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来说,没有人不怕死。尤其是上了一定年纪的人,对死更是恐惧。人一旦对死产生了恐惧,就会丧失生活的信心,呈现出一付生无可恋的状态。身为家人的我们,如何才能开解老人这种心理呢?观察身边那些老人,发现那些害怕死亡的老人有一个特点,精神生活相对丰富,晚年生活比较幸福。对于他们来说,年龄越大,就越害怕死亡。当然也有一部分老人是放心不下儿孙,比如孙子还没出生、或者是孙子、孙女还没成家,所以在看到他们获得幸福前不能走。可是随着身边邻居、老朋友的离开,老人对于死亡就越发恐惧,因此他们更关注于身体健康。比如他们接到什么所谓专家健康讲座的推销电话就会想办法去参加。身为家人的我们,如何才能开解老人这种心理呢?
一、多抽时间陪陪老人
作为家属,尤其是子女,多抽出时间陪陪他们。减少他们的孤寂感,进而减轻老年人恐惧死亡的心理。许多老年人由于长期孤独、寂寞,所以更畏惧死亡。常和老人一起做运动、聊天、说笑话,老人开心愉快,无形中延长了生命。开怀大笑能增强免疫力,有助于血液循环,可减少有害物质聚积,减少对血管的威胁,减少心脏病发生机会,同时驱走负面情绪,释放压力。
二、周围邻居、朋友去世尽量少告诉老人,避免老人参加追悼会
当老人的亲友去世时,如果老人状态不好,最好不要告诉老人,避免老人参加追悼会,否则会加重老人对死亡的恐惧。当然,如果老人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坚持要去,做为子女最好陪同。
三、给老人找点事干,让他觉得自己被需要
好多人害怕死亡是因为没有信仰。我奶奶走的时候84,姥姥走的时候77。记得爷爷走时,姥姥来家里做奶奶思想工作,从此奶奶和姥姥一样开始信仰道教。她们乐善好施,一听说哪儿有什么灾害,一定会进行捐助,另外逢初一、十五还要到庙里烧香。在奶奶、姥姥走之前,都说自己死后会到天堂。她们走时,都很安详。发展老人的兴趣,让老人有事干:比如跳跳广场舞,下下棋,种种花,喂猫、喂狗再或者让老人带带孩子、接送孩子上下学、再做做饭、打扫房间等等让他觉得自己被需要,比说那一句“你不会死”有用。如果老人开始倾诉、唠叨,家里成员要尽量配合,让他相信自己的观点是被重视的,自己是受欢迎的,从而体会到更多的支持和亲密感,老人会慢慢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自己的生活,也就不会天天想着怕死这件事了。
老人不想死在外面,主要是因为老人有一种特殊的心理,他们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安宁地离开人世,而不是死在外面,被无人知晓、无人哀悼的孤独感。此外,老人也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家人身边,安宁地离开人世,因为在家中,他们可以得到家人的关爱和支持,而不是在外面无人知晓、无人哀悼的孤独感。越是上了年纪,越是害怕死亡,这个是真实存在的。小时候我们觉得死亡离自己很遥远,从来没有相信过任何的和死亡有关的事情,长大后我们看到了生离死别那种痛苦的场面,渐渐地懂得了死亡其实离我们很近,越是上了年纪的人,看多了生离死别的场面,才会觉得死亡真的是越来越害怕。
1、看到生离死别的场面多了,就会害怕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一些老年人,他们去锻炼身体,他们去买保健品,他们去做和养生有关的一些事情。很多年轻人不能够理解老年人的这些做法,说实话以前我也无法理解,现在人到中年的我读懂了这些老年人的心思。拿我的妈妈举例,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人到中年又丧夫,到了晚年又失去了第二任丈夫,在她的心里始终在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她见惯了生离死别,所以她内心严重的缺乏安全感,随着年龄的增大她就会越来越害怕死亡的到来。那种孤独感,没有人相伴在身边的感觉,只有她自己才能懂得。所以她会害怕生病,会害怕得绝症……
2、越是到了触摸死亡年纪的人,越是害怕死亡的到来
在民间常有这样的说法,老年人特别讨厌乌鸦的叫声,特别讨厌猫头鹰,其实乌鸦和猫头鹰这两种动物都是特别有智慧的,它们本身并不讨人厌,但是因为它们能够第一时间感觉到身边有死亡的人,能够嗅觉到死亡的气息,所以它们成了死亡的预言师,老年人是比较讨厌它们的。说白了,就是老年人害怕死亡,老年人厌恶这些提前的预警信息。
虽然我们内心都承认每个人都难逃死亡的劫数,但是依然不愿意提及死亡这个词语,就是希望在自己的内心彻底与死亡撇清关系。老年人之所以害怕死亡,就是因为他们比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能够近距离的触摸到死亡,所以他们在内心特别惶恐,这也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造成的,作为晚辈要常回家看看他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