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疗原则
(1)恢复窦性心律 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 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 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
2.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转复窦性心律(正常节律)药物:对于新发房颤因其在48小时内的自行复窦的比例很高(24小时内约60%),可先观察,也可采用普罗帕酮或氟卡胺顿服的方法。房颤已经持续大于48小时而小于7天者,能用静脉药物转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达50%。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持续性房颤)药物转律的效果大大降低,常用和证实有效的药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
控制心室率(频率控制)的药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证心脏基本功能,尽可能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常用药物包括:
(1)β受体阻滞剂 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单独应用的药物;
(2)钙通道拮抗剂 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也可有效用于房颤时的心室率控制,尤其对于运动状态下的心室率的控制优于地高辛,和地高辛合用的效果也优于单独使用。尤其多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以及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3)洋地黄 在紧急情况下控制房颤心室率的一线用药,目前临床上多用于伴有左心衰时的心室率控制;
(4)胺碘酮 可降低房颤时的心室率,不建议用于慢性房颤时的长期心室率控制,只是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禁忌时、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需紧急控制心室率时可首选胺碘酮与洋地黄合用。
(5)抗凝治疗 是预防房颤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房颤病人如果有下列情况,应当进行抗凝治疗:年龄≥65岁;以前有过脑卒中病史或者短暂脑缺血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左心房扩大;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房血栓。抗凝治疗一定要有专科医生指导,抗凝过度可能导致出血,抗凝强度不够则没有预防作用。
3.非药物治疗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电转复(转复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彻底根治房颤)。
(1)电复律 是指用两个电极片放置在病人胸部的适当部位,通过除颤仪发放电流,重新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电复律适用于:紧急情况的房颤(如心肌梗死、心率极快、低血压、心绞痛、心衰等),房颤症状严重,病人难以耐受,上次电复律成功,未用药物维持而又复发的房颤。电复律不是根治房颤的方法,病人的房颤往往会复发,而且部分病人还需要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2)导管消融治疗 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创伤小,病人易于接受。
(3)外科迷宫手术 目前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手术效果好,但是创伤大。
心脏房颤即心房颤动,它是指患者心房的激动频率过快,心跳不规则的一种症状。房颤的治疗方法可分为药物和非药物两种。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电转复、射频消融术和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有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等。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心脏房颤的药物应用。 药物治疗有助于恢复患者的窦性心律和心室率,同时能预防血栓栓塞。对于初次发作的房颤,临床上课采用普罗帕酮或氟卡胺进行治疗。如果房颤超过2天且小于7天,可以静脉注射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等药物,治愈率可达50%。而房颤如果发作大于7天,那么药物治疗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一般可用以下药物进行改善,如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 除了以上几种药物,还有一种能帮助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它有助于维护心脏功能,降低房颤引发的心功能紊乱。该类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β受体阻滞剂: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药品,可单独应用。 2、钙通道拮抗剂:常见的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能帮助控制心室率,可以与地高辛配合使用或单独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3、洋地黄:可在紧急情况下用于控制房颤、心室率,适用于控制伴有左心衰竭的心室率。 4、胺碘酮:能帮助控制房颤发作时的心室率,但不适合治疗慢性房颤和心室率的长期治疗。一般在其它药物失效或无法应用,患者伴有心力衰竭需要紧急治疗时应用该类药物。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