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奇经八脉是
督脉、
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
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 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 至咽喉与任脉会合。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会合。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踵阳跷 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 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督脉与 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 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 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 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 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 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 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 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 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 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 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十四 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 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临床上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 1.督脉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②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③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④上行巅顶,⑤沿前额下行至鼻柱。(图1-14) 主要病候: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症。 交会腧穴:长强,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百会、水沟,神庭。 2. 任脉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②向上行于阴毛部,③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④到达咽喉部,⑤再上行环绕口唇,⑥经过面部,⑦进入目眶下(承泣穴属足阳明胃经) 主要病候: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证。 交会腧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阴交、下脘、中脘、上脘、天突、廉泉、承浆。 3. 冲脉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②向上行于脊柱内,③其外行者经气冲与足少阴经交会,沿着腹部两侧,④上达咽喉,⑤环绕口唇。(图1-16) 主要病候:腹部气逆而拘急。 交会腧穴:会阴,阴交;气冲;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 4. 带脉 循行:①起于季胁部的下面,斜向下行到带脉、五枢,维道穴,②横行绕身一周。(图1-17) 主要病候:腹满,腰部觉冷如坐水中。 交会腧穴:带脉、五枢、维道。 5. 阴维脉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侧,②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③与足太阴经相合,④过胸部,⑤与任脉会于颈部。(图1-18) 主要病候:心痛,忧郁。 交会腧穴:筑宾;府舍,大横、腹哀;期门;天突、廉泉。 6. 阳维脉 循行:①起于足跟外侧,②向上经过外踝,③沿足少阳经上行髋关节部,④经胁肋后侧,⑤从腋后上肩,⑥至前额,⑦再到项后,合于督脉。(图1-19) 主要病候:恶寒发热,腰疼。 交会腧穴:金门;阳交;臑俞;天髎;肩井;头维;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风府、哑门。 7. 阴蹻脉 循行:①起于足舟骨的后方②上行内踝的上面,③直上沿大腿内侧,④经过阴部,⑤向上沿胸部内侧,⑥进入锁骨上窝,⑦上经人迎的前面,⑧过颧部,⑨到目内眦,与足太阳经和阳蹻脉相会合。(图1-20) 主要病候:多眠、癃闭,足内翻等证。 交会腧穴:照海、交信;睛明。 8.阳蹻脉 循行:①起于足跟外侧,②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没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蹻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③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图1-21) 主要病候:目痛从内眦始,不眠,足外翻等证。 交会腧穴:申脉、仆参、跗阳;居髎;臑俞;肩髃、巨骨;天髎;地仓、巨髎、承泣;睛明;风池。肺经,即手太阴肺经的简称,是十二正经之一。肺经起始于胃部,与胃、肺和大肠紧密相连,相连,但凡与呼吸有关的疾病,如哮喘、咳嗽、感冒等,都可以找肺经上的穴位。肺经有11穴,左右两边对称共22个穴位。这些穴的名称、位置、主要治疗病症具体说明如下。
1、中府穴:
位置:在胸外侧部,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2、云门穴:
位置: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琐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3、天府穴:
位置:在臂内侧面,肱二突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主治:气喘、鼻衄、瘿气、臂痛。
4、侠白穴:
位置:在臂内侧面,肱二突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处。
主治:咳嗽、气喘、干呕、烦满、臑痛。
5、尺泽穴:
位置:在肘横纹中,肱二突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6、孔最穴:
位置:在前臂掌面桡侧,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痔疾。
7、列缺穴:
位置: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8、经渠穴:
位置: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9、太渊穴:
位置: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膊动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10、鱼际穴:
位置:在手拇指本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
11、少商穴:
位置: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瘨狂。
你好: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
任脉【语译】
[1]任脉起始于中极下的会阴部,向上到阴毛处,沿腹里,上出关元穴,向上到咽喉部,再上行到下颌,口旁,沿面部进入目下。
[2]冲脉和任脉,都起于胞中,它的一支循背脊里面上行,为经络气血之海。其浮行在外的,沿腹上行,会于咽喉,另行的从咽唇口周围。
[3]任脉,起于中极穴的下面,向上经过阴毛处,沿着腹壁深处再上行经过关元穴,到达咽喉部。
[4]任脉别络,名尾翳(鸠尾),从鸠尾向下,散布于腹部。实症,见腹皮痛;虚症,见瘙痒。取用其络穴。
【功能】任脉的“任”字,有担任、妊养的含义。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全身阴经脉气有总揽、总任的作用。故有“总任诸阴”和“阴脉之海”的说法。其脉气与手足各阴经相交会。足三阴与任脉中极、关元,阴维与任脉交会于天突、廉泉,又冲脉与任脉交会于阴交。足三阴经脉上交于手三阴经脉,因此任脉联系了所有阴经。
任脉起于胞中,有“主胞胎”的功能,它所经过的石门穴,别名称为“丹田”,为男子贮藏精气,女子维系胞宫之所,又为“生气之原”。
【症证】任脉循行胸腹正中,于小腹部与足三阴交会,如脉气失调,可发生前阴诸病,如疝气、白带、月经不调、不育、小便不利、遣尿、遗精、阴中痛等。
据《针灸大全》所载八脉八穴,列缺通任脉,其主治证有痔疾、便泄、痢疾、疟疾、咳嗽、吐血、溺血、牙痛、咽肿、小便不利、胸脘腹部疼痛、噎嗝、产后中风,腰痛,死胎不下,脐腹寒冷,膈中寒,乳痛、血疾等。
备注:病名。任脉经经气异常所致的病证。《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脉经》卷二:“脉来紧实细长至关者,任脉也。动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横寸口边丸丸,此为任脉,苦腹中有气如指,上抢心,不得俯仰,拘急。”《杂病源流犀烛•任脉病源流》治少腹引阴中切痛,用夺命丹、一捏金散;治腹中有气上抢心等症,用木香顺气散,和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