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采纳!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通过独创的“自由联想”法,从病人的笔误、口误和自己的深入观察中,对许多心理病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形成了精神分析学说。精神分析到底说了什么?精神分析在揭示人的精神活动方面是比较深刻的,其内涵远不止性本能的问题。
精神分析的核心——潜意识(精神分析不关注在意识层人们经常表达的东西,而关注在意识层表达背后的含义)
一、潜意识理论(意识分域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类的精神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1、意识:是当前注意到的心理活动“现实原则”
2、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约占10 % 左右
用冰山来比喻的话,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就是意识,埋藏在水下的大部分就是潜意识。而前意识就是冰山在水面上下漂浮的那部分,有时可能显露,有时可能在水下。
因此,在自由联想前做放松的目的就在于——降低意识的控制作用。
前意识的作用:调节外界、现实和自身欲望的平衡。
3、潜意识:又译无意识,是不能被察觉的精神活动。
人的日常行为都是受潜意识的驱动。
潜意识里的心理活动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各种被压抑的愿望。
二、人格结构理论
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将人格分成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享乐原则。本我为与生俱来的,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本我只遵循一个原则——享乐原则 。意为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以及避免痛苦。弗洛伊德认为,享乐原则的影响最大化是在人的婴幼儿时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现最突出的时候。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现实原则。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这里,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至善原则
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超我(superego)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严厉正经的大家长。弗洛伊德认为,只有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而三者吵架的时候,人有时会怀疑“这一个我是不是我”?或者内心有不同的声音在对话:“做得?做不得?”或者内心因为欲望和道德的冲突而痛苦不堪?或者为自己某个突出其来的丑恶念头而惶恐?这种状况如果持续得久了,或者冲突得比较严重,就会导致神经症的产生。
对于本我和自我的关系,弗洛伊德有这样一个比喻: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方向。自我要驾御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二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
对此弗洛伊德有一句名言:“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即应在哪里。”自我又像一个受气包,处在“三个暴君”的夹缝里: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努力调节三者之间相互冲突的要求,所以说自我是永远的矛盾产物。
三、性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弗洛伊德主张幼儿也有性欲。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时的“性”是广泛意义上的性,是不具备生殖意义的性。)
1、口欲期:从出生——1岁左右
一元共生(有你才有我)
以婴儿断母乳为标志。
婴儿关于他自己最初的精神经验跟他最初的肉体经验是同一的,因此,只要母亲接触了一下婴儿的身体,她也就接触了他的心灵。 母婴相互依存,母亲的重要任务是识别婴儿的要求并给予满足,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信任感。 母亲的微笑和面容是一面镜子,婴儿从这面镜子里慢慢认识了他自己,产生了自信,从而也就对环境有了信任。
2、肛欲期:1岁——3岁
二元共生(你就是你,我就是我)
婴儿在此期间,尚不能通过象征信号,如语言进行交流,而是通过情感进行交流:3月会笑,8月认生,12月说不。自身——客体区分是成熟的标志。 只有经历了与母亲间固定的、安全的紧密相连的体验,个体化过程的这部分才能顺利发展。 这种不能立即满足的情景会给婴儿带来挫折感,适应这种不断的挫折感,婴儿体验到自己不是万能的。
有的孩子喜欢端着屎盆到饭桌旁拉屎,不知道的人以为这是孩子在恶作剧。
其实不是。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端着屎盆到饭桌旁的意义,相当于大人为庆祝某事而办的宴会。它们同样有庆祝的意义。
再说白一点,在这个时候的孩子眼里,你吃饭——是快乐的,他拉屎——在这个阶段是他最快乐的。既然都是快乐的事,为什么不能一块办?
一般而言,家长是不会同意孩子这么做的。因此这时的家长和孩子就产生了冲突、矛盾,即家长和孩子在——争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
在肛欲期有过挫折和创伤的孩子易产生强迫行为。
强迫症患者,追求完美的同时又犹豫不决。他总是冲突的,总在两极徘徊:有A就有非A;有B就有非B。
这就是肛欲固着的典型表现。
“我就要在这拉屎” ? “你就不能在这拉屎”
“我看你们高兴,我也高兴,我要在这拉屎”? “这是饭桌,你就不能在这拉屎”
这种冲突就很像强迫症患者的内心矛盾状态。
凡是强迫行为严重的人,我们都可以请他回忆或是请他父母帮助回忆,在他1-3岁期间有没有发生过创伤。
3、性蕾期:3岁——7岁
三元共生(怎么多了一个人?→爸爸?!)
这时期,可出现最早手淫行为,把父亲当成我和妈妈外的第三人,形成三角关系。
男孩会因为与父亲竞争的欲望而产生害怕被阉割的焦虑。女孩会因比男孩少了什么而对母亲失望,进而产生阳具羡慕和感到已被阉割。为了克服焦虑,都向同性认同,并内化父母的一系列禁律。形成了超我。
“爸爸是用来干什么的?”
由于天然的母子共生,所以孩子的天性都是偏向母亲的。
女孩的发展过程其实和男孩差不多,不过多了一个阶段(由最初的对母亲有好感→发现爸爸,对父亲有好感)。
这里以男孩为例,当父亲出现下列情况时,男孩会深陷恋母情结中:
1、父亲的形象是软弱的、怯懦的、粗暴的、野蛮的、丑陋的;
2、父亲的形象是远离的;
3、父亲的形象是完全消失的。
完满的家庭就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在三元时期刚开始的时候,这个等边三角形就缺了一角,孩子即便想把他的情感分出一部分投到父亲身上去,也分不出去。只有紧紧的跟着母亲,与母亲连结在了一起,形成了过强的母子连结——也就是恋母情结。
正常的家庭
1、完美的等边三角形
2、父母的关系相当重要(因此从孩子心理健康的角度讲,我们提倡男女结合的基础是爱)
3、孩子的付出要受到父母的回报
不正常的家庭
1、父亲被推远了:由等边三角→等腰(直角,不规则)三角
2、由于孩子和父亲远了,只好把原本分给父亲的情感分出一部分给母亲,形成过强的母子连结。
改变的方式有两种
1、将孩子推给父亲(去除过强的母子连结)
2、将孩子推向远方(在更远的地方形成更大的等边三角形)
4、潜伏期:6岁——12岁
这时的孩子会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此时的他们会对性暂时失去了兴趣。这时,他们多数喜欢男孩和男孩玩,女孩和女孩玩
5、生殖期:12岁以后青春期后,重新对异性产生了兴趣
生殖期后,性快感就固定于性器官。
因此,我们可以用性心理发展阶段论来解释一部分社会现象
现象一:作风不正
当一个深陷恋母情结的孩子长大以后……
1、母亲会把儿媳当做儿子的一部分来无视
2、母亲和儿媳之间会有争斗(儿媳必像母亲,想死死控制儿子),这时的争斗就是以两个磨盘绞儿子的方式进行的,儿子很难做,儿媳也很难做。
3、往往这个男人未摆脱孩子气,从心理上来说还是个孩子。因此,当老母亲去世后,儿媳就上升为小母亲,而“儿子”也进入青春期,开始希望真正的接触异性——于是,就有了二奶和小蜜。但不会和儿媳离婚,“不能有了媳妇就忘了娘”。 所以说,男人并不一定有钱就变坏,他还得有情结。
现象二:结了离,离了结,再离,再结……
若追述其早年,应该会发现其早年客体关系混乱。
即在口欲期和肛欲期,有走马灯似的更换看护人的经历。
这样的孩子会在成年后,和一个人关系好的时,心理就做好准备:“我们的关系再过不了多久就不行了。”
一般这样的孩子会这样觉得“和你打一阵交道后,我就发现你特好,因为你的确就像母亲那么照顾我,我也像爱母亲那样爱你”。可一旦建立起关系后,这孩子心理就会备着“说不定哪天你就要把我送走了”的想法。
因此可能真是人家把他弄走的,也可能是他自己找茬,把人家弄走的。 好的夫妻也会吵架,但不会提离婚。为什么?因为其早年有稳定的客体关系的经历——“咱俩吵归吵,闹归闹,咱还是两口子!”
可是,对于早年客体关系混乱的人来说,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那就是信号“你看,我们的关系就要不行了”。因为他们的潜意识里有这样的经历——到一定时间被抛弃,到一定时间被抛弃。
所以甚至有人主动打破这样的关系——咱离婚吧!——别等你和我离了,我主动把你抛弃了。 所以说,并非人家不想好好过日子,只是潜意识里没有这样的蓝图而已。
四、心理防御机制学说
(由弗洛伊德提出,安娜·弗洛伊德整理成体系)
1、自恋性的心理防御机制(婴儿防御机制)
自恋性的——婴儿的自我认同,自我欣赏。他往往觉得自己很伟大,不会把别人的帮助当成是帮助,而认为那是自己的本事。
精神病性否认 妄想性投影……
2、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防御性投影
被动攻击(“你让我做事,我不好好做,就要做坏”也是被动攻击的一种)
疑病……
3、神经症的心理防御机制
压抑 反向形成(“此地无银三百两”最典型) 合理化……
4、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升华 幽默 利他(同理心)……
我们认为根据人的生理发展大概可分为儿童、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五个阶段,性心理也如此。由于不同时代的性感受不一样,有所了解除了自知之明外对伴侣、孩子的不同阶段因材施法也会有所参考。以上说了儿童期,接下来简单地叙述下:
少年的性雏形期
1、性潜伏期:大约7-12岁左右,称之为“疏远异性的性厌恶期”,这是社会文化再造的结果。在校学习形成一个同性集团,同桌的少男少女划界以示厌恶,这种无形分隔中使性别角色的差异进一步明朗化,实际上男女之间形成暂时的疏远和陌生感,聚集着日后两性相吸的巨大内驱力。
2、牛犊恋期:10-15岁左右。主要表现为少男少女对年长异性的自然而纯真的倾慕,及女性出现初潮,男性出现遗精。少年情书、纸条大多产生这个时期。家长、老师,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多点理解正能量去辅导,千万不要觉得犹如洪水猛兽对待,否则会产生更加逆反的性心理。
青年的性适应期
1、青春前期:相当于中学至婚前。大多把性兴趣转向同龄的异性,渴望了解异性,接触异性。相当多的人发生初恋,不管成功或失败,都会在两性性心理发展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2、青年时期:主要指结婚前至新婚的性适应阶段,在性关系上开始具有伦理、情感和法律上的强烈的排他性。
中年的性成熟期
1、性爱浓烈期:从新婚至生育前,夫妻间感情浓烈,爱情专一,性欲旺盛,性行为频繁。
2、移情和潜伏的情感危机期:出墙、出轨高发时段,其中青年时期的学习或环境的熏陶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3、深沉期:绝大多人的婚姻总是不断克服种种困难和情感危机而走向性爱的深沉和家庭的稳定。
老年的性不衰老期
老年人生精能力下降,妇女绝经,只表明生殖功能的丧失,但并不意味着性欲和性爱需求的消失。关注老年人的性爱是社会特别是儿女一辈年轻人不能忽视的责任,尤其是丧偶的老年人,社会应该有意识组织异性交流、交往的活动,对老年人的幸福至关重要。
是指对0∼12岁的儿童进行的性启蒙教育。性教育的初始阶段。儿童性唤起能力在出生时即存在,性教育应从0岁开始。
人类的性活动并不是在生理发育成熟后才开始的。生理学证据表明,由于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影响,男婴会产生阴茎勃起,女婴会出现阴道润滑现象。如果刺激3~4个月的男女婴儿的生殖器区即会引起微笑等愉快的表现。从3岁或4岁开始,儿童对怀孕、生育、分娩、乳房等表现出兴趣,有时会询问“宝宝是哪里来的”等问题。有时他们通过自我观察、自我触摸刺激生殖器产生快感,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这就是儿童手淫(自慰)。有一些儿童将这种自我行为扩展为观看和触摸其他儿童的生殖器,要求观看和触摸成人(如父母)的生殖器等,这种现象纯粹是出于好奇,而并非成年人意义上的性活动,应该视为正常现象。总之,儿童的性活动常常表现为玩弄、触摸或暴露性器官,脱衣显露裸体,亲吻、贴脸,性疑问,追究男女性器差异、排尿方式差异等。如果不能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或讥笑和压抑孩子对事物的探索,将影响孩子对性的态度,并会在其后长久地存在很多年。
主要任务 一方面指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性态度,防止产生性压抑和性的神秘感另一方面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性别自认和性别角色意识。具体的教育内容可根据儿童各方面成长的状况分3个阶段进行,3个阶段在时间上相互重叠,不能截然分开。
“抚爱式”教育(0∼3岁) 这是儿童性教育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儿童主要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理应承担对孩子的性启蒙职能。这个阶段的性教育主要通过接触、裸体、防止自慰行为几个方面进行母子间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传达的信息对于婴儿的身心发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个阶段给予的是一种“抚爱式”教育,包括母爱与父爱。新生儿主要通过皮肤接触感觉信息,以后随着视觉、听觉的发展逐渐认识世界。因此,婴幼儿满足性欲的方式与成年人不同。现代育婴提倡母乳哺养,婴儿吮吸母亲的乳头,得到丰富的乳汁,满足饮食本能的需要,母亲成了婴儿的营养来源。同时吮吸可能使婴儿产生快感,母亲的乳房也是婴儿快感的源泉,母亲成了婴儿第一个“爱的对象”,从母亲的爱护中,婴儿产生了信赖与感情心理。
母亲应多拥抱孩子,婴儿在母亲的怀抱中可以得到温暖,获取抚爱的体验。因为胎儿在子宫内受到母亲心跳节律的安抚及体温的维护,一朝分娩离开母体给新生儿带来不适,母亲的拥抱就可感到体温与心跳的熟悉环境。这是新生儿入世后第一次体验到的愉悦,也是个体性感的起始。许多母亲不仅经常怀抱婴儿,而且在劳动时用背带将婴儿伏在背上,睡觉时母婴同床而卧,母亲轻轻拍打孩子的身体,使其安稳入睡,这些都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有助于乐观情绪的发展。但是母子的这种接触并不是成人意义上的性活动。
现代育婴还提倡母婴同浴,婴儿与母亲湿润皮肤的接触,母亲用温水轻拍在孩子的裸体上可起抚慰作用。只要室温允许,孩子的衣服尽可能少穿,尽可能增加裸体活动的时间。
被剥夺母爱或缺少父母爱抚的儿童死亡率常较高,即使长大成人,由于这一原因,也常常导致人际交往的障碍。
“问答式”教育(4∼10岁) 这是儿童性教育的第二个阶段。这个时期,孩子已进入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由于智力快速发展,语言能力迅速增长,所以发问特别多,有关性的内容提问也不少。此阶段的性教育主要是回答孩子的性提问,父母与教师应坦然对待,与平时回答其他知识性问题的态度一致。为了及时做出恰当的回答,父母与教师都应该学习一点有关儿童性教育的知识。父母在儿童性教育中的作用是他人无法替代的,父母扮演的角色是耐心倾听,有问必答,平等交谈。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可归纳儿童提出的问题,分门别类地主动用图片、幻灯、录像等方法进行教育。努力为儿童的发育成长打下尽可能扎实的基础,以便孩子日后能够正确理解和应对有关性方面的问题。
“顺序式”教育(11∼12岁) 这是儿童性教育的第三个阶段。这个时期,孩子已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并进入青春期前的性发育增速期,对性的兴趣增加,渴望得到性知识。这一阶段除了父母给以释疑、关怀、指导以外,更重要的是学校应有性教育大纲,根据儿童性生理,、性心理变化的自然规律,制定符合他们年龄特点、性别特征和知识水平的性教育计划,依据儿童身心发展序列,有目的、有顺序地确定恰当的教育时机,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组织适当、多样的教育形式,使儿童得到身体生长发育、男女性别差异、月经、遗精、情感发展、家庭组成等知识,从而能科学地认识自身变化,对性持有正确的态度。
原则 实践证明,儿童性教育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①容许孩子的性好奇。1岁或2岁的孩子喜欢玩弄自己的性器官,尤其是男孩,一伸手就可以摸到自己的阴茎,抚摸时又会产生一种无法形容的舒服感,因而常常会有趣地去玩弄,就如同玩弄自己的手、脚、耳朵那样。孩子在探索新事物时首先体验自己的身体。这是十分自然而正常的表现。孩子长到三四岁以后,还会对异性性器官产生兴趣和好奇。应该懂得,孩子对性器官的好奇,与对身体各部位器官的好奇是一样的,父母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带有偏见地训斥孩子。否则,幼小的心灵中会留下这样的印象:“性器官是不好的、污秽的、罪恶的……”从而不利于孩子性意识的发展,甚至会造成性的压抑。应该允许孩子的性好奇。
②顺其自然地进行教育。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无论是摸耳朵、吮脚趾、玩性器官,都是出于好奇的动机,此时,应因势利导地帮助孩子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名称:耳朵、鼻子、肚脐、阴茎……使孩子懂得身体各个器官都是自身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孩子触摸玩弄性器官,可以用玩玩具、看图书、讲故事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告诉他,手脏有细菌,不能吮手指,不能用手揉眼睛,也不能用手摸弄性器官。对八九岁的孩子,不仅要告诉他,玩弄性器官有时会抓破皮肤引起炎症,还要告诉他要爱护自身的性器官,阴茎很娇嫩、很敏感,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教会孩子在每次洗澡时,把包皮翻开。让龟头与阴茎体连接的冠状沟完全露出,用温水轻轻地洗净。3~4岁的儿童开始注意男女的区别,有的女孩子模仿男孩的小便姿势把裤子弄湿,有的女孩指着男孩的阴茎问妈妈“为什么我没有这个”,也有的孩子想通过游戏来了解男女的差别等等。此时,也是因势利导进行性教育的好机会。可告诉孩子:男女的区别是生来就有的,男女孩子要互相友爱、尊重,偷看别人性器官是难为情的事等。对个别孩子的异常举动,应进行个别交谈、指导,切忌当众盘问和训斥。
③坦诚地回答孩子关于性的提问。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有关性的问题就会多起来。对于儿童的提问,正确的态度是自然、坦诚和有信心地给以正确的回答。不要回避、撒谎或责骂。儿童性教育不必讲究系统性。我们的性教育一般需要从儿童开始。现在他提的问题正好可以给他讲解男女身体的差异。比如说那个问题就可以直接告诉他男女的不同。如果孩子能够接受可以告诉他科学的名字,不能接受就告诉他那是孩子诞生的地方(阴道),这样就直接回答我从哪里来。当然孩子还小可以不要直接给他说那么敏感的性。
孩子的发育阶段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就不同,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和知识水平,给予他们能够接受的性知识。一般4岁左右的幼儿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对此,古今中外的许多母亲,大多会采取“骗”、“回避”、“骂”等方式不予正面回答。这些做法造成的后果。一是儿童可能因此减少对父母的信任和尊重二是可能在孩子心灵上留下自己来历不明的阴影三是可能使孩子对性产生神秘感,长大后会对接受有关性知识的指导带来障碍,包括容易从不正常的渠道接受荒诞、淫秽的说法,以至给一生带来危害。正确的做法是说实话,至于说到什么程度,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理解力而定。
下面是一种具体的回答,可供参考:“你不是看见过老母鸡生蛋,鸡蛋可孵出小鸡来吗?妈妈肚里也有一种很小很小的像蛋那样的东西,蛋又叫卵子。爸爸身体里也会产生一种很小很小的东西,叫做精子。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结合,就变成一个受精卵,受精卵也很小很小,但他在妈妈的子宫里慢慢长大,大约经过10个月就会变成一个小孩,这时他就要离开妈妈的身体,出世了,所以孩子都是妈妈生下来的。”孩子会继续提问:“小孩是怎么从妈妈肚子里出世的呢?”如果反问孩子,大多数孩子会说是从肚脐里出来的。因此母亲要进行正确的解释:“妈妈下身部位有一条专用通道,叫做阴道,小孩是从这条通道出来的。在生孩子的时候,阴道像气球一样鼓得很大,小孩就能出来了。”孩子如果继续提问,这时仍应正确回答。要是感到孩子太小,对一些科学知识尚不能理解,可以告诉孩子:“这里面还有许多复杂的知识,等你长大学到更多的知识后,就会更加明白了。”类似这样的回答,既能够满足孩子的要求,又能鼓励孩子的求知欲,是比较合理的。
④准确用词。1∼2岁的孩子经常在父母身边,自然会看见父母的裸体,应该提倡在这个年龄段看看男女的裸体,同时告诉孩子人体各个部位的正确名称和机能。幼儿有时会用自己特有的绰号称呼身体的各个部位,如阴茎称“鸡鸡”、乳房称“奶奶”,对此,没有必要强行制止,但父母最好使用标准用语。要让儿童从幼儿时代就听到乳房、阴茎、小便、大便、子宫、阴道、肛门、睾丸等词语。这样,孩子在成长中词汇量不断增加,和父母、医生、朋友谈话时,不会产生不便或障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