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
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如图: .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血液循环中枢等.如果这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的停止而危及生命.因此,被称为“生命中枢”,对人体的呼吸、血液循环等重要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中枢是③脑干. 故选:C.对。具体点说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
尽管大脑皮层是人体司令部中的高级指挥官,但人体内存在着基本的生命活动中枢,这就是位于后脑窝处的脑干及其网状结构,简称脑干网状结构。
脑干网状结构之所以是人体的生命中枢,不仅因为在网状结构中存在着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呼吸中枢,以及呕吐中枢等,更因为它位于大脑和脊髓中间,具有一系列特殊而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首先,脑干网状结构与脑有两方面的联系:一是从上往下的传入性联系:从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但主要是皮层前额发出的神经通路,有一部分向下进入脑干;二是从下往上的传出性联系:脑干网状结构向上面的大脑皮层发出两路神经通路,一是上行激动系统,二是上行抑制系统。
同样,脑干网状结构与下面相连的脊髓也有双向的神经通路:一方面,从脑干网状结构向脊髓发出传出性投射构成脑脊束;另一方面是来自脊髓的相当多的感觉输入进入脑干网状结构
在功能上,在白天的思维态运动中,脑干网状结构通过上行激动系统向大脑皮层发送能量,激活其兴奋。而在通常的入睡过程中,脑干网状结构又通过上行抑制系统向大脑皮层发送能量,抑制其兴奋而睡着。但在通常的入睡过程中,并没有排出大脑皮层在白天思维时产生的废物即所谓的“毒素”,使得在睡眠中途容易醒来,醒来后又要脑干网状结构向大脑皮层发送能量,抑制其兴奋而再次睡着,这样反复地发送能量,使得脑干网状结构的能量逐渐减少,睡眠深度也很浅,容易做梦。但在使用睡眠治病保健美容益智法入睡时,首先要排出大脑皮层中的“毒素”,这个过程是很明显地感觉得到的。如果白天劳累思维过度,大脑皮层中的“毒素”较多,但入睡者又稍微发挥了主观意志力的能动作用,那么还会感觉到大脑皮层排出“毒素”时有稍许酸痛胀痛感(但决不是疼痛感)。当“毒素”排出后还能感觉到此神经通路的畅通感。这就是中医“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道理。当然,对于通常入睡的人来说,由于没有排出大脑皮层中的“毒素”,是没有这些感觉的,相对应的神经通路也基本上是闭塞的(如果大脑皮层中的“毒素”长期不排出而积累较多,就会在白天产生疼痛)。
当来自脊髓的感觉向上进入脑干网状结构以后,脑干网状结构会通过脑脊束向脊髓传送物质。特别是各部位发生病变以后,产生的疼痛感觉通过脊髓上传到脑干网状结构以后,脑干网状结构就会发送大量的物质能量通过脊髓进入疼痛部位,这就是脑干网状结构的镇痛功能。很显然,如果脑干网状结构的能量充足,那么疼痛部位就会不再疼痛而完全康复。但是,由于脑干网状结构频繁地激活和抑制大脑皮层兴奋,其能量即“元气”逐渐减少,镇痛功能也随之减弱。而如果在入睡时采用睡眠治病保健美容益智法排毒,那么大脑皮层排出的“毒素”进入脑干网状结构以后,继续下行进入脊髓乃至内脏和大腿等肌肉组织,转变成人体的元气,这也是在入睡过程中可以感觉得到的。当人体的元气充足以后,很显然,即使某部位有病变,也会逐渐地康复。
脑干网状结构除有上行激动系统和上行抑制系统,调节着大脑皮层的觉醒和睡眠外,还有易化区和抑制区,通过下行系统对肌紧张起加强或减弱的作用。
易化区及其下行易化作用
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的范围较大,分布于从延髓到中脑的广大中央区域的背侧部分,还包括下丘脑和丘脑的某些区域,它们与延髓的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部共同作用,发放下行冲动,通过网状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使γ-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肌梭敏感性提高,从而增强肌紧张;同时,对α-运动神经元也有一定的易化作用。
抑制区及其下行抑制作用
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的范围较小,仅位于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内侧部分。它发放下行抑制冲动,通过网状脊髓束,抑制γ-运动神经元,从而减弱肌紧张。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和小脑前叶蚓部,不仅能通过加强抑制区的活动抑制肌紧张,而且也能通过抑制易化区的活动减弱肌紧张。
去大脑僵直
正常情况下,脑干网状结构下行易化作用和下行抑制作用保持着协调平衡,其中下行易化作用稍占优势,从而维持正常的肌紧张。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如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会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伸肌过度紧张的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其发生是因为切断了大脑皮层、纹状体等部位与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的联系,使抑制区活动减弱而易化区活动增强,肌紧张亢进,造成了僵直现象。当人类患某些脑部疾病时,也会出现类似去大脑僵直的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