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考虑是否孩子吃的一次量太多,而且吃的食物当中蛋白质的东西含量太多,比如肉类,或者是鸡蛋类,或者是海鲜类,那这种蛋白质的东西吃多了以后,孩子就不容易消化。
另外,就是给孩子饮食的安排要合理化,也就是每日要有青菜、水果,还要含有粗纤维的食物;另外肉类、蛋白质要进行一个合理的搭配,保证孩子一日三餐定时,减少零食的摄入。
每天要定时排便,还有要适当的增加孩子的运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也有利于排便。,如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异常、Hp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黏膜免疫和炎症功能改变以及、中枢神经(CNS)、脑肠轴及肠神经(ENS)调节功能改变。
临床表现
FD的常见症状有:上腹痛、腹胀、胃气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灼热感等,这些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但缺乏特征性,并且极少全部同时出现,多只出现一种或数种。这些症状影响了患儿进食,导致长期营养摄入不足,患儿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生长发育迟缓也可能发生。不少患儿合并有神经症、焦虑症等精神心理症状。
检查
FD是一种功能性病变,各种实验室检查、放射学和内镜检查往往无阳性发现。近年来,随着胃电图、胃动力试验的开展和应用,其辅助诊断方法有了许多新进展。
1.体表胃电图检查
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评估患儿不良胃肌电活动的有效手段。应用体表胃电及富里叶转换和频谱分析方法可以测定胃窦移动性运动复合波(MMC)。研究表明部分FD患儿胃窦移动性运动复合波活动明显减少。FD患儿胃动过缓比较多见,而食欲减退的患儿胃窦电活动亢进更多见,说明胃电图检查可以提示胃平滑肌的不良运动(亢进或减慢),对儿童FD有辅助诊断意义。
2.胃动力检测
胃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是FD的发病机制之一,大部分患儿有胃动力异常。胃动力检测法通过超声了解胃排空情况,观察胃窦收缩频率、幅度,为临床诊断FD提供客观依据,并可在随访过程中对疗效进行评估。此检测方法具有无痛性、无创性、经济、简便、避免射线照射等优点,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但检查需要患儿配合,<3岁的小儿认知能力不足,较难执行。
3.其他
水负荷试验协助诊断FD,其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且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许多FD患儿伴有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因素,通过简单的心理测试,可以了解患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了解患儿病情,从而协助诊断和治疗。[1]
诊断
儿童FD诊断标准:有消化不良症状至少2个月,每周至少出现1次,并符合以下3项条件:
(1)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脐上)疼痛或不适、早饱、嗳气、恶心、呕吐、反酸。
(2)症状在排便后不能缓解,或症状发作与排便频率或粪便性状的改变无关(即除外肠易激综合征)。
(3)无炎症性、解剖学、代谢性或肿瘤性疾病的证据可以解释患儿的症状。
鉴别诊断
要注意与胃食管反流、肠易激综合征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
帮助患儿的家长认识、理解病情,指导其改善患儿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去除与症状相关的可能发病因素,提高缓解症状的能力。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治疗、调节饮食及改变排便习惯等。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是儿童FD的一个重要病因,而儿童对反复的腹痛、腹胀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耐受性差,这些症状可能反过来促发和加重患儿的精神症状。近年来认知行为疗法对FD患儿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2.药物治疗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其与进餐的关系,可选用促动力药、抗酸药和抑酸药,一般疗程2~4周。具体选药原则详见儿童FD的诊治流程。治疗无效者可适当延长疗程,并可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有Hp感染者,需行Hp的根除治疗。
(1)促动力药 目前常用促进胃排空的药物主要有:①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甲氧氯普胺,具有较强中枢止吐作用,可增强胃动力。但因其可导致锥体外系反应,故不宜用于婴幼儿和长期大剂量使用。多潘立酮是选择性外周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不透过血脑屏障,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能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促进胃排空,明显改善FD患儿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旧。但长期使用可引起血泌乳素升高,个别患者出现乳房胀痛或泌乳现象。②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枸橼酸莫沙必利,可明显改善FD患者早饱、腹胀。
(2)抗酸及抑酸药 已广泛应用于消化不良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酸剂有铝碳酸镁、复方氢氧化铝、碳酸钙口服混悬液等,可以缓解症状。抑酸药包括H2受体拮抗剂(H2RA),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这类药对于缓解腹痛、反酸、烧心等症状有较明显的作用。
(3)根除Hp感染 虽然Hp与FD的发病和症状间的关系尚不确定,但临床上对于伴Hp感染的FD患儿仍建议进行根除Hp的治疗。有研究表明对于Hp阳性的FD患者,用奥美拉唑及抗生素根除Hp治疗后可使部分患者症状得到长期改善。比单一使用奥美拉唑疗效好。
3.肠道益生菌的应用
乳酸杆菌等肠道益生菌的作用除了能抑制肠道病原菌的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外,还参与了内源性物质的消化分解,通过增强或降低消化道酶的活性,或产生各种消化酶而促进消化功能。
4.中药治疗
是功能性胃肠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中药的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但有证据显示,它们即使在很低的浓度下也可以通过味觉系统、迷走神经以及肠道神经系统刺激胃及消化腺的分泌,并通过肠道神经系统加强了消化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反馈刺激,从而使肠道功能增强。较大剂量的中药甚至可以直接影响胃肠黏膜。中草药常含有芳香油类,而芳香油类有解痉、通气导泻及局部止痛的功能。近年来多个关于中草药制剂(如香菜油、薄荷油、姜以及姜黄提取物等)的对照研究表明,中草药对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安慰剂,而与促胃肠动力药的效果相同。
5.精神心理调整
FD发病的心理因素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医生应该具备足够的同情心、耐心。给予一定的行为治疗、认知治疗或心理干预,可以配合使用一些安慰剂,大部分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而对抑酸和促动力治疗无效、且伴有明显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可以请心理科医生协助诊治,适当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可改善症状。[2-3]
预后
大多数正确诊断后预后良好。但在疾病诊断过程中需注意除外其他器质性疾病。
调护
1.调节饮食结构,少吃肉类、冷饮、碳酸饮料、零食。应注意避免进食诱发症状的食物,如咖啡、酒以及高脂食物等。
2.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不要过饱,按时进餐,多吃蔬菜、水果是调整消化功能的好方法。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使排便正常化可能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3.保证户外活动时间。
4.适当的心理治疗对疾病恢复有重要作用,可改善症状。 [1-3]
宝宝消化不好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口臭。
乳食积滞于胃脘,往往先发生口臭,特别是晨起口臭、口酸为乳食停滞的表现,临床称此为高位停食。爸妈会发现宝宝在晨起或打嗝时有很重的口臭,这就是有消化不良的迹象了,爸妈要引起注意。
2、食欲减退。
宝宝如果消化不良,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肠鸣音亢进的症状,医生甚至不用听诊器也可听到宝宝肚子发出的“咕噜”叫声。
3、溢奶。
小宝宝会经常溢奶,孩子大点则会呕吐。一般并不严重,呕吐物有酸味但精神尚好。呕吐时会伴有腹痛,年龄较小的宝宝表现为哭闹不安,大孩子则会诉说腹痛。腹痛不剧烈者,可自行缓解。如果腹痛剧烈,一定要及时就医。
4、腹泻。
大便一天5—10次,粪便中含少量水分及奶块,有酸臭味,稍大的小儿大便恶臭,伴有食物残渣排出。
5、夜卧不宁。
孩子会有烦燥、啼哭、手心热、夜卧不宁,甚至会出现低烧的情况,睡觉时会踢被子,刚入睡时头汗多,为饮食过多积滞肠胃而产生内热,正如俗话说“若要小儿安,三份饥和寒”,“胃不和则夜不安”
宝宝消化系统不好怎么办
1、酸牛奶。先将牛奶加5~10%蔗糖煮沸消毒,待奶液冷却后,徐徐滴入乳酸液(按每100毫升牛奶加5%的乳酸液5毫升),边加边搅,使成细颗粒状即成。酸牛奶易于消化,适用于胃肠炎的患儿。
2、脱脂奶。将牛奶煮沸,待冷却后除去脂肪膜,再煮沸余乳,再冷却后去脂肪膜,如此反复3次即可。脱脂奶适用于呕吐、腹泻、痢疾等患儿。
3、炒奶糕。将奶糕炒至淡黄色,炒后淀粉变为炭化糊精,可吸收水分。有止泻和帮助消化的作用。
4、焦米汤。将大米洗干净,晾至半干炒成焦黄色,100毫升水中加炒焦米6克,用文火煮1小时,过滤去渣,再加0.4%的食盐煮沸后即可。焦米汤中淀粉变成糊精,易于消化。适用于严重腹泻及消化不良的患儿。
5、胡萝卜汁。先用胡萝卜500克,洗净捣碎,加入少许水煮10~15分钟,用纱布过滤,加水至1000毫升,再加3~5%的蔗糖煮沸倒入瓶中,煮5~10分钟消毒后饮用。
宝宝消化系统不好的话,对于宝宝健康的折磨是比较大的,消化系统出现异常的现象,其实是与宝宝日常饮食习惯等有关的,父母要尽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营养健康的食物,促进身体的恢复,才能够预防不适出现
消化不良俗称“伤食”,是幼儿常见病之一。因饮食不节,食物不能消化吸收而引起的胃肠道疾患。主要是由于胃肠道消化酶分泌不足,或蠕动功能失常,而发生的消化功能紊乱或障碍。消化不良的幼儿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身体瘦弱,体重减轻,以及便泻臭秽,甚至反复出现腹泻。并常伴有大便中不消化食物等特征。引起消化不良的直接原因,大多是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以致损伤脾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失常。所以要给幼儿定时、定量进食,不能采取“填鸭”式的喂哺方法,“宁可稍带几分饥,也不宜过分饱”,才可以保证脾胃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时间。消化不良的幼儿,宜多吃易消化的小米稀粥、藕粉、米汤等,忌食油腻、辛辣、坚硬食物。与此同时,可用obabyl-宝贝乐,obabyl-宝贝乐可使胃肠道产生多种有机酸和消化酶,帮助宝宝吸收食物,增进食欲产生的乳糖,醋酸等,可以增强宝宝的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改善便秘、上火等症状。obabyl-宝贝乐能够刺激宝宝体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使吞噬细胞的活力增强,提高免疫力。
在网上找了几个关于幼儿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需要提醒的是,有些方式是不适合在一般家常使用的,因为操作起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幼儿消化不良的治疗法:
(1)饮食疗法:由于饮食不当引起者应予调节饮食,严重者暂禁食8小时,然后给以稀释牛奶。
(2)助消化药:1%盐酸胃蛋白酶合剂每次2.5~5毫升,每日3次l,或多酶片每次l~2片,每日3次;有腹胀者给予乳酶生每次0.3克,每天3次。
(3)收敛止泻药:用于反复腹泻或久泻者。鞣酸蛋白每次0.15~0.3克,每日3次;或次碳酸铋每次0.3~0.6克,每日3次;或复方樟脑酊每次0.03~0.06毫升/千克体重,每日2~3次。一般用药不超过3日。
(4)抗生素:一般不用,如有合并内源性感染,可选用庆大霉索,每日l万单位/千克体重,分3~4次日服,或新霉素每日50~100毫克/千克体重,分3~4次日服。有菌群失调者,必须停用抗生素,并加服制霉菌素,每日5万单位/千克体重,分3次服;或克霉唑每日40~60毫克/千克体重,分3次服。
(5)支持疗法:如输血浆、白蛋白、氨基酸等,贫血严重者可少量多次输鲜血。
(6)治疗原发病:如因上感、肺炎、麻疹、水痘等所致,应给予积极治疗;如为中奶过敏或某些食物过敏,则应停用。
(7)针灸疗法:针灸取合谷、足三里、大肠俞等穴位,每日针灸一次,有一定疗效,但不推荐使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