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鲁菜的食客都清楚,济南派以汤著称,辅以爆、炒、烧、炸,菜肴以清、鲜、脆、嫩见长。其中“九转大肠”就是烧菜的代表。
关于“九转大肠”的传说起至清朝光绪年间的济南九华林酒楼,一开始的做法只是将猪大肠洗涮后,加香料开水煮至软酥再调味,后来为了更加香口鲜美,大肠都会先入油锅炸一下。
纵然食材并非山珍海味,还是得到不少文人雅士的青睐,为取悦店家喜“九”之癖,并称赞厨师制作此菜像道家“九炼金丹”一样精工细作,便将其更名为“九转大肠”。
“九转大肠”同山东海产品菜式相比,的确只可以说朴实如山东大汉,但是却不失细致。据介绍,山东老家的每份“九转大肠”只取一头猪的大肠切成九段,做出一盘红润透亮的分量。大厨将口感脆爽的大肠头焯水后,用调味料和香料水煮去味。
去完味的大肠,要在滚油中炸至金黄色,再灌入十多种佐料用微火爆制而成,最后浇上甜甜酸酸的调味酱。入口就能感受到外脆内嫩的口感,且没有让人厌恶的大肠味,甜咸酸辣恰是得当。
九转大肠的原料:
熟大肠3条(750克)、酱油25克,清汤150克,肉佳粉0.5克,胡椒粉0.5克,葱姜蒜共15克,熟油100克,白糖100克,醋50克,料酒10克,砂仁粉0.5克,香菜5克,精盐2克,花椒油15克
九转大肠的作法:
1、准备工作:将熟大肠(细尾部切去不用)切成“板指”段,放沸水中一悼,捞出控净水;葱姜蒜切末。
2、烹调:净锅放火上,添大锅油,烧至七成热,将大肠放入炸至呈大红色,捞出控净油。净锅留底油,烧热,入葱姜蒜爆锅,用醋一烹,放入白糖炒糖色,下大肠裹勺,下酱油清汤、料酒,改慢烤至汤剩1/4时,加胡椒粉、肉桂、砂仁,淋上花椒油,颠翻均匀,撤上香菜末,盛盘中。
鲁菜。
九转大肠原名为红烧大肠,是山东省济南市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鲁菜系。相传,九转大肠是清朝光绪初年,济南九华楼酒店创制的菜品。开始名为红烧大肠,后经过多次改进,红烧大肠味道进一步提高。
九转大肠成菜后,色泽红润,通体半透明,柔韧异常,层层相叠又层层相分。吃起来质地软嫩,兼有酸、甜、香、辣、咸五味,肥而不腻,鲜香味美,异常适口,久食不厌。
营养价值
九转大肠中猪大肠,其含有脂肪等营养物质,有润燥、补虚、止渴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弱口渴、脱肛、痔疮、便血、便秘等症。香菜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钾、钙和挥发油、苹果酸钾、甘露醇、黄酮类以及正癸醛、壬醛和芳樟醇等营养物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九转大肠
九转大肠属于鲁菜。九转大肠是鲁菜系中的名菜。它色泽红润,咸香适口,焦香软糯,汁味浓厚,回味悠长。不愧为鲁菜中之精髓。
该菜品在清朝光绪初年由济南九华楼酒楼店主首创,其做法是先将猪大肠经水焯后油炸,再灌入十多种作料,用微火炮制而成。
历史文化
济南九华楼是富商杜氏和邰氏所开。杜氏是一巨商,在济南设有9家店铺,酒店是其中之一。这位掌柜对九字有着特殊的爱好,什么都要取个九数,因此他所开的店铺字号都冠以九字。九华楼设在济南县东巷北首,规模不大,但司厨都是名师高手。
对烹制猪下货菜更是讲究,红烧大肠就很出名,做法也别具一格,下料狠,用料全,五味俱有,制作时先煮、再炸、后烧,出勺入锅反复数次,直到烧煨至熟。所用调料有名贵的中药,包括砂仁、肉桂、豆蔻,还有山东的辛辣品大葱、大姜、大蒜以及料酒、清汤、香油等。
口味甜、酸、苦、辣、咸兼有,烧成后再撒上芫荽末,增添了清香之味,盛入盘中红润透亮,肥而不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