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òu xìng xīn lǜ shī cháng
2 英文参考sinus arrhythmia
3 概述窦性心律失常(sinus arrhythmia)系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显著不规律,使心房和心室的节律也不规则。在同一导联描记的心电图上,最长的PP间期与最短的PP间期之差超过0.16s(也有学者主张超过0.12s)。窦性心律失常患者一般无特殊症状,只有在心率过低或过速时引起心悸、眩晕甚至昏厥。一般窦性心律失常不出现临床症状,临床意义不大,不需治疗。窦性心律失常多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只有明显窦性心动过缓的窦性心律失常,需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氨茶堿等增加心率的方法治疗。对由心脏病或药物等引起的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者,应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窦性心律失常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时相性心律失常);②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③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④窦性心律的起步现象;⑤成对出现的窦性心律及窦房结内游走节律。
4 疾病名称窦性心律失常
5 英文名称
sinus arrhythmia
6 窦性心律失常的别名juvenile arrythmia;phasic arrhythmia;窦性心律不齐;迷走神经性心律失常;青年期心律失常
7 分类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
8 ICD号I49.8
9 病因9.1 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系窦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各年龄组均有发生,最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也可见于老年人。为一种生理表现,绝大多数窦性心律失常者的心脏功能正常,也可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或吗啡注射后及心脏瓣膜病患者。
9.2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non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比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少见,与呼吸周期无关。可见于老年人,偶见于健康人,心脏病患者比无心脏病患者多见,尤其有冠心病者。在颅内压增高、脑血管意外、脑功能不全者也可发生。精神因素、药物因素(如应用洋地黄、吗啡、阿托品等)亦可引起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
9.3 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ventriculophasic sinus arrhythmia)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是窦性心律失常的一种特殊类型,指QRS波群的出现可以改变窦性PP间期的时距。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多见于窦性心律合并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也见于伴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又无逆行心房传导的室性期前收缩与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者。
10 发病机制10.1 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窦性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变化与呼吸周期有密切关系。在呼吸过程中,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发生变化,窦房结的自律性也因此发生与其相适应的周期性改变。吸气时,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受到 *** ,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增多,使窦性PP周期逐渐缩短、心率加快;呼气时,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产生乙酰胆堿,引起窦房结过度极化,窦房结舒张期自动除极的坡度降低,使窦性PP间期逐渐延长、心率减慢。心率这种快慢变化的周期等于一个呼吸周期。暂停呼吸时,窦性心律失常可转为规则。
10.2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可能是由于窦房结起搏细胞自律性强度不稳定所致。
10.3 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目前,认为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有以下4种可能性:
(1)PP间期中包含有QRS波群者由于心室收缩使窦房结的供血得到改善,窦房结的自律性增高。PP间期缩短,心率增快。在不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由于窦房结的血供相对减少,窦房结的自律性降低,心率则稍慢。
(2)心室收缩时可牵拉窦房结而增高其自律性,使PP间期缩短。
(3)心室的机械性收缩可反射性地提高窦房结的自律性,使PP间期缩短。这是因为心室收缩时引起主动脉弓反射,下一次窦性冲动的加快或减慢决定于心室收缩时与其前的P波之间的时间关系。
(4)窦房结动脉从窦房结中穿过,当心室收缩时可引起窦房结动脉的扩张和收缩,窦房结动脉收缩则窦房结的自律性增高,窦房结动脉舒张,则窦房结的自律性减低。
目前,认为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实际是钩拢现象的正性变时性作用所致。
11 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窦性心律失常一般无特殊症状,只有在心率过低或过速时引起心悸、眩晕甚至昏厥。体检时,可发现心跳和脉搏不规则或呈周期样改变。
12 窦性心律失常的并发症在心率过低或过速时可能出现眩晕、晕厥等并发症。
13 实验室检查可有引起窦性心律失常的原发病相关实验室检查特点。
14 辅助检查主要依靠心电图诊断。不同类型的窦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各有特点。
14.1 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1)P波:窦性心律失常时,P波为窦性P波,形态恒定,但在Ⅱ、Ⅲ、aVF导联上,P波形态由于呼吸引起心脏位置的变化可略有改变。
(2)PP间期:在同一导联上,最长的PP间期与最短的PP间期可相差大于0.16s(0.12s)。
(3)PR间期:0.12~0.20s。
(4)心率:心率快慢随呼吸而变化,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相当于一个呼吸周期。
14.2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特点与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相类似。在同一导联上,相邻的窦性PP间期相差大于0.16s(0.12s)。不同之处是PP间期的变化与呼吸周期无关。心率常突然增快。
14.3 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1)不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比含有QRS波群的PP间期长0.2s以上,大多数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属此类型。
(2)含有QRS波群的PP间期比不含QRS波群的PP间期长0.2s以上,此类型又称变异型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现认为系钩拢现象。
15 诊断15.1 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诊断(1)同一导联上,相邻的窦性PP间期相差大于0.16s(0.12s)。
(2)PP间期在吸气时缩短,窦性心率增快;呼气时延长,窦性心律减慢,PP间期呈渐短渐长的周期性变化。
15.2 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的诊断(1)窦性P波形态相同:此类窦性心律失常,多发生在二度、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伴有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与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此时仔细测定可发现。
(2)比较包含与不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的变化特点:两者之差应大于0.2s。
16 鉴别诊断应与以下几种心律失常进行鉴别:
16.1 房性期前收缩P波形态在窦性心律失常时应完全相同,或逐渐发生轻度变化:而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完全不同。窦性心律时PP间期不完全相同,而房性期前收缩节律改变突然激动提前,其后有不完全代偿间歇。
16.2 二度Ⅰ型窦房阻滞窦性心律失常时PP间期变化是逐渐缩短后又逐渐延长,而二度Ⅰ型窦房阻滞PP间期逐渐缩短后紧接着为一个长间歇,于此间歇后PP间期又逐渐缩短,与呼吸周期无关。而窦性心律失常P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周期有关,当暂停止呼吸时窦性心律失常消失。
16.3 不规则二度窦房阻滞窦性心律失常时PP间期呈逐渐缩短和延长.其变化与呼吸周期有密切关系;而二度窦房阻滞时PP间期突然发生延长,与呼吸周期无关。
17 窦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一般窦性心律失常不出现临床症状,临床意义不大,不需治疗。窦性心律失常多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只有明显窦性心动过缓的窦性心律失常,需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上腺上腺素、氨茶堿等增加心率的方法治疗。对由心脏病或药物等引起的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者,应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18 预后如果窦性心律失常(特别在高血压、冠心病或老年人)以窦性心动过缓为主时,要警惕病窦综合综合征的可能性,要详尽观察,以防疏漏。
19 窦性心律失常的预防1.积极防治原发病,及时消除原发病因和诱因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2.如窦性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缓为主,要警惕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的发生,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3.注意生活和情志调理,应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20 相关药品吗啡、洋地黄、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氨茶堿、茶堿
21 相关检查儿茶酚胺
治疗窦性心律失常的穴位 阴维穴之恢复正常,对心律失常者,其调整作用极其明显,如窦性心动过速者常于针后3~5分钟,心率可由150~...
四白前臂两筋间,其穴深大,故名之。可与阴郄互参。特异性:郄门为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所属部位:前臂郄门穴...
内关之恢复正常,对心律失常者,其调整作用极其明显,如窦性心动过速者常于针后3~5分钟,心率可由150~...
阴维之恢复正常,对心律失常者,其调整作用极其明显,如窦性心动过速者常于针后3~5分钟,心率可由150~...
兑骨根据普适的理论,慢跑建议用最大心率的60%-65%左右。最大心率的简单推算,可以用220减去你的年龄。一般来说年龄越大,最大心率会降低。但如果你是有运动习惯的群体,并且伴随着一定的运动强度,最大心率也会比理论值要高一些。以最大心率200次/分钟为例,你的轻松跑配速心率可以在130次/分钟左右。当然,也有天生高心率的人群,他们抬脚就心率160+,但是体感无任何不适,这种特异情况也无法单纯用公式去简单套用。
如果你感觉尝试一个速度时身体肌肉没有反应,但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一看心率也很高,说明你的肌肉力量强于你当前的心肺能力,你的肌肉可以驾驭这个强度,心肺却不能。建议先提高心肺能力,再尝试规律性的跑步运动。做一些低强度的有氧,提升自己的有氧能力。例如自行车、椭圆机、徒步等,先用每次40-60分钟的低强度有氧慢慢磨自己心肺功能,一段时候后相信会有改善。
如果是压力导致,降低运动负荷;如果是训练疲劳导致,降低运动频次。毕竟对于大众爱好者来说,跑步并不是我们的工作,同时也不具备专业运动员的身体基础和恢复时间。如果以健身为目标的跑者,每周能够进行3次左右的规律跑步,已经足够你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前一天熬夜,或者长时间从事体力、脑力工作,觉得身心疲惫,去泡个澡或许比跑个10公里要好得多。
简单来说,体感舒服,不用“顶着跑”,就是慢跑。这时候,你会发现,即使抛离了心率这回事,也能够轻松把握低强度运动的感觉。数据永远只是参考,通过运动达到健康才是真理。
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正常变动范围一般为每分钟60~100次。而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低于每分钟60次,据报道某些有训练的运动员心率最多可减少到每分钟36~40次,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窦性心动徐缓。窦性心动徐缓同训练程度、运动项目和运动年限有关,运动年限越长,训练程度愈高,这种现象也越明显。耐力训练和长距离跑、马拉松、自行车等运动员窦性心动徐缓现象更明显。运动员出现窦性心动徐缓现象是多年的训练过程中,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交感神经紧张性减弱的结果,这种现象对于运动员的运动生活具有积极意义。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由于窦性心动徐缓,心脏的舒张期延长,所以心肌可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劳,而且心脏有更多的血液充盈;同时由于运动员长期从事体育锻炼,心肌收缩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增加,心肌中的毛细血管大量新生,供血量增加,结果心肌纤维变粗,心肌粗壮有力,心脏收缩力提高了,心容量也加大了,一般人的心容量为765~785毫升,而运动员可达到101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