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一一222
一一112一一33。
这是一个来看消化不良的孩子,孩子长得胖胖的,经常会出现大便的次数增多,诊断为脾虚食积。
在闽南从医三十载,类似这样的病案不胜枚举。高树彬医生坦言:“孩子反复生病,病情多样,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累积的过程,而有些家长仅凭听到的片面知识和一知半解的理论就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往往适得其反。
在厦门妈妈圈,几乎没有不认识高树彬的。孩子疾病反复发作,多次西医就诊无良好效果,宝妈们往往求助中医儿科专家高树彬,不少闽南周边地区的家长都慕名而来。据统计,高医生一年看诊量高达6-8万人,仍旧有大量家长挂不上号。
高医生在中医儿科方面提出了“积常有”的观点,对小儿的治未病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以他为代表的高氏儿科擅长应用内病外治法治疗小儿疾病,在儿科用药的剂型改革,小儿推拿手法的改进,均有独到之处。 尤其是高氏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推拿手法,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在全国推广。 如今,高医生桃李满天下,指导中医儿科研究生三十多名,其中有不少已成为医院儿科的骨干,很多省地市级中医院儿科主任拜他为师。
图:高医生看诊图
在日常诊疗中,高医生感受到 家长面对孩子生病表现出的焦虑和盲目更需要受到重视 。众所周知,小儿推拿对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其次是厌食、积食、夜啼、斜颈、体质虚弱等。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病症。然而诸多患儿家长却听信外行推拿人员,给孩子盲目推拿。曾经一起“孩子患了肺炎,出现发热,家长没搞清病因就带着孩子去做推拿,导致病情严重延误的案例仍历历在目!”
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是孩子健康的首要条件 ,高医生感慨,一方面家长抱怨挂号难,另一方面即便自己日门诊高达200号也不能使更多家长受益,更遑论要深入沟通科学育儿这事儿。
“何不把讲座搬到线上,让更多人受益?”儿子高国鹏的一句话点醒高树彬,借助互联网技术,高医生和他的儿科团队风风火火筹备开来。
图:高医生三大房间的书
图说:课程筹备需要倾注大量心血,“高氏儿科”的理论体系和这三大间屋子的书密不可分
“高氏儿科讲堂”区别于目前互联网常见的以西医育儿课程,它是 以中医“整体观念”、“辩证论治”、“审证求因”为诊疗基础,强调儿童的科学喂养、体质的辨识与调理、病前状态的辨析,以达到防病与治病相结合的目的。 高医生以近日诊疗的一腹泻患儿举例:
“中医讲究全局观,往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此病例来看,腹泻只是现象,积食才是本质。找到了病因,才能更好地治疗。”高医生坦言:“高氏儿科不是一门高深晦涩难懂的中医理论,很多家长们通过学习实操,是完全能了解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如辨别体质因材施养、推拿手法等,轻松育儿一点都不难。”
没时间,没精力,不懂鉴别成为家长学习育儿知识的三大障碍,高医生在设计课程之初就考虑到了这些问题:
线上讲堂授课+线下实操的形式,助力家长守护孩子健康
图:课程录制照片
图说:“完美主义者”一次次NG。高医生笑言,线上讲课比带研究生难多了
1982年,从福建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的高树彬,已在儿科医生这条道路上走了30余年,他总是被小朋友们亲切地称为“高爷爷”。对这个称呼,高树彬很喜欢,而他对这些孩子们也一直像慈祥的爷爷对自己的孙儿辈般照护有加。
“看到来找我看病的孩子们恢复健康,这是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最幸福的事。”高树彬说,希望透过“高氏儿科讲堂”,使家长朋友们从育儿应该有的心态、观念,到知识储备、技能方法这些都能有一个全面的学和提升,最终做到“少去医院”“不去医院”!
课程大致情况介绍(图)
了解更多课程详情,请添加医助微信号XXXX
连续7次担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培养14名继承人,32载传道授业,他对继承人的期待正逐渐成为现实——
在不久前公布的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名单上,有一场特殊的相逢——有着“小儿王”之称的国医大师王烈和他第二批继承人原晓风、李立新同时出现在了名单上。
第七次入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烈早已波澜不惊。但在第一次入选时他没有想到,几十年后,自己的继承人全都成长为了杏林英才:李宏伟深受群众欢迎,被誉为“李小孩”;李立新和原晓风都成为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孙丽平成为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冯晓纯被评为吉林省名中医……
“学我像我超我”,随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深入推进,王烈对学生的期待正逐渐成为现实。
7批学术经验继承工作,14名继承人,32载传道授业,王烈的传承故事,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一个缩影。该项工作自1990年启动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累计遴选3404名指导老师,培养6562名继承人。前六批继承人中已有24人被评为全国名中医、22人成长为岐黄学者、219人成长为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20余人入选青年岐黄学者和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等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保障。
三尺诊台也是三尺讲台
“鉴于当前有独到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老中医药专家年事已高,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予以继承,否则,这些经验和专长将会失传,从而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1990年夏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部和卫生部联合作出的《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道出了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的紧迫性,启动了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这一年,一大批和王烈一样有真本事的老中医药专家成为指导老师。也是从这一年起,王烈的三尺诊台旁,继承人的身影多了起来。
清晨6点,长春的风格外清冷。开诊前1小时,王烈的诊室里,继承人们依次落座,王烈拿出提前准备的讲稿,细细讲解他对疾病的认识、临证心得、经方验方,小课结束后进行临床带教,让继承人们进一步巩固所学。这是王烈传承学术经验的独特方法——小课与带教结合。
这些凝结着王烈学术思想的小课讲稿越积越厚,最终被整理成王烈学术经验婴童系列丛书。
写书,是王烈传承学术经验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在王烈看来,无论是课堂讲授还是临床带教,能得其亲传的人数始终有限,但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成论文、书籍,传播半径大大增加,会让更多的中医儿科医生受益。
任职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的主任医师孙丽平回忆,每逢学术交流,王烈总是带着厚厚一沓书去,换回厚厚一沓书来,以书为媒,一方面将自己的学术经验传播出去,另一方面,也吸纳他人的学术思想为己所用。
如今,92岁的王烈仍然保持着笔耕不辍的习惯,天未亮时起床,写书稿、写讲稿,6点到医院给继承人们上小课,7点开诊。第七批继承人拜入师门月余时间,王烈已经给他们上了8次小课。
“师徒相承是古代中医药传承主要形式,也是当代传承的重要方式。从我前六批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来看,这个路子是对的,应该坚持下去。”王烈认为,院校教育为中医学子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而跟师学习重在传承老师经验,两者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值得一提的是,王烈对师带徒模式的重视,也源于他对自己恩师的感念。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科专业的王烈,对中医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长春汽车厂职工医院工作期间得医院三位老中医点拨启蒙,在全国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夯实了理论基础,又幸得当时长春中医学院教授云鹏、胡永盛和长春市中医院朱志龙等名医的尽心传授,在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他至今仍记得恩师教导,朗朗成诵:“书为我师勤多阅,方即吾友贵择交;千方易得,一效难求;临证之道,不用古方,不能治病。拘守古方,亦不能治病;方之贵不在今古,惟在适合病情,治疗上确有效能者……”
“师不严误人子弟而难解惑”
“老师经常用‘学我像我超我’来勉励我们,希望我们能在继承的基础上突破创新,能够超越他。”孙丽平解释,“学我”,即学习老师的看病思路和方法,不断总结,汲取经验;“像我”,即像老师一样,思路正确,辨证合理,用药得当,处方严谨;“超我”,即学习老师经验,不能墨守成规止步不前,要敢于创新,敢于实践,善于用现代科学理论,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疗效。
“学我容易,像我也不难,但超我必须在守正创新方面下功夫。”王烈说。
因此,王烈格外重视继承人创新思维的培养。他经常以他发现和应用白屈菜的故事为例,勉励继承人们勤思考多创新。
1969年,王烈在一次上山采药过程中偶然了解到民间常用白屈菜治疗腹泻,便以身试药,确定药物效果及使用剂量。在一次偶然的临床实践中,他发现白屈菜还有治疗咳嗽的功效,便将白屈菜用于单纯百日咳的治疗,并不断优化制剂,最终还将白屈菜纳入中药饮片使用并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和2020年版。
“老师还鼓励我们做科研、做课题,在临床实践中总结提升,他带领我们开展小儿哮喘病的临床、理论与基础研究,形成‘三个理论、五方、十四法、五种新药、六个制剂’,在病因、治则、预防等方面形成了创新性理论体系,不断优化系列防治方案,被国内同行所公认并被纳入教材,并作为适宜技术在全国推广。”孙丽平补充说,她牵头的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中医药减少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抗生物应用的示范研究,也正是在王烈的鼓励和指导下完成的。
“医不严遗害病家而轻生命,师不严误人子弟而难解惑”,让继承人“学我像我超我”的背后,是王烈对他们近乎苛刻的严厉。
“老师对我们要求非常高,我曾因为门诊病历没写好被训哭过。”孙丽平说,王烈对病历的格式、四诊描述乃至标点符号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有一次孙丽平在匆忙中出了差错,病历本被王烈愤怒地扔到了地上。
“老师布置的任务,每次都要扒层皮!”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原晓风对王烈的严厉早有耳闻,甚至因为惧怕,在拜师前还打了退堂鼓。原晓风回忆说,如有临证启发,王烈会“逼着”她及时总结提炼,撰写学术文章;两万多字的论文,王烈一个字一个字看,要求她一遍一遍改;如果有人敢在学习上“糊弄”王烈,等待他的必将是劈头盖脸一顿教训。无数个点灯熬油的夜晚,换来了原晓风等继承人的中医真本领。
希望中医儿科的路越走越宽
“晓风啊,你是在我身边成长起来的,年龄对比之下偏大了,算是大器晚成,一定要为中医儿科事业发展做些事情。”对原晓风,王烈总是唠叨着,敦促着。
谨记王烈的教诲,原晓风上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一职后,便立志要将中医儿科做大做强。
在王烈和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从一个临床科室发展成为一个拥有300张床位的诊疗中心,其中医特色更是在全国声名远扬,高峰期日均门诊人次达到1000余人。
“王老医德医风高尚,什么事都站在患者角度考虑,从不开贵方名方,甚至倒贴钱给患者买吃的、买车票,我们中心的医生都深受王老影响,学习王老体贴病人的作风,处方以效优价廉为原则,患者平均花费也就在一两百左右。”原晓风说。
据介绍,儿童诊疗中心团队以小儿肺系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为主要研究方向,注重突出中医治疗优势,构建哮喘的三期分治理论、小儿哮喘苗期理论、哮咳理论;以培土生金豁痰开闭法为治疗原则创立痰湿闭肺型肺炎喘嗽;形成三期分治过敏性紫癜,开胃进食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等诊疗思路,临床疗效受到广泛认可。
王烈和其继承人还通过著书立说,举办学术会议、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班等形式,向全国各地的中医儿科医生“传经送宝”,毫无保留。
“大家都是各家中医院的儿科主任,经过严格筛选从全国各地赶来,就是想学点真本事。这几个方子你们抄下来背下来,回去一用就灵,让患者见到真疗效。”在一次培训班上,王烈将自己治疗小儿抽动症等疾病的常用方一字不落地传授给学员。
在《婴童药录》一书的勉言中,王烈写下师训:“靠杏林真本事吃饭,让本草真疗效说话。”如今,他不仅践行了师训,还将自己一身真本事悉数传于弟子,传于中医儿科同仁甚至是陌生人。
“他不怕自己的真本事被学了去,反而觉得学会的人越多越好,更多人体验到疗效,才会有更多人信赖中医儿科,这样中医儿科发展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原晓风说。
“现在我年事已高,但仍会坚持闻鸡起舞,继续教学和临床工作,为发展中医药儿科事业贡献余热。”王烈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