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医药界普遍认同的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中药,按照其所含的主要成分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生物碱类: 生物碱为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各科植物中,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对机体具有毒副作用的生物碱大多数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但也有一些生物碱具有 典型的肝脏毒性,如主要存在于千里光及千里光属植物中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prrolidine alkaloids, PA),1,2 -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具有肝脏毒性和致突变性。
某些菊科植物,如菊三七(土三七)也含有多种PA,因而也具有与千里光属植物类似的肝脏毒性。
二、苷类: 苷是由糖和非糖部分结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其中皂苷有局部刺激作用,有的还有溶血作用或肝毒性,如三七、商陆、黄药子等。
三、萜与内酯类: 萜类是具有(C5H8)通式、含氧,并具有不同饱和度的烃类衍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不少萜类化合物对肝脏有明显毒副作用,但肝损伤机制还不甚明了。川栋子是含萜类肝脏毒性中药中最典型的一类药物。
除了上面提到的萜类物质外,某些含挥发油中药也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作用,如艾叶就是一种较典型的该类肝脏毒性中药。其有效成分是其所含的挥发油,进人肝脏后能引起肝细胞代谢障碍,导致中毒性肝炎。
四、毒蛋白类: 毒蛋白主要存在于一些中药的种子中 ,如苍耳子、 蓖麻子、望江南子等。动物源中药中也有些药材含有一定量的毒性动物蛋白能损伤肝脏,如蜈蚣。
五、鞣质类 :鞣质是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一般分为缩合鞣质和可水解鞣质。研究表明,缩合鞣质的毒性较低,对肝脏无毒或只有轻度损害,而可水解鞣质的毒性较高,对肝脏有严重的损害作用,如五倍子、石榴皮、诃子等。
六、重金属类: 中药材中一般均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成分,其含量受种植条件、炮制工艺、炮制器具的影响很大,有较大的随机性。但朱砂进货楞则亳无联间贝有较大的肝脏毒性。
七、含多种有毒成分的中药:中药的物质组成非常复杂,某些肝脏毒性中药往往含有多种对肝脏有损伤的成分,其对肝脏的损害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雷公藤就是这类中药的典型代表。
很多人养生,或者治病会考虑用中药来治疗,那有些时候用中药是会伤肝的,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土三七
这种中药很容易混淆,三种中药之间只有一个词的区别,但两者的作用却不一样。
三七属于五加克人参家族,是一种可以传播血液的宝贵药用材料。您的三气是一种化合物。如果不小心吃了三七,将会损害心室内皮细胞并阻塞小静脉。图三旗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转的,非常危险。
苦参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是一种传统中药,长期以来被许多人用于治疗湿疹和慢性阴道炎。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苦参并非适用于所有疾病。
它仅适用于湿热积累引起的一些阴道炎和湿疹,在没有明确条件的情况下盲目服用苦参可以延缓疾病的治疗,而过量食用会导致肝损害。
番泻叶
每天都有便秘的人很多吃中药塞纳。番泻叶有一定的止泻作用,但更适合急性便秘,一般剂量为5-6克。长期过量服用会导致肝损害和对身体的不可逆转的损害。
服用中药时,必须注意专业医生的指导。许多中药只有一个词不同,但效果却不同,不正确的中药对肝脏非常有害。
综上呢,是药三分毒,我们要听从医生的嘱咐,才能更好的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栀子对肝脏的危害
栀子对肝脏的危害,我们通常认为栀子属于一种中草药,能够对肝脏治疗起到作用,但是很少有人清楚栀子其实对肝脏并无太多好处,用量过多反而会给肝脏造成巨大损伤,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栀子对肝脏的危害吧。
栀子对肝脏的危害1栀子对于肝脏的危害主要是在于间接性损伤。栀子当中含有京尼平苷,可能会诱发肝性机制产生。但这种间接性的损伤的产生源自于栀子的大量运用,因为京尼平苷可能会促使细胞凋亡。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火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的作用,日常生活当中常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等等,对症运用适当用药,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不能过量使用。
栀子的果实是一种中药,能起到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如果能在遵从医嘱对症的服用栀子,并不会给肝脏造成危害,而是能起到保护肝脏、治疗肝脏疾病的作用。但是提醒注意,如果病患的盲目用药,还是会给肝脏造成伤害的,因为大剂量栀子及其有效成分对于肝脏来说是有一定毒性的。
栀子对肝脏的危害21、含栀子的药物长期用药可造成蓄积性肝肾损伤,临床不宜长期用药
栀子在中成药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实热、火毒壅盛、湿热黄疸等,用于这些目的时通常用药时间较短。然而,由于栀子有清热除烦功效,目前栀子在临床上也被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抑郁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临床发现,病人如果服用含有栀子的中成药时间稍长(3 个月左右),可见皮肤深染发绿现象。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栀子苷、AEFG 和含栀子的复方 GSPD 长期用药后,均可见药物成分在肝、肾组织中蓄积,肉眼可见肝肾颜色变深,呈现绿色或墨绿色 ;显微镜下可见肝脏细胞、肾小管细胞胞质中有弥漫性药物颗粒沉积,同时造成一定的'肝、肾细胞损伤,其中药物沉积量多的细胞病变更为明显。而血液生化分析显示肝肾功能相关的指标除了 γ-GT 和 BUN 升幅有限的增高外,其他指标并无显著异常。结果提示,常规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可能无法准确预测栀子及其复方的肝肾损伤。本实验中 AEFG、GSPD 和栀子苷组均设计为相同的栀子苷剂量,三个给药组具有剂量可比性,以便于客观比较三者的毒性反应。栀子在临床上的日用量为 6~10 g,《中国药典》2015 年版规定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不得小于 1.8%,而市面上栀子中栀子苷的最高含量可达 6%。以栀子苷含量中位水平 4% 计算,大鼠服用栀子苷 50 mg/kg 相当于人(60 kg 体重)服用栀子剂量为 11 g 生药,接近临床剂量。本研究提示,即使是采用栀子的临床剂量, 如果长期用药也可能造成药物蓄积,并造成肝肾毒性。因此,临床上使用含栀子的药物时应注意用药时间不宜过长。
2、栀子的肝肾毒性与栀子苷有关
本实验室以往的研究已经报道过栀子苷过高剂量或者长期用药均可造成肝肾毒性,其毒性表现与本研究类似。本研究采用栀子苷、AEFG、GSPD 平行设计,三组的剂量按照栀子苷计均相同(50 mg/kg),三组给药 6 个月后肝脏和肾脏均发生了明显的药物蓄积,同时部分肝肾组织有毒性表现。其中栀子苷组和AEFG 组在肝肾细胞内药物蓄积以及组织损伤上虽有微弱差异,但是基本类似和相近,说明栀子产生的药物蓄积主要是栀子苷引起的,其肝肾毒性可能与栀子苷有关,这个与以往的报道相类似 。GSPD 组的肝肾损伤作用与另外两组相比程度明显较低,提示栀子复方中的配伍应用可能有助于减轻栀子苷的肝肾毒性作用,这与前期研究结论相类似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