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的内容是儿童所熟悉的生活;图画色彩鲜艳、明快、单纯;图画中的形象简单明了,没有含蓄、隐喻的构思和复杂的构图;图画中的物象完整,线条简洁、明快、轮廓清晰。
1、线条不流畅,能画出流畅线条的说明控制笔的能力强;
2、构图不一定,能相对构图平衡的说明社会意识能力强;
3、形象不具体,每次画一种东西都能画得差不多一样形状;
4、突发思维,有时一个2-3岁幼儿绘画能构图,立意,形象都相对完整,但是在就再也画不出来了,作为老师和家长要重点培养孩子记忆,控制,审美的意识,第一课就是涂牙。
儿童画的分类及其特点:儿童画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美术家和民间艺人以儿童所熟悉,所喜爱的内容为题材创作或绘制的美术作品。它包括插图,故事画册和单幅图画等。这些作品,不仅有优美、生动的造型,绚丽的色彩,而且有诗一般的意境,丰富、美妙的形象。它既可作为培养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气质和品格的手段,又可作为儿童接触人生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教材。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1)图画的内容是儿童所熟悉的生活。画中的形象同孩子比较接近,因此更能为孩子所感知和理解,如可爱的小动物,童话故事以及儿童自己的生活等。
(2)图画的色彩单纯、明快、鲜艳。因为孩子对色彩明快,鲜艳的图画比较喜爱,而对色彩淡雅的图画表现冷漠。对色彩复杂、明暗对比强烈的绘画不喜欢,甚至对人物面上画出明暗冷暖关系,孩子会误认为脸没有洗干净。
(3)图画中的形象简单明了。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单纯写实,或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夸张变形,而这种夸张变形的形象,却没有脱离孩子的知识范围和理解水平。特别是一些形象鲜明,特征突出、生动有趣的人物,动物(包括拟人化的动物)更使孩子们感到亲切,为他们理解和接受。
(4)在构思构图方面,富于孩子的生活情趣,没有含蓄、隐喻的构思和复杂的构图,使孩子看了一目了然。
(5)图画中物象完整。因为儿童欣赏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求全性,特别喜欢看到所描绘的物象的全貌,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无论是人,是树,是房舍,还是交通工具等都描绘得很完整。
(6)线条简洁、明快、轮廓清晰,这样更有助于孩子确认形象的外部特征。
(7)图画背景的运用。要考虑到孩子年龄特点,孩子越小越容易感知无背景的绘画,因为无背景的干扰孩子看了一目了然,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无背景的绘画会产生疑问,常会提出“这是什么地方呀?”因此,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添加一些简单明了、形象突出的背景。
第二类是由儿童自己描绘和制作的图画及手工作品。因此,我们称它为“儿童的美术作品”。如“儿童的画”,便是专指儿童自己的绘画。这些作品,尽管在表现技能方面还十分粗糙,幼稚或不甚完整,但它充满着天真烂漫、稚拙、单纯的情趣。因为它是孩子认识生活的反映,单纯质朴的情感的抒发。由于儿童是用好奇的眼光注意这陌生的世界,所以从自身现象到人类社会,从过去到未来,他们都想知道,这就决定了儿童美术的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其具有明显的稚拙性,游戏性,求全性,摹仿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儿童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过程所决定的。
(1)游戏性。从生理发育来看,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大脑电图质抑制能力差,小肌肉运动的暂时联系虽日趋协调,但还不够发达,手的动作还不够灵活,手的运动不能服从他自己的意愿,所以儿童的美术作品表现出明显的稚拙性的特点,而又带有游戏的性质。
(2)稚拙性。从心理发展来看,儿童画所表现的对象首先是他自身感知过的事物以及自已感兴趣的事物。如吃过的水果,玩过的玩具,用过的生活用品以及看过的动、植物及人物等,对动的、有声音的、亮的、色彩鲜艳的事物优先反映,而它们又都是具体的(如我的小汽车、电灯、太阳、我的爸爸妈妈等)。这是因为儿童的注意常被新奇的事物所转移,带有明显的“无意注意”的特点,即稚拙性。
(3)求全性。从构图来看,只有平面的空间。由于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是粗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能日益走向较深入的认识),这是因为儿童观察事物的能力较差,次序较紊乱而他们又常常用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来代替视觉,他们缺乏一定的空间知觉,对构图和空间的处理,往往把画面当成地面和立面,把近的事物画在纸的下边而后再把其他东西一行一行地向上画,而且每个形象都互不遮掩。因此,幼儿的绘画又带有明显的求全性。
(4)模仿性。因为孩子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什么都想知道,反映出他们盼望长大的心理,所以在生活中,他们常常模仿大人,爱穿大人的衣服,抱着布娃娃学着妈妈的声调哄它睡觉。反映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总想像老师一样能把事物表现出来,但又缺乏表现技能,所以在他们的美术作品中常常带有模仿的性质,在手工(尤其是折纸)作品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