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主要分为两大类,近期反应和远期反应。
近期反应包括即刻、早期和间期反应,发生在给药的4周之内。
包括局部反应(局部静脉炎)、造血系统的损害(主要为骨髓抑制的表现)、消化道反应、心脏毒性、免疫抑制、泌尿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等。
远期反应包括肺的纤维化、心肌炎、对生育的影响、致畸胎作用等等。
在乳腺癌的化疗中,常见的化疗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心脏毒性。
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表现为各种血细胞数的减少。一般在用药后的7~10天出现粒细胞下降,14~28天恢复,有时时间更长一些。粒细胞下降后的主要危险是感染,当粒细胞绝对数小于1×109/L时,感染的机会更大。血小板减少较粒细胞下降出现少,当血小板<20×109/L时,为出血的高危险期,20×109~50×109/L则为低危险期。
消化道反应是很常见的,一般认为是抗癌药物刺激了“化学感受器区”后反射性地引起“呕吐中枢兴奋”,临床上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其发生率约在80%左右。常在用药后1小时开始,持续24小时,有时可以连续2~3天。严重者可以导致电解质紊乱,加重营养不良及恶液质。此外,有的药物还可能引起口腔溃疡、食管炎、结肠炎等消化道症状。
造成心脏毒性的化疗药物主要是蒽环类药物,主要是以ADM为代表的。另外,高剂量的CTX、MMC、DDP、5FU、阿糖胞苷等化疗药物也有可能引起心脏毒性。有人认为自由基可以导致心肌细胞膜或线粒体生物膜上磷脂质中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反应、改变膜结构和通透性引起的心脏毒性。而ADM在人体内还原为半醌自由基,继而产生氧分子自由基,对心脏产生毒性。
由于新的化疗药物的开发,化疗技术的进步,联合用药以及采用预防用药来控制化疗毒副作用的发生,现在临床上发生化疗毒副作用的情况已有所减少。国外有关乳腺癌化疗的文献报告亦同。
【答案】D【答案解析】抗肿瘤药物作用主要针对细胞分裂,使用过程中会影响到正常组织细胞,在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某些正常的组织也有一定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在骨髓毒性,出现白细胞减少,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
但化疗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其毒副作用表现有很多,甚至很严重让人难以承受,有得不得不放弃化疗。要对化疗的副作用要有足够的重视。 免疫功能下降:化疗药物可损害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免疫功能指标如E-玫瑰结试验,CH50,C3补体,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白介素II…等,在化疗后均可不同程度地较化疗前下降。大部分抗肿瘤化疗药物有免疫抑制作用。 身体虚弱:可出现周身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出虚汗,嗜睡等。 骨髓抑制:大多数化疗药物均可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甚者红细胞,血色素下降等。 消化障碍:食欲下降,饮食量减少,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很多化疗药物通过刺激胃肠道粘膜引发上述症状。 肺纤维化: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博莱霉素等可引起肺纤维化,拍胸片可见肺纹理增粗或呈条索状改变。对既往肺功能差的患者来说更为危险,甚者可危及生命。 炎症反应:发热,头晕,头痛,口干,口舌生疮等。 神经系统毒性:主要是指化疗药物对周围末梢神经产生损害作用,患者可出现肢端麻木,肢端感觉迟钝等。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酰胺,诺威本等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毒副反应。 心脏毒性:部分化疗药物可产生心脏毒性,损害心肌细胞,患者出现心慌,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气短等症状,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心电图检查可出现T波改变或S-T段改变等。 肾脏毒性:有些化疗药大剂量可引起肾功能损害而出现腰痛,肾区不适等。 肝脏毒性: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均可引起肝功能损害,轻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患者可出现肝区不适。甚者可导致中毒性肝炎。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