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洲不仅博极群书,还善于实践,注重针、药并重,尤其精擅针灸技法,他一生行医46年,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历任楚王府良医和太医院御医,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医术可谓高超。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是哪个朝代的吧!
杨继洲是哪个朝代的针灸大师
明朝
医学世家博览群书
杨继洲,名济时,字以行,三衢人(浙江衢州廿里镇六都杨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卒于明光宗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在六都杨的《杨氏宗谱》中,杨继洲是唐信安侯杨向后裔。其出身世医家庭,家学渊源,其祖父杨益曾任太医院御医,声望很高,著有《集验医方》刊行于世。父亲也是医生,但他却希望儿子走科举仕途。但杨继洲对当官并不感兴趣,自幼酷爱读书,寒暑不辍。
由于杨氏家中珍藏有各种古医家抄本,以及丰富的秘方、验方与医学典籍,这些家藏医学“宝典”,使杨继洲得以博览群书,通晓各家学说,博学绩文,奠定了他坚实的医学基础。因其祖辈丰富的从医经历,加上杨继洲善于躬身实践,总结临证经验,在进入太医院供职之时,已经功绩卓著,声名籍甚。
医术高超名扬朝野
他用针灸给人们治病有据可查的事例最早是在1555年。那时他来到福建建宁,见一位大娘得了一种怪病,抬不起手,又困倦怕冷,即使在盛夏也喜欢穿着大棉袄,很多医生没办法。杨继洲帮她做了针灸治疗,当天就身轻手举不怕冷了。
他曾为尚书王西翁的女儿治好了颈核肿痛病; 只用几针就把锦衣卫张少泉的夫人患了二十多年癫痫病治愈了; 有位文官叫李渐庵,他的夫人产后出血,两脚肿得像大腿,昏迷不省,十分危急,杨继洲在他足三阴经的穴位上扎了针,只一顿饭工夫,李夫人就苏醒了,肿痛也消了;有位员外熊可山,患了痢疾,咳嗽发烧,吐血不止,生命垂危,众医生都说不能治了,杨继洲发现病人虽然奄奄一息,但胸部尚有余温,只是脐中有一块拳头大的肿块,就为他针了气海穴,又用灸法,灸了五十壮之后,病人苏醒过来,脐中的隆块也散开了,疼痛随即止住,接着,又替他治好了痢疾和咯血,经过一段时间调理,熊员外终于恢复了健康。
杨继洲因“巡按山西御史赵文炳得痿痹之症,身体疼痛,四肢屈伸不便,变形萎缩,百医不治,继洲三针而愈”,便名扬朝野。
医风严谨辩证治疗
尽管杨继洲医术高超,名扬朝野,但他的医疗作风却相当严谨认真。在碰到一些特殊穴位时,更是小心翼翼。比如,为了拔除白内障针扎病人睛中穴前,他除了拿羊眼来做试验外,还要选择无风无雨的天气,清戒三天,安心定志后方才进行。他说:“凡学针人眼者,先试针内障羊眼,能针内障羊眼复明,方针人眼,不可造次。”他对那些漫不经心地为病人一边扎针一边谈笑的医生相当不满,经常予以批评。
杨继洲非常重视医学基础理论,运用选经与得气的观点,在临床治疗时首先进行辩证,然后根据辩证选取有关经络,最后才循经取穴。“宁失其次,勿失其经,宁失其时,勿失其气,取穴少而精。”
他还倡导天、人相互协调这一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理想,阐发对宇宙间生死、寿夭、永暂、阴阳等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观点。
医学成果造福后世
经过长期实践,杨继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他将祖传秘方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编成了三卷《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希望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但未能刻版发行。
后来,他以《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为基础,以《素问》《难经》为宗主,汇集了《神应经》《古今医统》《医学入门》《针灸节要》等针灸论著,又搜集了民间流传的疗法,编成了10卷20余万字的《针灸大成》,由赵文炳作序,公元1601年,该书正式刊行。
该书自刊行以来,平均不到十年就出现一种版本,至今已有日、法、德、拉丁等7种文字、46种版本,传播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声誉之著,在针灸著作中独一无二。《针灸大成》 收入《四库全书总目》,被历代医家尊为针灸经典。
《针灸大成》 是一部内容丰富、方便实用的集大成的著作,在临床上有极高的价值。书中介绍了359个穴位(单穴51、双穴308)及所治的相关疾病,周身经穴及制针法、补泻手法、治症总要等,还引有历代医家编的针灸歌赋,以及自己的医学案例。书中绘制有“阳掌八卦图”和“阴掌八卦图”,作者将掌心、手背按八卦易理分成“九宫八卦图”与人体五脏六腑相联系,是诊治病疼的很有价值的参考图例。
他还将针法的基本操作步骤总结为“十二针法”并编成口诀:“针法玄机口诀多,手法虽多亦不过:切穴持针温口内,进针循摄退针搓,指捻泻气针留豆,摇令穴大拔如梭。”同时又把进针时的一些基本操作归纳为“下手八法”,即:揣、爪、搓、弹、摇、扪、循、捻八种。
值得一提的还有第十卷所附的“四明陈氏小儿按摩经”,里面专门介绍了用于防治小儿病症的特定推拿手法,为针灸医籍中所罕见。
中华神针非遗传承
杨继洲针灸疗法具有广泛的适应症,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对人类的`健康、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和贡献。
“衢州杨继洲针灸”项目于2009年6月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衢州市首个传统医药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衢江区在廿里镇六都杨二村建成杨继洲针灸文化馆。
2013年11月,世界著名中医针灸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中华第一针”的石学敏和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方剑乔等一行来衢江区考察,寻圣迹访“针”迹,为杨继洲针灸事业发展把脉,在廿里镇六都杨村,石学敏院士为杨继洲针灸文化馆题词并写下了“中华第一神针”。
2014年12月3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14]59号)中,“杨继洲针灸”名列其中。由此,“杨继洲针灸”创造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唯一针灸项目,成为衢州地区首个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10月,衢江区启动了国内首部以国家非遗项目杨继洲针灸为题材的微电影《神针》的拍摄,并于2015年1月完成制作。
目前,已确定的“杨继洲针灸”代表性传承人有:金瑛、张玉恢。
为纪念杨继洲这位贡献卓著的一代“针灸大师”,在衢州市宁绍巷的神农殿里,塑有杨继洲的半身像。位于衢州城区的杨家巷就是以杨氏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位于廿里镇的杨继洲公园,占地22亩,于2015年6月开工建设,并于年底完工向社会开放,杨继洲雕像、针灸文化长廊等全面展示了“杨继洲针灸”这一人类文化瑰宝。
杨继洲是哪个朝代的针灸大师,我整理,欢迎阅读!
明代
杨继洲(约公元1522~1620年),字济时,三衢(今浙江省衢州市六都杨村)人,是明代著名针灸医家。主要作品有《针灸大成》。
据《中国医籍考》卷二十二载,杨继洲家学渊源,其祖父杨益曾任太医院太医,声望很高。杨氏家中珍藏有各种古医家抄本,所以杨继洲得以博览群书,通晓各家学说。他年幼时专心读书,博学绩文,热衷科举考试。后来又弃儒学医。杨继洲一生行医4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针灸精通,治病时常常针药并重。
有一次,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患了痿痹之疾,多方诊治,屡治不愈,邀杨继洲去山西诊治而愈,杨继洲仅仅针刺了三针就痊愈了。他在早年就曾编撰《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三卷,但一直未能刊刻问世。正是这个时候,赵文炳看到了《卫生针灸玄机秘要》这本书。杨继洲是哪个朝代的针灸大师 他为了答谢杨继洲,决定帮助杨继洲将这本书付梓出版,并委托晋阳人靳贤进行选集校正。此时,杨继洲又博览群书,将其中有关针灸的内容都一一摘录下来。最后《针灸大成》的内容除了《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外,又辑录了《神应经》、《古今医统》、《针灸节要》等著作中的针灸内容,凡是明代以前的重要针灸论著,《针灸大成》都或多或少进行了辑录和引用。
杨继洲是明代著名针灸医家。杨继洲(约1522年-1620年),名济时,以字行,梁家园杨氏第十三世裔孙,明代三衢(今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六都杨村)人,世代为医,皆任太医院医官。因世居京都,亦称“都门杨氏”。主要作品有《针灸大成》。据《中国医籍考》卷二十二载,杨继洲家学渊源,其祖父杨益,父亲杨訚都曾任职于太医院,声望很高。杨氏数代业医,家藏秘方、验方与医学典籍极为丰富。杨继洲在家传《针灸玄机秘要》等典籍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全面总结明以前针灸学成就,撰成《针灸大成》一书,成为我国针灸学承前启后的经典著作。该书列入《四库全书》存目,被国内外医界尊为针灸经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