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在4至14摄氏度的环境下保存一段时间后会变成固体,这是蜂蜜的一种物理现象,真蜂蜜其结晶体的透明度差,结晶层次较“松软”,用手指捻无沙粒感,结晶体用筷子一扎一个眼,很柔软;假蜂蜜扎不动,冻得很结实。
蜂蜜真假鉴定方法如下:
看光泽和黏度,好的蜂蜜色泽清透,光亮如油,晃动蜜瓶时颤动很小,停止晃动后挂在瓶壁上的蜜液会缓缓流下;
倒置蜜瓶,优质蜂蜜由于含水量低质感黏稠,如果将密封好的蜜瓶倒置,会发现封在瓶口处的空气很难上浮起泡;
拉“蜜丝”,用小汤匙或牙签搅起一些蜂蜜向外拉伸,真蜜通常可以拉出细而透亮的“蜜丝”,而且丝断后会自动回缩并且呈现球状;
1,蜂蜜经过加热是不会变硬的。2,蜂蜜经过加热变硬的原因是因为蔗糖含量高的缘故。
3,蜂蜜主要成分是水,果糖,葡萄糖,经过加热处理后,蜂蜜中水分蒸发,剩余的部分大多是浓缩后的葡萄糖和果糖还有胶状物等。
4,蔗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糖,经过加热之后会烘干水分然后变成硬块。所以才会有蜂蜜变硬的说法。
5.依法蜂蜜中含有蔗糖最高不能高于百分之五。
6.依法合格的蜂蜜不应出现加热凝固的想象,蜂蜜在低温和环境适合情况下会出现凝固是结晶态。
7,在低温情况下出现的蜂蜜结晶态是蜂蜜中富含的葡萄糖低温析出物理现象,于蜂蜜质量和真假无关,不影响蜂蜜口感和使用。
8.在山上挖出的蜂蜜也不能排除其含有蔗糖过高的可能性。因为蜂蜜作为一种可以远程飞行的动物,其飞行可以达到数十公里。所以你无法确定其采蜜时候是不是采集了含有蔗糖的蜜源植物产生了蜂蜜中蔗糖比较高的现象。
在实际生活中,我国允许蜂农在过冬或者非花季时蜂蜜缺少粮食过冬和维持基本生存情况下使用蔗糖代替食物作为饲料进行养殖。但是依法上市销售的蜂蜜其中蔗糖含量必须低于5.
如果蜂蜜中蔗糖含量高于5则直接判定为假蜂蜜。即使蜜蜂自行采集了蔗糖类蜜源并非人为添加蔗糖行为,只要检查存在蔗糖含量超标现象即直接判定为假蜂蜜于是否人为添加无关。
也就是作为一条法律依据存在情况下,你的蜂蜜是不是含有超标蔗糖才是关键。而这部分蔗糖成分并不一定必须是人为添加的,自然界也会存在这种可能性。
自然界的天然蜂蜜是不会出现蜂蜜加温就变硬的事情,一旦出现就是因为里面蔗糖含量超标,而蔗糖超标那么就不能算是真的蜂蜜,即使你在山上还是树林里面弄到的蜂蜜都依法判定为假的。
你在电视上通过媒体宣传获得这种鉴定蜂蜜真假的手段,只是一种常规手段,主要用来检查蜂蜜中掺加白糖的行为,然而实际上这是非常低级的也是非常让人不可思议的,因为通过白糖来熬制的蜂蜜其口感非常差并且从人力和物料成本来看是非常不合算的。
这种在改革开放初期大规模存在的事情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来说已经非常落伍和不符合实际了。
因为真的劣质蜂蜜或者应该说未成熟的水蜜的价格是非常低廉的,通过收购低廉的水蜜然后机器浓缩之后产生的真蜂蜜其价格和白糖也差不多少。
使用廉价的葡萄糖浆加入果葡糖浆混合玉米糖浆则可以直接出现色香味俱全的假蜂蜜而且不会出现蔗糖检出的问题。
为了应对此类造假所以依法不能在蜂蜜中检出玉米糖浆成分,然而造假分子则使用部分真蜂蜜加入葡萄糖糖浆进行混合则产生符合法律的真蜂蜜。
甚至,可以使用水蜜落地蜜等垃圾蜜,经过浓缩工艺处理之后,可以通过国家检测。又或者使用廉价水蜜混合花粉加入倍量果葡糖浆,然后经过浓缩制作出高品质蜂蜜一样可以通过检测。其物理指标每样都非常合格并且不会存在重金属残留和农药兽药残留,且存在花粉检出会被判定为真蜂蜜。但是你认为这是真的吗?
所以蜂蜜加热变硬只是检测了蜂蜜中蔗糖超标问题的一种简单手段,和蜂蜜真假的鉴定并不一样,也不能作为标准,但是如果蔗糖超标了,那么必然认定为是假的。
实际生活中这种直接用白糖作假的行为只存在偏远落后执法不力的地区,在大城市和严格执法的地区往往很难见到这种明目张胆不要脸的造假方式。更多的直接造假方式就是收购水蜜然后经过高温浓缩掉水和打破葡萄糖结晶核之后印上QS标志之后冠上某些品牌名称堂而皇之的走进大型超市用廉价的价格兜售给你那种。
希望这样的解释之后,能让你有点明白里面的道理。
不会的。大家都知道蜂蜜会结晶,特别是温度越低结晶越彻底,而蜂蜜结晶之后形态发生了变化,从液态变成了特殊的形态。可是蜂蜜虽然结晶了,结晶颗粒也是绵软的,不会形成像白糖一样的结晶体,除非是掺入了未经蜜蜂酿造的白糖,才有可能形成像白糖一样的硬颗粒。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