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的吸收
一般情况下,铜的摄入量婴幼儿期为0.4~1.0mg/日,成人为1.5~3.0mg/日,吸收率30~40%。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上部是铜的主要吸收部位,其肠吸收是主动吸收过程。膜内外铜离子的转运体为ATP酶,依靠天冬氨酸残基磷酸化供能,能将主动吸收的铜与门静脉侧枝循环中的白蛋白结合,运至肝脏进一步参与代谢。
铜的排泄
铜主要通过胆汁排泄,胆汁中含有低分子和高分子量的铜结合化合物,前者多存在肝胆汁中,后者则多在胆囊胆汁中。铜可以通过溶酶体的胞吐作用或ATP酶的铜转移作用而进入胆汁内,胆汁中的铜也可是肝细胞溶酶体对存在于胆汁中铜结合蛋白分解的结果。血浆中铜大多与铜蓝蛋白结合或存在于肾细胞内,很少滤过肾小球,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含铜量甚微。当铜的排泄、存储和铜蓝蛋白合成失衡时会出现铜尿。
在人体的作用
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是人体内血蓝蛋白的组成元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铜主要从日常饮食中摄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为了维持健康,成人每公斤体重每天应摄入0.03毫克铜。孕妇和婴幼儿应加倍。缺铜会引起各种疾病,可以服用含铜补剂和药丸来加以补充。
铜在人体内含量约100~150mg,血清铜正常值100~120μg/dl,是人体中含量位居第二的必需微量元素。含铜的酶有酪氨酸酶、单胺氧化酶、超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血铜蓝蛋白等。铜对血红蛋白的形成起活化作用,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在传递电子、弹性蛋白的合成、结缔组织的代谢、嘌呤代谢、磷脂及神经组织形成方面有重要意义。
铜缺乏可引起如下疾病:
1.贫血
一般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易倦、耳鸣、眼花。皮肤黏膜及指甲等颜色苍白,体力活动后感觉气促、心悸。严重贫血时,即使在休息时也出现气短和心悸,在心尖和心底部可听到柔和的收缩期杂音。
2.骨骼改变。
临床表现为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3.铜与冠心病。
4.铜与白癜风病。
5.女性不孕症。
缺铜会使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失调,使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而导致失眠,久而久之可发生神经衰弱。
人体缺铜可适量增加摄入含铜较高的食物,如鱼、虾、蟹、玉米、豆制品等。
铜离子可以消毒杀菌、卫生防疫。例如:可以杀灭易于在水中滋生的大肠杆菌和痢疾等病菌,清除水中传播血吸虫病的蛞蝓和螺等软体动物,以及传播疟疾的蚊子幼虫等疾病携带体。它还可以应用在游泳池内,防止绿藻污染和通过地板传染足癣
铜的简介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铜广泛分布于生物组织中,大部分以有机复合物存在,很多是金属蛋白,以酶的形式起着功能作用。每个含铜蛋白的酶都有它清楚的生理生化作用,生物系统中许多涉及氧的电子传递和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由含铜酶催化的,这些酶对生命过程都是至关重要的。
铜的发现
1928年Hart报告了大鼠贫血只有在补铁同时补充铜才能得到纠正,故认为铜是哺乳动物的必需元素。1962年MenKe`s病被发现后,经过10年才被认为是铜吸收紊乱所致。18世纪铜已被证明为血液正常成分,19世纪末描述了它的毒性。
食物来源
铜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牡蛎,贝类海产品食物以及坚果类是铜的良好来源其次是动物肝、肾,谷类胚芽部分,豆类等次之。
代谢吸收
膳食中铜被吸收后,通过门脉血运送到肝脏,掺入到铜蓝蛋白,然后释放到血液,传递到全身组织,大部分内源性铜排泄到胃肠道与从食物中来而未被吸收的铜一起排出体外,少量铜通过其他途径排出。铜主要在小肠被吸收,少量由胃吸收。
膳食中铜水平低时,主动运输为主;膳食中铜水平高时,被动吸收则起作用。年龄和性别对铜吸收未见明显影响。铜的吸收可能受机体对铜的需要所调节,含铜硫蛋白参与对铜吸收的调节。
膳食中其他营养素摄入量对铜的吸收利用产生影响,但所需含量都比较高,这包括锌、铁、钼、维生素C、蔗糖和果糖。
铜的主要排泄途径是通过胆汁到胃肠道,再随唾液、胃酸、肠液回收,进入胃肠道的铜以及少量来自小肠细菌的铜一起由粪便中排出,但少部分被重吸收。
生理功能
铜是原氧化剂又是抗氧化剂。铜在机体内的生化功能主要是催化作用,许多含铜金属酶作为氧化酶,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尤其是将氧分子还原为水,许多含铜金属酶已在人体中被证实,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1.构成含铜酶与铜结合蛋白的成分。
2.维持正常造血功能 铜参与铁的代谢和红细胞生成。
3.促进结缔组织形成。
4.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 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些遗传性和偶发性神经紊乱的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
5.促进正常黑色素形成及维护毛发正常结构。
6.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超氧阴离子的损伤。
7.铜对脂质和糖代谢有一定影响,却铜动物可使血中胆固醇水平升高,但过量铜又能引起脂质代谢紊乱。铜对血糖的调节也有重要作用。缺铜后葡萄糖耐量降低,对某些用常规疗法无效的糖尿病患者,给以小剂量铜离子治疗,常可使病情明显改善,血糖降低。
8.铜对免疫功能、激素分泌等也有影响,缺铜虽对免疫功能指标有影响,但补充铜并不能使之逆转。
需要人群
只要摄取足够的示精制的谷类、新鲜的绿色蔬菜、动物内脏就不必担心缺铜。
生理需要
成人适宜摄入量(AI)每人每天2m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成年人为8mg/d。
过量表现
大剂量铜的急性毒性反应包括:口腔有金属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及严重腹泻。摄入100g或更多硫酸铜可引起溶血性贫血、肝衰竭、肾衰竭、休克、昏迷或死亡。
铜在人体中的含量比铁少得多,仅为100-200毫克。缺乏
其主要功能为辅助造血,即催化血红蛋白的合成。铜不足可影响铁的吸收,从而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铜还是碳水化合物代谢中的催化剂,也是多种酶的活性组成部分。因此,缺铜将使体内重要的酶活性降低,并可导致骨骼生成障碍,造成骨质疏松。缺铜还可发生脱发症以及白化病等,如常见的白癜风就跟血清中缺少铜离子有关系。铜还以脑铜蛋白的形式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所以缺铜会影响脑发育。
人和动物的血液中有铜蓝蛋白,这种多功能的氧化酶,其重要作用之一是催化Fe2+氧化为Fe3+,从而有利于体内贮备铁的动用和食物中铁的吸收。
食物来源
食物中各种动物肝脏、蛤蜊、鱼虾含铜较多,果品汁液中叶比较丰富。此外,红糖、豆浆、香菇、谷类、蔬菜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铜。只要在膳食上合理搭配,通常可以保证人体对铜的需要量,一般也不会造成蓄积。
过量
普通膳食每天可以供给铜约2-5克,这已经能满足人体需要。供给量再大,则会积蓄,主要在肝脏内。
特殊用途
研究指出铜对于胚胎发育有重要作用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6月05日 08:58 新浪科技
美国华盛顿时间6月4日下午(北京时间6月5日凌晨)消息,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近日进行的研究显示,铜这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对于胚胎的正常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指出,巧克力和龙虾中虽富含铜元素,但他们并不建议怀孕妇女多吃巧克力。
科学家在利用老鼠进行的研究中发现,铜元素可以帮助未出生的老鼠进行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发育。科学家之一、密歇根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丹尼斯-西尔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铜对未出生老鼠产生的影响力同样适用于人类。”
科学家指出,尽管大多数人可以从日常的饮食中获得铜,但是由于遗传的原因,一些人的基因使他们的机体无法正常摄取并利用这种营养物质。科学家还提出一种猜测,即一些妇女之所以流产的原因可能与基因缺陷有关,而这种基因缺陷又与铜元素缺乏有关。
科学家指出,人体需要铜元素来吸入氧气,在细胞中产生能量,帮助神经系统向各个器官传输信号,对铁元素进行代谢,发育血管,形成皮肤、腱以及毛发。但如果铜元素在体内的含量过高,则有可能导致中毒。
西尔勒教授和他的同事在实验中主要对一种名为Ctr1、可以帮助铜元素进入人体细胞的基因进行了研究。Ctr1基因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铜元素通过细胞表面的隔膜进入细胞内部,由细胞内部的蛋白质负责将铜元素送入具体的细胞室。其间,研究人员将某些老鼠的基因进行了修改,使其缺少Ctr1,结果发现所有老鼠胚胎都在未出世前就死去了。另外,这些老鼠的胚胎较之正常胚胎体积小,而且器官及细胞发育中还存在重大缺陷。
专家指出,目前富含铜元素的食物包括巧克力、大豆、花生、龙虾、螃蟹、牡蛎以及其他甲壳类动物、菠菜和红酒等等。华盛顿大学的乔纳桑-吉特林博士表示:“我们早已知道铜是一种重要的元素,但这一研究使我们对这种元素对于胚胎发育的影响力有了全新的认识。”但是,这位博士表示他不会建议怀孕妇女因此而增加饮食中铜的摄入量。
吉特林博士说:“正好相反,因为铜同样是一种能够导致人体中毒的物质,所以我们并不建议怀孕妇女增加饮食中铜的含量。西尔勒教授也同意这一观点,他说:“怀孕妇女最好不要因此而有意补充铜的摄入量。”(清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