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是人体内行血气、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主要功能承担者。十二经脉全部内属相应的脏或腑,并各有一条大络伸出与相互表里之经相联系;十二经脉各有其相别出的正经即十二经别;十二经脉按循行在体表分布有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分别有其所属的筋肉系统即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在人体内运行有其固有循路线及血气流注方向、经脉衔接规律。以十二经脉为中心,人体内经络成为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内属脏腑、外连体表、沟通气血、运行阴阳的网络系统。
十二经脉在人体以正中线为轴,左右各一条,呈对称状态分布;十二经脉各有其数目不同的腧穴。十二经脉按阴阳属性分布于人体,四肢部阳经在外侧,阴经在内侧;太阴、阳明在前(外),少阴、太阳在后(内),厥阴、少阳在中。手足三阳经脉皆会于头部,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胸腹部分布着手足三阴经脉及足阳明经,腰背部为足太阳所过,侧胸腹为足少阳所过。
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经络中的经脉、经别与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纵横交错,人里出表,通上达下,联系人体各脏腑组织;经筋、皮部联系肢体筋肉皮肤;浮络和孙络联系人体各细微部分。
经络的联络沟通作用,还反映在经络具有传导功能。体表感受病邪和各种刺激,可传导于脏腑;脏腑的生理功能失常,亦可反映于体表。这些都是经络联络沟通作用的具体表现。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温养和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使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润,关节得以通利。
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经络“行血气”而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在内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外抗御病邪,防止内侵。外邪侵犯人体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卫气充实于络脉,络脉散布于全身而密布于皮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卫气首当其冲发挥其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
人体经络的特点:
人体经络学该理论觉得人身体的十二条经脉分成经络、络脉,及其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经络又分成正儿八经(十二条,称之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条,称之为‘奇经八脉’)。络脉又分成浮络(表皮位置的多元性)。
别络(很大,共十五条,在其中‘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各一支别络,再再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支,统称‘十五别络’);孙络(络脉最细微的支系)。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人体经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