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湿疹,发病迅速,皮疹呈多形性。主要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损害境界不清,严重时可泛发全身,瘙痒剧烈。
2、亚急性湿疹,为急性炎症减轻后,皮疹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仅有少量的丘疱疹、水疱及糜烂皮损较为局限,瘙痒仍较剧烈。
3、阴囊湿疹,该病是指局限于阴囊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其病因多复杂,常可能与局部不清洁、内裤过紧或不透气(化纤品)或过敏以及某些物理、化学性刺激有关,也可有精神因素有关。该病最突出的表现是阴囊局部奇痒难忍,局部因素搔抓留下抓痕,皮肤轻度糜烂或浸润肥厚,皮肤皱纹变深而阔。由于奇痒而搔抓导致越抓越痒,病程较长,可影响睡眠和工作。阴囊湿疹的关键在于仔细找出病因,针对病因治疗而获根治。
4、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变而来。表现为皮肤粗糙、抓痕、结痂、浸泡肥厚,部分苔藓样变、色素沉着,外周可散在有丘疱疹。
湿疹虽有上述的共同临床表现,但不同部位的湿疹,其皮损形态也有一定差异。如外耳道湿疹易伴发真菌感染,乳房湿疹常见于哺乳期妇女,常有皲裂而伴疼痛。肛门、阴囊湿疹常因搔抓、热水皂洗而至急性肿胀或糜烂。小腿部湿疹常致溃烂,不易愈合等。
皮肤疾病有很多种类,不同人群比较高发的皮肤疾病类型都不一样。湿疹这种问题就容易出现在儿童身上,患上湿疹就要好好的诊断,可以观察一下身体出现的表现。要跟其他鉴别开来,尤其是痱子、水痘。
这样就能够判断是否患上了湿疹,确定患上湿疹以后也需要好好治疗。那么,湿疹有哪些症状表现?
湿疹的主要发病症状为对称的多样性皮疹,红斑、脱屑,渗出,糜烂、结痂等反复发作。
湿疹是可以长在全身任何一个地方,当然也包含我们的手上,也包含我们的脚上。一般湿疹的表现是杂乱多样的可以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角化过度,鳞屑,可以出现龟裂,流水儿,当然,湿疹还有一个最大的临床主诉就是搔痒。
痒的睡不着觉。患儿夜间睡眠质量差,挠耳朵等多种症状。
湿疹首先会痒啊,所以要先把指甲减掉,特别是小孩子有了湿疹要减掉指甲,防止抓伤皮肤。
但是发作在手上的湿疹,往往因为湿疹的当地的皮肤角化过度,会导致皮肤的皲裂,或许会伴有痛苦。
手部湿疹:好发于掌面、手背,可侵及腕部和手指。常对称发生。掌面皮损为局限性浅红,黄褐色斑,上有较厚硬皮屑,易干燥皲裂。手背多为钱币状浸润肥厚的暗红斑,或为苔藓状斑片,覆有少量鳞屑。手指见少量丘疹、水疱。甲周皮肤肿胀潮红,甲板有上现象,甲板变厚不规则,自觉不同程度瘙痒。
还有湿疹一般是饮食过敏导致的,可能会伴有腹泻。这个要控制饮食习惯,少吃容易致敏的食物。
有的小孩子是真严重的时候,会有黄水渗出,或者是皮屑,家长要要留意观察。
湿疹跟据皮损的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
急性期多为密集的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或有小水疱,基底潮红,搔痒较重,由于搔抓丘疹上容易有点状渗出的糜烂面;
如果出现的是急性湿疹,主要会出现的湿疹部位是乳房、耳朵后面、脸上以及头部。一般都是对称性出现的,会非常紧密的出现点状的红斑,会有很强烈的瘙痒症状,如果用手抓挠还容易导致糜烂情况出现。
如果未及时处理容易转变为亚急性,转为亚急性后皮疹就会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如果是亚急性湿疹,主要会出现的症状就是皮肤出现小丘疹,有一些有轻度糜烂问题,有一些是小水泡。痒的感觉是比较剧烈的,只要能够好好的治疗,一般一个礼拜之内就可以恢复。如果没有积极治疗,就很容易慢慢的发展成慢性湿疹。
转为亚急性后如果治疗不当很容易转为慢性,表现为皮肤增厚,有色素沉着,表面粗糙上面有糠秕样鳞屑,由于搔抓个加的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
(急性湿疹)病因:复杂,多属内因,常查不清。好发部位:任何部位,不限于暴露部位。皮损特点:多形性,对称无大疱及坏死,炎症较轻。皮损境界:不清楚。
自觉症状:瘙痒,一般不痛。病程:较长,屡有复发。斑贴试验:常阴性。
(慢性湿疹)病史:由急性湿疹发展而来,有反复发作的亚急性史,急性期先有皮疹后有痒感。病因:各种内外因素。
好发部位:任何部位,常局限于外阴,阴囊,小腿伸侧,面部。皮疹特点:圆锥状,米粒大灰褐色丘疹融合成片,浸润肥厚,色素沉着。
演变:可急性发作,湿性倾向。
血管反应:红色划痕反应,为交感神经兴奋。(手足部湿疹)好发部位:手,足背。皮疹性质:多形性,易渗出,境界不清。分布:多对称。
甲损害:甲病变少见。
慢性湿疹容易出现的症状就是皮肤变得肥厚,而且皮肤表面会出现结痂脱屑症状,会留下色素沉着,出现鳞屑以及血痂。瘙痒的症状是一阵一阵的,而且痒得感觉也非常强烈,使用一些湿痒软膏可以让这种症状缓解一些,但需要治疗的时间比较长。
手上的湿疹不太好治,首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手总是接触一些东西,而且因为总是骚痒搔抓这样的话,就简略导致湿疹的反反复复。湿疹不只是长在手掌,手指也可以长在手背。
治疗湿疹生活中注意以下事项:
1.避免自身可能的诱发因素。
2.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少接触化学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涤精等。
3.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酒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