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尤以6个月~3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集中发生在每年10~11月份。宝宝秋季腹泻不仅能通过一般的家庭护理和医院治疗方法来缓解症状,还能通过小儿推拿治疗。那么,秋季腹泻具体怎么推拿?
小儿秋季腹泻推拿手法1:摩腹
家长用手掌从宝宝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按摩腹部,有温阳健脾止泻的作用;
如果从宝宝右下腹开始顺时针按摩腹部则有和胃消食通大便的作用。
小儿秋季腹泻推拿手法2:捏脊
让宝宝趴在床上,暴露背部,家长用双手拇指在后,食、中指在前捏住宝宝脊柱处的皮肤,从脊柱下方尾椎处开始,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沿脊柱一直捏到颈椎处。一直搓到皮肤微红发热为止。这种方法对小儿积滞、厌食、腹泻、呕吐都有特效,也可作为宝宝日常保健方法。
小儿秋季腹泻推拿手法3:推脾经
脾经位于拇指末节的螺纹面上。让宝宝取坐位,用右手的拇指螺纹面蘸取介质葱姜水后,在患儿拇指螺纹面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用力要均匀,频率保存在每分钟200次左右。
小儿秋季腹泻推拿手法4:补大肠
大肠穴位于食指靠近拇指一侧的.边缘,长度为从指尖到指根。用右手的拇指边缘或者食指、中指两指指面,蘸取介质葱姜水后,做由指尖推向指根方向的直线单方向推动,频率每分钟200次。
小儿秋季腹泻推拿手法5:揉肚脐和丹田
丹田位于肚脐下2.5寸,即肚脐与趾骨连线的中点处。让宝宝仰卧在床上,操作者在宝宝右侧,用右手掌根对着依次对着肚脐、丹田进行按揉,频率为每分钟200次。
小儿秋季腹泻推拿手法6:揉足三里
按揉足三里50下。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可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做按揉。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步骤
1、按揉足三里
以膝盖髌骨下方的凸起处为起点,向下四指宽胫骨外侧,用大拇指的指肚按揉这一点100-200下。
2、推上七节骨
以尾椎骨为起点,向上1寸到1.5寸为七节骨。将两手张开,四指向外固定在腰椎两侧,大拇指交替向上推七节骨200-300下。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就是“下推”,千万别弄反了。
3、揉腹法
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但一定要逆时针揉腹,顺时针揉腹则是调理便秘。
4、揉板门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5、补肾
家长按住宝宝的小拇指最外面一节的指腹,顺时针旋推,150~300次。在这里,是宝宝肾经的反应点,肾主水,所以推拿此处可以补肾水,防治宝宝因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情况。
6、清大肠
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对腹泻和便秘有调理作用。
7、运内八卦
摊开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运内八卦”,作100-300次。助消化、止泻作用。
8、揉龟尾
推拿方法:尾骨末端就是龟尾,用拇指按揉100-300次。
小儿腹泻的食疗方法
1、焦米汤。这在民间广为采用,制作方法也较简单。先将大米粉(米粉产品)放入锅中用文火炒成淡黄色,闻到焦米香味时即可,注意掌握火候,不宜过焦。食用时间焦米粉(米粉产品)加水5%煮,边煮边搅拌,直到煮开。然后加入5%白糖即成。米粉(米粉产品)炒黄后,淀粉变成了糊精,更容易消化,其中一部分炒焦成炭,炭末具有吸附作用,故对婴儿腹泻较为适宜。
2、甜淡茶水。红茶少许用开水冲泡后,将茶叶除去,按3%加入白糖即成。茶叶有收敛的功效,对婴儿腹泻是一种很好的饮料。
3、胡萝卜汤。将胡萝卜500克洗涤干净,捣烂使成泥状,加水煮数10分钟,用细筛将其过滤去渣。然后加水稀释到1000毫升,再加入5%白糖即成。胡萝卜为碱性,含有果胶,能吸附细菌及其毒素,并使大便成形。
4、苹果泥汤。将成熟的苹果500克洗涤干净,削皮去核后捣烂成泥状,加入淡甜茶水即成。苹果不同于其它水果,其纤维比较细腻,对肠道很少刺激。苹果含有鞣酸,具有收敛作用,并能吸附毒素,故适合于小儿腹泻、痢疾后食用。
预防小儿腹泻的方法
1、提倡母乳喂养:由于母乳中含有一种称为分泌性IgA(SigA)的免疫性物质,对保持和增强消化道局部的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也就是使消化道具备强有力的抵御病原微生物侵入的能力,保证孩子消化道的机能健全,不易发生腹泻病及消化功能紊乱。因此,可以说,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健康食品。母乳喂养对生后4-6个月的`小儿及孩子的第一个夏天尤其重要,并应注意避免在夏天给孩子断奶。
2、为防止孩子发生腹泻,食品及食具的卫生相当重要。特别是人工喂养的孩子, 应注意饮食卫生及水源卫生。保证食品制作过程的清洁卫生所用的食具必须每天煮沸消毒一次,每次喂食前还应用开水烫洗。清除了食具上附着的病原微生物,孩子就会少得腹泻病了。
3、在小儿的腹泻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喂养不当所引起的。小儿的胃肠道比柔弱,其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孩子在添加辅食时都应持慎重态度。注意一要按时添加二要作到添加一种食品时遵守“从少到多”的原则还要避免同时添加几种食品。这样就可有效防止因喂养不当造成的腹泻。
4、小儿消化道原本娇嫩,患病(如发热、呼吸道感染、食欲不振等)时消化功能明显减低,在喂食过程中,应减少奶或食物的量,稍大的孩子则应给予容易消化又营养丰富的食物,切忌生冷油腻之品。病情需要时还可用口服补液盐配制成饮料,随时口服,以避免患其他疾病时因喂养失误,发生腹泻,反使孩子病情加重。
5、感染性腹泻如大肠杆菌、伤寒、副伤寒或轮状病毒腹泻的患儿、除医生给予必的药物治疗外,作为家长要特别注意家庭中的消毒、隔离,以免传给他人。消毒时可采用消毒剂—新消净擦拭桌面、地面或洗涤患儿接触的用具、玩具等。
6、 积极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要洗烫,堵住“病从口入”这一致病环节。
近几年,小儿推拿盛行,为避免孩子吃药所带来的副作用,小儿推拿备受家长追捧。家长不光经常带孩子去推拿保健,更是亲自去培训机构学习小儿推拿的操作手法。不管您是否了解,相信一说到小儿推拿手法,最让家长朋友熟知的,非捏脊莫属了。但是另一方面,相信许多家长又对捏脊有所疑惑:捏脊到底应该向上捏还是向下捏呢?向上和向下都有什么作用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这就要从捏脊的原理说起了。捏脊是在后背的膀胱经和督脉上操作的,上捏脊是从长强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说文解字》释曰:“衣背缝也。”表示督脉循行与后背正中。又曰:“督,察也。”有总督、统率之义。
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督脉主一身之阳气,督脉上几个主要穴位都是升阳的穴位。 顺督脉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升阳,属补法。下捏脊顺序跟上捏脊相反,有清热泻火通便之效,属于泻法, 平时多用于实热证,比如发烧或便秘的治疗,极少用于平时保健。实际运用中下捏脊往往只捏不提,或单用推背代替。日常保健一般应用上捏脊。所以我们来详细说说上捏脊,下捏脊的操作手法与之相同,方向相反。
如果小儿已经习惯捏脊,可以承受更强的力度,在捏的过程中, 可每捏三下捏住小儿皮肤表面向上提一下,叫做“捏三提一”,亦可“捏五提一”,重复操作。 施术时可根据脏腑辨证,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挟提,加强针对性治疗的作用。每次捏脊可重复3~5次,一般每天操作一次。
扶正祛邪,强腰脊,调理脏腑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显著,几乎所有的脾胃疾病都可以应用。临床常用于治疗 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便秘、咳喘、夜啼、自闭等症,或用于日常保健。
脾胃虚弱;体质较弱;阳虚;日常保健等!
下捏脊
【操作】
下捏脊操作与上捏脊手的动作一样,方向相反,但是下捏脊往往只捏不提,或单用推背代替。
【适用范围】
清热泻火,适用于实热如发热、便秘等。
提醒大家一点,推拿时要用介质的,不要忘了噢~
捏脊注意事项
手法
捏脊捏到大椎时一定要提两下;到大椎后一定要向下抹;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捏完五遍后,要用手掌从上向下来回搓几遍,令其后背发红发热。最后还要在尾骨上拍三下。
**捏脊时间
捏脊一般适用于半岁~7岁的孩子,且应空腹操作,饭后不宜捏脊,且早上起床后捏脊最为适宜,因为捏脊有升发阳气的作用,早上正是人体一身之气升发之时,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而晚上是养阴的时间,原则上不可上捏脊,否则升发阳气太过,伤及体阴,反招实热病患。有些家长反应晚上给孩子上捏脊后睡眠变差甚至烦躁不安,就是这个原因。
冬天能捏脊吗?
同样的道理,冬天养藏,储存阳气,上捏脊会造成阳气外泄,而且因为冬天较冷,阳气外泄就易感染风寒,所以原则上冬季不宜捏脊,大家一定注意。
了解了这么多,现在,家长们可以放心的给自己的孩子捏脊啦~
来源/中医罗大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