主呼吸。
(3)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低温疗法和脱水疗法。
1)低温疗法包括物理降温及应用人工冬眠药(如氯丙嗪、非那更等),旨在降低脑组织基础代谢及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宜早在心脏骤停后5分钟内用为佳,可头罩冰帽,并于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放置冰袋,尽快使体温下降,至肛温32℃左右。降温过程中宜每半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冰袋应用毛巾包裹,忌直接接触皮肤。胸前区、会阴部及腹部禁放冰袋。降温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寒战和抽搐等,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2)脱水疗法常予20%甘露醇250ml或25%山梨醇250ml静脉快速滴注,必须在20~30分钟内滴完,治疗中应注意维持血压在10.67/6.67kPa(80/50mmHg)以上,适当控制液体入量,观察每小时尿量及注意有无低钾血症表现,如腹胀和心律失常等。对肾功能不全及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4)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严格记录出入液体量、监测血电解质浓度和血气指标,并及时予以纠正。
(5)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脏复苏后宜留置导尿管,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并监测尿比重,如尿量<30ml/小时,比重高,常提示血流量不足如尿比重低,则注意有无急性肾功能不全,其治疗护理详见有关章节。
(6)防治继发感染复苏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同时加强支持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加强皮肤、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皮肤破溃感染及褥疮发生。定时拍背、吸痰,痰液粘稠者予雾化吸入,防治肺部感染。对气管切开者,应每天局部换药,保持伤口清洁。注意观察切口及周围有无红肿和渗出,定期做切口部位细菌培养。对留置尿管者,除尿路已感染外,一般不宜每日冲洗尿管,以减少尿道感染。每日应更换密闭尿袋,观察尿液有无混浊并定期进行清洁中段尿培养,有感染者宜行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指导用药。此外,尚须注意患者体温变化,每日测量4次体温,并定期复查血象。
(7)营养补充给予高蛋白和高维生素流质饮食,每日总热量不低于2kcal。心肺复苏后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故需静脉或鼻饲给予营养。每次鼻饲前应检查胃管位置,注意患者有无肠胀气等。鼻饲饮食应温度适宜,且每次注入量不宜过多过快,鼻饲后宜用盐水冲洗胃管,以防堵塞心脏性猝死。
猝死的急救与护理相关 文章 :
1.心脏性猝死的急救体会分析
2.猝死患者初步心肺复苏的效果及护理特点(1)
3.急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4.浅谈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5.冠心病患者猝死的护理体会
体温低对人体的具体危害(一)对心脏的危害
我们的身体具有自律调节作用。心脏是动力泵,当我们体温比正常体温低0.5℃的时候,为了保证身体各脏腑供血量,心脏就要加快泵的速度,比体温正常的人的心脏至少每分钟多跳10次,一小时多跳600次,24小时多跳14400次,一年5256000次,10年就比体温正常的人多跳了52560000次。心脏就会越来越累,导致心脏负担过重。
另外,血液运行慢,冠状动脉的营养供给变慢,心脏跳动缺乏动力,就会导致各种心脏疾病,如出现胸痛、气促、乏力、心悸(常提示心跳减慢、增快或不规则)、头晕目眩、晕厥等现象。同时,血液运行慢,心脏细胞代谢的毒素不易排出,也容易导致各种心脏疾病。
(二)对大脑的危害
人的头部占人体重量的5%,可是它要用人体25%的血液(脑细胞是靠气和血来滋养的)。人体中脑细胞不能再生,所以比钻石还要金贵。体温低,血液运行速度变慢,给脑部供血供氧不足,脑细胞就开始逐渐的衰老。轻者头晕、记忆力下降、睡眠不好,重者会出现脑缺血、脑梗塞。时间一长,没有充足的血液滋养,就有可能引发脑萎缩、老年痴呆症等。
(三)对肝脏的危害
血液循环慢导致营养带来的速度慢,肝脏吃不饱,这个人体“化工厂”的工作就打折扣了。代谢不掉的毒素就会堆积在肝脏里,脂肪堆积就会形成脂肪肝,堆积在血管里,就形成高血脂。胆固醇堆积在肝脏中就会形成胆固醇结石。另外,胆汁也是肝脏分泌的,肝脏功能减弱了,胆汁分泌紊乱,进而影响消化。肝为将军之官,肝脏功能减弱还会导致以下问题:
1、乳腺、妇科有问题及内分泌失调者
雌激素的主要成分是雌二醇。雌二醇完成任务后,要回肝脏及时代谢出去。如果肝脏功能差,不能及时把雌二醇代谢出去,就会把它转变成雌三醇。雌三醇再回流到身体里,就会引起乳腺、妇科疾病及内分泌失调。所以肝脏不健康,才是我们乳腺,妇科,内分泌失调的根源。
2、有结石者
人体长结石,根源就是血液太脏了,肝脏没能把血液里的毒素代谢掉,毒素排不出去,就沉淀在器官上,所以才长结石。
3、脸上有斑或有痘者
你的血有多干净,你的脸就有多干净。血里90%是水,70%是肠道吸收的,肝是解血毒的,脸上长斑或痘,说明这两个器官都薄弱了。我们如果现在只做美容,等于在擦树叶,但树根在吸收毒素,斑或痘还会再长出来的。要想解决根本问题,就一定要从树根入手,也就是说一定要从肠道和肝胆入手。
4、过敏者
过敏的根源就在于免疫力低。血里90%是水,70%是肠道吸收的。肺主皮毛,肺和大肠相表里。平时一过敏,通常解决方法就是吃或抹抗过敏的药物来解决暂时症状。暂时缓解了过段时间为什么又过敏了,这就相当于在擦树叶,但树根在吸收毒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一定要从树根入手,也就是说一定要从肠道和肝胆入手。
(四)对肾脏的危害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新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肾脏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又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和肾外激素的靶器官。肾脏的这些功能,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
如果肾脏长期处于低体温的状态,会严重影响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尤其会减慢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造成尿素氮、肌酐、尿酸等100余种代谢废物和毒性物质的沉积,从而造成各种肾脏疾病,常见的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肾结石更严重可能导致尿毒症。
(五)对胰脏的危害
胰脏是人体内唯一的一个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的腺体,是一个特殊的脏器,其分泌多种消化酶。胰岛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起降低血糖,促进肝糖原的合成等作用。
长期处于低体温状态下人容易的糖尿病,因为营养供给充足的状态下,胰腺就能分泌充足的胰岛素,而没吃饱时,胰岛素的分泌就不足,糖代谢的功能下降,多余的糖就存留在血管里,血糖就增高了。
在中医中,胰主统摄津液,为津液生化之源;胰主调和,主统摄,主通利,主滋养,在体为脂肪,在窍为咽,在志为疑,喜温,喜甘。因此,胰脏功能减弱还会导致肌肉酸楚,四肢无力,懒言少语,胸腹燥热、胀满,咽干口渴等。
(六)对免疫系统的危害
免疫细胞只有在体温处于36.8℃左右时才会勤奋工作,否则它将对侵犯人体的病毒和细菌“视而不见”,任其长驱直入。据科学统计,体温每下降0.5度,免疫功能就下降30%到40%。如果体温到35度,那是癌细胞和病毒大量滋生的温度。可见,当体温过低时,人体对外界的抵抗力是很脆弱的。
(七)导致肥胖
肥胖与体重和体内脂肪的变化相比,体温才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因为体温上升1℃,新陈代谢也会上升12%。因而不限制饮食也能轻易地瘦下去。此外,身体一旦变得温暖,水分就更容易排出去,臃肿的下半身和凸出的小腹也就很容易解决掉了。
(八)导致过敏症
以过敏为例,西医的阐述是过敏原如花粉、灰尘、霉菌、牛奶和蛋清等进入人体后,血液中的B淋巴细胞就会制造出抗体来抗击过敏原。但是当身体寒冷和存在水毒之时,淋巴细胞力量微弱,无法制造出大量的能量抵御抗原的抗体。因而抗原进入身体后使得身体只有通过眼泪、喷嚏、鼻涕、痰液、湿疹等反应来将多余水分排到体外,从而使身体温度上升,增强淋巴细胞的力量,以产生更多的抗体,抵御过敏原。所以,平日里体温较高的人应该是与过敏无缘的。
(九)体温降低将导致血液生成减少
饮食是造血的原料。饮食的精微物质经过脏腑的作用化生为血,肾藏精,精生髓,髓化血,血之源头在于肾。只有消化、吸收的功能好,造血的原料才能被充分利用,骨髓才能充盈,造血的功能才旺盛,这就是"脾胃为后天之本"的重要性。
胃肠对食物的消化的两种方式
一是通过消化道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另一种是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成分进行化学分解。无论是机械性消化还是化学分解,目的都是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能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而大分子物质是不能被吸收的,只能通过粪便排出。
如果我们贪凉,或吃过多的寒凉性质食物,不仅会引起胃肠的不适,还会使胃肠的血管遇冷收缩,影响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管。胃肠道血管收缩,又减少胃肠的血液供应,减弱胃肠的消化蠕动力量及消化液的分泌,从而降低了分解食物的能力。高温有利于分解食物,而低温则延长了处理食物的时间。很多人吃了寒凉的食物会拉肚子,就是因为这些不消化的食物无法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管。而且像水分这些很容易进入血液的物质也因为胃肠道血管的收缩而不能进入血管,不能被消化、吸收,只能排出体外。时间一长,就会造成造血原料的不足,结果自然使血液生成减少。
(十)体温降低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生长发育
每个人从母体内十月怀胎开始,延续悠长的一生。胎儿生长、发育完全依赖母体的营养供应,孕妇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就像一粒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里,自然长出健壮的小苗,种在贫瘠不肥沃的土壤里,长出的苗则又细又弱。
怀孕时母亲的血液就是孩子生长的土壤,母亲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母亲血寒,就是身体内寒气较重的母亲,在怀孕前就伴有痛经、腰酸、背痛、腿痛、颈肩酸痛现象的,或在怀孕期间贪吃了大量寒凉食物的女士,孩子生下来自然就寒气重,容易出现黄疸重、湿疹、吐奶、腹泻、感冒、咳嗽、哮喘、过敏等症状;母亲血少、血稀,在怀孕前就有贫血、头晕、睡眠不好、便秘、腹泻的,或有节食减肥经历的女士,或在怀孕期间反应重、胃口不好、挑食的,孩子生下来自然也就血少,容易睡眠不好、夜惊、胆小、爱哭闹、自控能力差,容易腹痛、腹泻、便秘、湿疹、感冒、咳嗽等。寒湿重就会造成血液生成的减少,而血少、血虚的人本身身体内的热量就少,抵御寒湿的能力差,这样各种疾病就在孩子小的时候常常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只要没有治愈,很多病是陪伴孩子终生的。
(十一)体温降低造成动脉硬化
血液中的油脂类一旦遇上体温下降,就比如来了寒流,受了凉或者寒凉的东西吃多了,油遇冷凝结、沉淀,就会堆积在血管壁上,而冷的同时血管又会收缩。如果这种情形长期、反复出现,就很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如果堵的是心脏的血管,轻者心肌缺血、心绞痛,重者心脏因大面积缺血而停跳造成人猝死;如果堵塞在脑部血管,轻者头昏、头痛、肢体麻木,重者脑部长期缺血、缺氧,结果自然也是导致死亡。动脉硬化(即动脉粥样硬化),指的是血管里看起来似粥样的黄色东西--也就是胆固醇等脂质--积聚、沉积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壁增厚,使血管管腔变小。动脉粥样硬化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是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生,在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
(十二)体温降低引起癌症高发
人体内不能及时排出和没能完全消化的各种代谢产物和污染物,就如同冬季下的雪。但只要身体内温度适宜,四季如春并经络通畅,再大的雪也能融化。而且融化后的水在身体内就是血液,可以反过来重新被利用,重新营养我们的身体,没用的杂质则通过汗液、大小便及时排出体外。但是当我们身体的温度低时,雪无法融化,自然就在身体内形成淤堵,形成肿块。科学家发现,癌细胞对热的承受力远不如正常细胞,因此容易被杀死。癌症又称"岩症"。为什么癌症的伤口是世上最难愈合的,因为它不具备生长的条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