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伏天从公历7月16日,农历6月18日开始入伏,至公历8月24日,农历7月27日脱伏,中伏20天,全伏40天, “三伏天”就是指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两个节气之间的日子,大约是阳历7月中下旬至8月之间。三伏天一般持续三、四十天,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暑气潜伏于地的意思,所以三伏天代表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
入夏即进入“三伏”,一般指中原地区一年中最热的30-40天。所谓“热在三伏天”,夏季是最热的时期,特点是“高温高湿”。
三伏天的“伏”意为“伏邪”,即中医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很多人说不仅热,而且又闷又湿,特别容易生病不舒服。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无伏三个阶段,其周期是通过节气日期与支、支日期相匹配计算出来的。
当然三伏是按农历算的,基本落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之间。
2.住宿时间怎么算?
历书上说“符头算在第三年夏至”,夏至后的“庚日”是确定符头的依据。它的意思是从夏至这一天算起,一直到第三个“更”日,也就是第一个秋天。
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干支纪日法中以“庚”为前缀的日子。比如今年的夏至节气是公历的6月21日,也就是第四天。6月26日是“耿旭日”,这是第一个“耿旭日”;
那么每隔10天就是公历7月6日庚申日,也就是第二个庚申日;再有10天,即公历7月16日为武庚日;然后是7月26日,陈赓日,也就是第三个陈赓日,三福正式开始!
通常第一伏的固定时间是10天,最后一伏也是10天,但中间一伏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所以“三伏天”的时间是不确定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
中国俗话说“夏至三庚,夏至四庚,夏至四庚,秋一庚。”它意味着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第一天,“三伏天”开始;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就是盛夏;立秋后的第一个更日是未来的起点。
今年的立秋落在公历8月7日,接下来是公历8月15日的庚子日,这是最后一个秋天的开始时间。
综上所述,今年夏至至立秋之间有五个庚日,分别是:
6月26日耿旭,7月6日庚申,7月16日武庚,7月26日陈赓,8月5日庚寅。第三个庚日是7月16日,第一个秋天开始;8月15日庚子末开始,8月24日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