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强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小孩在具体的集体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适应,共进共退,共衰共荣;
二、通过训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改善对自己的认知、他人的认知;
三、增加团队的创新意识,改变固守的思维模式;
四、培养良好的沟通与倾听的能力及学习的主动性 。
五、培养个体的责任感,加深对自我的认识;
六、更加自信心,培养严谨的学习、生活态度;
七、超越自我,积极创新的能力同时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所扮演的角色;
八、团体活动包含着深刻的内涵、有着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样的活动形式,对孩子的思想修养、文化修养、综合能力等各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九、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
总而言之,孩子多参加集体户外活动益处是很多的,但是家长应该在孩子参加活动前给孩子一些关于安全等方面提醒是相当必要的。
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集体教学是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全班幼儿同时学习相同内容的活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有教师发出了质疑:现在还需要集体教学活动吗?起因有三:一是,在当前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已成为教师的共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越来越凸显,以至于有的教师发出了游戏可以取代集体教学的呼声;二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学习相同内容,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这与当下我们普遍认同的“儿童是不同发展速度、学习方式的个体”的认知和理解是不是背道而驰的;三是,有教师举证,国外的幼儿园就没有集体教学活动。《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纵观国内外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成果不难发现,不同的教育方式实现不同的教育功能,而集体教学活动正是达成教育目标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促进幼儿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集体教学并没有抹杀个体学习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和个性品质,这些反映到学习中就体现出各种各样的个体学习差异,表现为认知发展、认知风格以及智力上的不同等,也带来了学习方式、学习速度、学习特点的不同。
差异即资源。教育社会学的互动原理指出,在一个教学群体中保持一定的差异,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集体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一个师生、生生多维互动、自主建构和意义生成的开放性过程。以交往互动为取向的集体教学活动,正切合于将个体差异视为资源的教育教学观,围绕教与学这个主体关系,不仅没有抹杀个体学习,而且更充分地利用孩子不同的智能特点和学习风格,促进全体幼儿的智力开发。在交往互动中,幼儿因相异的非智力因素互相影响、实现榜样激励,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共生共长,促成“他育”与“自育”的结合,达成儿童成长与教育和谐共振的理想境界。
《儿童的100种语言》中明确地提到了“集体学习”,并把它界定为若干个体在认知、情感和审美方面共同解决问题、创造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自主地学习,同时还通过向他人学习的方式学习。高瞻课程中每天都有小组活动时间和大组活动时间。小组活动时间指由教师引发、根据幼儿的兴趣或幼儿主要发展指标、未开发的材料、当地传统等设计的活动;大组活动又叫团体活动,是指所有成人和幼儿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小组活动和大组活动的区别在于,实施的对象人数不同,小组活动6—10人,大组活动面向全班。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概念的界定还是内涵的解读,瑞吉欧课程和高瞻课程中的“集体学习”“大组活动”就是我们的“集体教学活动”,只不过名称不同而已。
那么,开展集体教学的价值在哪里?正如瑞吉欧教育工作者所说,集体式的情感和认知的学习为个体儿童创造了全新的机会。儿童不仅学会怎样适应社会,而且通过这个社会化的过程,学到了怎样成为更好的个体。换言之,集体学习会超越个体学习,创造一个获得知识经验的集合体。
集体学习并不否认学习是个体的行为,但同时又提出集体学习具有个体学习不一样的品质。游戏是促进儿童发展、达成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同理,集体教学活动也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也不是唯一,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和途径的作用。课程游戏化落实的关键是将游戏精神渗透到课程以及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而不是仅仅关注游戏的形式,更不是将所有活动都变成游戏。
我们既要看到集体教学的价值,但同时也不能因为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统一、说教、无视儿童主体性的现象,就否认集体教学的作用,而是应该在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学观的指导下研究教学、把握教学规律,追求有效的教学。
儿童为本提高集体教学有效性
提高集体教学的有效性应关注活动内容的适宜性,创设幼儿发展的鹰架,关注幼儿的主动性与互动性。
首先,关注活动内容的适宜性,符合本班多数幼儿的发展需要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活动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相比较于中小学课程,幼儿园教学内容的随意性比较大,也会造成内容选择的随意性。《指南》就明确指出:集体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本班多数幼儿的原有经验、学习和发展水平。
大班孩子听了《骑白马的苍耳》的故事后,对种子的传播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班级里常能听到孩子们讨论的声音,不管是晨间谈话、玩游戏,还是排队、喝水的空当。自然角一跃成了班上最热闹的角落,各种各样的种子纷纷“登场”。在幼儿园里散步时,孩子们也到处寻找植物的种子,并猜测它的传播方式。当班级孩子的兴趣集中并且强烈得要溢出来时,新的教学活动《种子的传播》自然就产生了。由此可以看出,吻合班级绝大多数孩子发展意愿的活动,有利于幼儿分享经验、引导探究、解决共性问题的活动就是适宜的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需要捕捉课程时机,才能为课程的进程把脉。
其次,把握临界点,创设幼儿发展的鹰架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学过程中的临界点是指教学活动的某个时间段中,幼儿的学习因受当时各种因素的促进或制约而出现停滞之前的瞬间时刻是幼儿的发展获得质的飞跃的节点,是幼儿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也是幼儿发展的机遇。幼儿能否突破临界点获得新的发展,需要得到教师及时敏感的引导和帮助。
鹰架观念源自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即幼儿的发展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为其创设最近发展区,帮助其从现有的发展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发展水平,鹰架就是建立在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为幼儿提供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支撑。
比如,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和追问创设鹰架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注意提问类型的多样化,提问要清晰,句式结构简单、句子简短、有针对性;关注提问的序列性,引导幼儿的思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实现经验及其意义的建构。
再其次,关注幼儿的主动参与,引发互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幼儿参与是有效学习的关键,是集体教学转化为幼儿发展的中介,也是评价幼儿园集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参与的指标不仅应关注儿童是否有积极的行动参与,更要关注儿童积极的心理参与,积极的心理参与才能说明教学活动是孩子喜爱的、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
学龄前幼儿是“在行动中学习”的,这里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了行动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二是强调行动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这对于集体教学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即让幼儿在以互动交往为主要方式的集体课堂中学习。
(文章转自《中国教育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