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雪老师讲敏感期

孙瑞雪老师讲敏感期,第1张

我先从一个故事讲起。

荷兰的植物学家德弗里斯曾对普通的蝴蝶做了一个描述,他描述到:普通蝴蝶的幼虫生长速度非常之快,具有毁灭植物的、贪婪的那种食欲。它的妈妈在产卵的时候,会把卵产在树干和树枝交接所形成的角落里。在那个地方,既安全又隐蔽。这些幼虫从它的壳里钻出来的时候,是什么告诉这些幼虫,让它们能获得它们应该获得的食物呢?是光线。

因为这些幼虫有一个极度的敏感点,就是对光的敏感。由此幼虫就顺着树梢慢慢的爬向了树枝的最前头,因为那个地方有非常嫩的树叶,这些幼虫就疯狂地偷吃这些树叶。但是随着它的成熟、它对光的敏感度就丧失了,对嫩叶也丧失了兴趣,就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苦行僧的阶段。它会给自己做一个棺木,然后躲在里面不吃不喝,繁忙地在创造着另外一个东西,就是翅膀。一段时间以后,它会从蛹里破茧而出,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

这位科学家把幼虫这个时期的特点,尤其是生物这个时期的特点,称为敏感期。蒙特梭利借用了生物学上的这个概念来阐述幼儿的敏感期。

我在这里说的时候大家可能知道,动物、生物、跟人类有一个巨大的不同点。如果你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你就能知道曾经在地球上有一段时间,可能有很多很多亿年,地球上只生长着大量的植物,但是没有一棵植物开花。突然有一天,植物进化出可以开花的植物时,这个地球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飞跃。所以,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的出现,也是这样一次生命的飞跃,是新生命的起点。由于人类跟所有的生物的不同,所以人类的敏感期也跟动物有着本质性的不同。

尽管蒙特梭利借用了这位生物学家对生物的描写、借用了这个概念,但是他在描述儿童敏感期的时候,却给予了儿童童年完全不同的意义。

我们先从蒙特梭利的敏感期概念开始说起。蒙特梭利借用了荷兰生物学家对生物的敏感期的概念,应用在了儿童身上。在她的著作中,有五个敏感期概念的阐述。第一个是秩序的敏感期,第二个是口手的敏感期,第三个是行走的敏感期,第四个是社会性兴趣的敏感期,第五个是细小事物的敏感期。

蒙特梭利在阐述敏感期的时候,她这样描述人类的儿童跟生物界本质的不同点。她说胚胎期是所有哺乳动物的一个共有的特质,人类的儿童也有胚胎期,就是在妈妈肚子里,怀胎十个月。但是漫长的人类童年,与动物完全的区分开来。人类是这个地球上最高的生命状态,跟这个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有着完全不同的本质,因为人有精神。

而人跟动物的差异最根本性来自于哪里呢?就来自于人类漫长的童年。漫长的童年期是人成为人的核心时期。

也就是说,儿童的童年跟在子宫里的生活不同,也跟已经形成的成人的生活,完全的不同。他是完全独立于这两部分的。他的重要性在哪里?他的重要性就在于:一个成人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0—6岁或者0—12岁这个形成期。也就是说,人类跟动物的本质的不同,在于人类有两个胚胎期,一个是在妈妈的肚子里10个月,另外一个是在出生之后0—6岁或者更长一些,我们把他说成12岁。在这12年里,儿童完成、形成并破译了他的精神胚胎。

很多人会问这个精神胚胎是什么,是不是这个精神胚胎只有人类才有,而动物没有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只有人类拥有精神胚胎。

精神胚胎,如果用文学的词汇来描述的话,可以称为灵魂;如果用宗教的语言来说,精神胚胎是我们内在的佛性;如果用教育的语言来说,我们就称他为精神胚胎。

精神胚胎是生命的最主要的内容,而这部分的内容想要把它呈现为我们可以看见的状态,想要把它实体化、想要把它破译出来,就是透过儿童的敏感期来展现的。

也就是说,这个被我们称为纯粹的、人类精神的胚胎,如果它要显现出来,显现为可以被我们观察到、触摸到、能够呈现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中,我们就是通过对儿童的敏感期的观察。

我们可以在观察儿童的时候发现,儿童具备这样一个把内在的潜能释放出来的能力。我解释一下蒙特梭利对敏感期的基本解释。

蒙特梭利说,儿童的敏感期是与敏感性有关的。这种敏感性出现在儿童的头6年。越小的时候敏感性的出现就越密集,它是一种暂时的倾向。通过一种暂短的刺激和潜能,使儿童在这个暂时的倾向中,获得一种特殊的品质,一旦获得这种品质之后,这个敏感点或者敏感性就消失了。

比如说:儿童口的敏感期,所有人类的婴儿在出生以后的头一年,基本上是用口来认识世界的。无论他生在哪里,亚洲、欧洲、美洲、澳大利亚,他出生之后第一年都是用口,来认识这个世界的。而这种敏感性一旦获得满足之后,这个现象就会在儿童的生命中暂时消失。

我们就在想一只猫,它喜欢扑线团、玩耍,它的目的是为了捕捉食物,我们观察到所有的动物在童年的时候,例如:天鹅模仿妈妈的飞行,寻食、觅食或者求偶,这都是生存和繁殖的需要,但只有人类超越了这种动物的本能,超越了动物的这种局限,人类拥有更加高级的品质,而这种品质的潜力指的是什么?指的是透过破译精神胚胎,也就是敏感期的呈现,满足儿童这种敏感性而获得一个完整人的状态。

如果总结上面所述的内容,我们知道蒙特梭利本人提出了五个敏感期的概念,但是我们透过20年来对上千个儿童的观察,发现儿童0—6岁的时候,敏感期是一个接一个来完成的。尤其是在0—6岁期间,有的孩子的敏感期是在几个月内完成一个,有的孩子甚至一个月、两个月就会完成一个。我们并不知道敏感期的完成,对这个生命的未来究竟会产生怎样的一个特殊的品质,或者获得怎么样的一种能力,我们是不知道的。

这就是人类的复杂性,这也是人类生命最高级的地方,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可以确定的。儿童越好地能完成敏感期的状态,未来儿童越容易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儿童的人格状态和心智状态也越能更好的形成。

我们知道人类的童年和动物的童年相比,人类的童年非常非常的漫长,他有18年的时间,甚至有的心理学家认为0—40岁都是人类成长的时期。由于这样一个特质,我们并不知道敏感期究竟帮助我们的孩子产生了怎样的特质,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敏感期的完成帮助一个生命成为了一个健全的、完整的、有品质的生命。

我们经常会使用一个词——开发人的潜力,这个潜力并不是不可触摸的,也不是靠外力强行放在孩子的身体里的,潜力的开发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在于儿童是否能够完成这种敏感性或者刺激。这种敏感期的完成恰恰是一个生命对潜力的一种最大的开发。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人类漫长的童年,尤其是头6年,如果说胚胎期完成着儿童成为人的那一部分的发展,那么敏感期就把这个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胚胎期展现了出来,是儿童最终成为一个人的非常重要的内容。非常幸运的是,只要妈妈或成人,成为一个观察者,你就一定能够很快的发现儿童会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内对一个事物不断地、重复地进行着,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那个就是儿童的敏感期。

比如说:前两天我在江边散步的时候,看到一个一岁的孩子拿着奶奶手里的一个小MP3正在播放音乐,当我走近的时候,我停住了脚步,他看着我,马上就把那个MP3抱在怀里,警觉地看着我,身体往后退着。我马上就知道他的敏感期到了自我形成的点上了,他必须靠区分你、我、你的、我的来完成这个内容。因此我蹲下来慢慢地对他说:“那个是你的。”然后我把我的手机掏出来,让他可以看着我的手机,对他说:“这是我的。”然后又重复对他说:“那是你的,这是我的。”

我每一次说的时候都配合着肢体语言,反复说了三四遍后,这个孩子才一下子松了一口气,释然了。我知道他明白了我说的意义,这个就是儿童在形成敏感期前端的时候,在区分你我的概念中一个主要的特点,但是由于成人不知道,可能就会把这个敏感期给错过去。

《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已经把0—6岁中间所有的敏感期都详细的以实例的故事写给了大家,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每一个敏感期都是每一个孩子真实的描写,没有一个故事是虚构的。所以,你可以通过这些故事发现你孩子的敏感期在哪里。你可以翻开这本书的目录,这本书的目录详细的描述了敏感期的每一个敏感点在哪里。

仔细阅读目录你就会发现儿童敏感期的形成最主要体现在两部分,一部分是儿童自我的建构,一部分是儿童心智的建构。自我的建构和心智的建构往往总是伴随着儿童的情绪的存在,但是你通过这些小故事的阅读,就能发现儿童敏感期的特质在哪里,儿童敏感期到来的时候表现在哪里,以及你如何去做。

我先从儿童的口的敏感期说起。你的宝宝出生的时候第一个能被自己控制的就是头,除了头之外,儿童甚至连手都没办法自控。也就是说,儿童的意识还没办法走到手上,或者我们说儿童内在的精神胚胎的能量还没有办法支配到他的手。所以,儿童只拥有口。

有趣的是当儿童通过口把手唤醒了以后,儿童的口就逐渐地不用了或者少用了,儿童这个时候就会用手抓住东西,使用手以后再把手里的东西往嘴里放。等到儿童的手使用的非常熟练的时候,儿童口的功能就完成了,儿童口的敏感性就过去了。

这是儿童其中的一个敏感点。所有的妈妈大概都能够发现这个敏感点,我再举第二个例子,自我形成。

刚才说如果你从整个的目录上来仔细阅读的话,就会发现自我形成是生命中最核心的一个点。儿童是依靠自我的创造,也就是说依靠精神胚胎来创造出一个自我的,而这个创造的模式我们是可以通过敏感期来观察到的。先是教室是我的,桌子是我的;然后发展成我的想法是我的,我的感觉是我的;然后发展到我的情绪是我的;然后再发展到我就是我。

这样一个漫长的时期是从多大的孩子开始发展的?自我的敏感期是在1岁左右产生的。很多妈妈大概都知道,儿童在1岁到两岁之间,在他会说话不久后,就会不断地说“不”。“吃饭吗?”“不。”“睡吗?”“不。”“回家吗?”“不。”甚至边吃着饭边说着不。这个时候儿童就产生了另外一个更高级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我的想法是我的,我跟你的想法不一样。由此我用说“不”的方法来拒绝你。在说“不”之前,儿童自我形成的一个更大的敏感点,是当他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如果让他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就会用打的方式来完成不愿意的这个过程。也就是说,我不同意的时候,一巴掌就上去,就是打。但儿童并不知道这是打,儿童只是在表达排斥的意思,就是我不愿意。因此,你经常会观察到几乎儿童在这个年龄阶段,2岁左右,或早或晚会出现这种敏感期的特征。

生命最主要的功能是依靠儿童自己创造一个自我。围绕着这个自我,儿童有情绪、有心理、有心智,这些东西也在漫长的童年期形成。但是很多家长在这个链条中可能没有办法把它串在一起,原因是很多家长在生下自己的孩子以后,只能观察到当下孩子出现了什么,并不能够知道儿童0—6岁这一段时间内生命状态是什么。所以,可能会经常出现很大的茫然区。

我们在《完整的成长》这本书里其中有一章详细地解释了自我形成,从一开始敏感点一直发展到最后自我形成的全部过程。这些现象基本上都是通过敏感期来表现出来的。有一句话叫“道法自然”,让人感慨和庆幸的是,这样一个纯粹的、精神的东西,它也是非常自然的东西,它是儿童自然表现出来的,而且是可以被我们触摸到,被我们看到,可以被我们理解。这样我们就能够帮助和支持儿童来发展自己。

最后一个是我在这本书目录的另外一部分,写到一个概念叫“螺旋式的敏感期”。螺旋式的敏感期指的是儿童从一岁开始起一直到十几岁,敏感期都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出现。比如空间。我们都知道一岁的小朋友和两岁的小朋友经常喜欢把沙发垫立起来,或者躲在一个角落里,或者跟大人捉迷藏,躲在柜子里。我们也经常能够发现,尤其是一岁的儿童喜欢把抽屉里的东西拉出来,把外面的东西塞进去。我们也知道两岁的儿童经常会把东西物品从楼梯上扔下去,或者从高处扔到下面,或者从窗子扔到外面。

这些都是儿童通过实物来形成空间的敏感期。等到孩子大一些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喜欢钻进大衣柜里,喜欢在桌子下面,喜欢在纸箱子里面,喜欢钻在被子里面。更有甚者,大概很多家庭都会发现儿童喜欢把锅顶在头上,盆顶在头上,喜欢从高处往下跳,越跳越高。喜欢从台阶上、窗台上往下跳,甚至从低矮的屋顶上往下跳。我们可能会这样猜想儿童的敏感期,我们猜想人类在很多领域中,是需要拥有空间智能的,比如说建筑、雕塑、舞蹈,比如说物理学,这些都是有空间感的。

心智的成长,生命的成长,空间感也一样重要。如果一个孩子空间感发展得非常好,等到孩子长大,比如小学以后,你会发现孩子的心智和生命的内在被建构的非常宏大。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孩子长到八、九岁的时候,在对父母的理解上可能远远超过父母对他们的理解。比如,有的孩子会这么说,我知道爸爸在用他的方式爱我,尽管那个方式我感到不好,但是他在以他的方式表达对我的爱。从这些情况来看儿童的内在空间已经能够容下很多很多的东西,容下挫折、容下博爱、容下障碍,容下和朋友之间的失交,这都是对内在空间的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螺旋式的敏感期有很多,有音乐、空间、语言……这些都是儿童从1岁开始一直长到12岁,不断出现的一个生命的状态。

当我们了解儿童不同阶段的各种敏感期的时候,我们每一个家长就能够比较心安的、比较踏实地知道和把握孩子的成长,就不会偏离生命原本的轨道,我们就不会扮演上帝的角色,就不会依靠我们去创造一个儿童。我们会遵循自然法则,会尊重这个生命,让这个生命内在最丰富的东西、最微妙的东西、最是我们难以假设的东西在头6年或者在12年中发展出来。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一个孩子生命状态正常的话,那么孩子的童年就是一个接一个敏感期的出现。在某一个时段儿童会高度专注于某一个事物,而且重复不断的操作那一事物,直到满足儿童内在的需求,儿童才会把注意力转向另外一个敏感点。

怎么样才能够保证儿童这种敏感性持久的发展出来,不被遏制,不被错过,这里边最主要的是敏感期发展的条件。

敏感期的发展我们认为有四个条件: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规则、一个是平等。爱指的是什么?用一句简单的话说,爱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就是让妈妈的生命能跟孩子的生命产生联结。当你为儿童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儿童就有了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会让儿童自动地把注意力放在生命内在的建构上、会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他有兴趣的事物上。这个时候儿童就不会惊恐,不会恐慌,不会害怕。

第二个就是自由。我要说的是为什么是自由呢?因为儿童内在的敏感期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哪个敏感点,我们并不确切地知道。就像儿童对书写有兴趣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在3岁或者4岁或者5岁对书写有兴趣。有的孩子是这一天开始对书写有兴趣,有的孩子是那一段时间对书写有兴趣。我们并不是儿童内在的一个细胞,所以,我们并不能够知道儿童内在的状态。所以说儿童的敏感期只有靠儿童自己来破译,由此我们必须把自由给儿童。

这个自由指的就是允许儿童开发自己的潜能,允许儿童破译自己内在的精神密码,它指的是这个自由。由此,如果我们把自由交回给儿童的话,儿童就会呈现出他们生命内在的、自然的倾向。这个自然倾向才是敏感期发展的核心。

第三个是规则。并不是所有的阻碍都在外在。比如说当孩子一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会很恼火,甚至我们的脾气先于孩子就发出来了,或者我们过分的掌控孩子,我们勒令孩子做什么。或者孩子到了口腔的敏感期,把手指头上涂上辣椒或者戴上手套,或者把他绑在襁褓里,这个是阻碍儿童的敏感期的。这是外在的对儿童的控制。

但是除了外在的控制之外,儿童内在也没有完全进化到使他的生命的内在稳定而完全地走向那个部分。我们搞教育的时间久了,问老师,大家都说2岁半的孩子进幼儿园,很容易高度专注地对某一个事物产生敏感点,大一些的孩子对敏感点的表现因为各种原因被破坏了,表现的会弱些。

除了外在阻碍,内在也有一些阻碍。我们说内在会有一些黑天鹅的部分。大家看“天鹅湖”,有一只白天鹅和一只黑天鹅,那可能不是内在的,但表现出了我们生命内在的纷争。那么规则是什么呢?规则就是要把外在的和内在的,这种破坏性的东西都挡在外面,让孩子顺着自然的法则,捕捉他生命内在的敏感性,让孩子得到好的发展,这就是规则。我们有七条规则。这七条规则可以终生受用。

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

任何侵犯个人“自我感”(包括伤害自己)的事物都是暴力,范围包括行为领域和心理领域。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力自由支配。(不是自己的,就都是别人的。)

3、请归位。

从哪里拿的东西,使用完毕后,请归位到哪里。

4、请等待

公共物品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不可以打扰他人。

紧急情况下,一定要介入时,请学会说:“对不起,打搅一下,可以吗?”

6、请学会道歉。

有勇气向别人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学会知道每个人都拥有保护自己的权利。

7、请学会说不。

请学会对他人说“不”(懂得拒绝);

也请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说“不”(尊重他人的拒绝)。

大家也能看到,在我们的幼儿园里,看不到太多老师的影子,孩子也自得其乐的在玩耍。孩子五岁的时候有个敏感期是建立规则与秩序,一旦规则建立,孩子会大大节约人生的成本、成长的成本。把注意力放在敏感点上。

最后一个就是平等,我们知道很多的邪恶、很多的际遇、很多的东西都是因为不平等导致的,包括成长。如果说老师是权威的、家长是权威的、有一个比孩子更强大的人是权威的,那么这个权威就会认为我是对的,你必须听我的,我让你坐着就不要动,我让你画画你就画画,即使你不爱画画,我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

6年时间对生命来说是弥足珍贵的,那么这种权威就会剥夺儿童成长的机会。它剥夺的是零到6岁的潜能开发的机会,它剥夺的是一个生命建构自我,开发潜能的机会。不平等就意味着成长的机会不平等,就意味着在和儿童的关系中有着一种强制和依附。我们知道权威的关系容易让人导致自卑和无价值感,那我们就知道,如果造成了这些心理上的问题的时候,儿童就没有办法把注意力放到敏感期的开发上,放到它的兴趣点上,无法将全部精力,生命的精力集中在他要开发的品质上,他就失去了这个机会。

每个人的生命最重要的就是头6年,然后再接着一个6年。你今天成为什么样子,大部分是因为你的童年形成的,很多人说,如果我的孩子的敏感期错过了,还会不会在未来的时间里补充上。我说这是很危险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敏感期错过之后,儿童到了上小学以后,他基本上没有机会再弥补了,就像在我们学校上小学的一个孩子,口腔的敏感期没有完成,所以在一年级的整个一年中,他基本上都是在用口做很多的事情。他用口不断地舔他的手掌,用口舔书,舔铅笔盒。有一年的时间,这个敏感期就过去了。那这说明,原本儿童用几个月的时间,或者两个月的时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的这个时期,如果后补的话,时间就会拉长,而在这个漫长的时期,可能大人不再容易给到儿童发展的空间。

所以,我要说的是,我们在头6年里,保证让一个生命,按着它生命的轨道,按照道的法则,按照自然的法则来发展,是最好的。所以,当我们发展出敏感期的一系列的理论系统,完善出对儿童0到6岁详细的观察记录的时候,我就感到非常非常的庆幸,因为这个东西,可以帮助我们真实地看到儿童是怎样的把生命的潜力呈现在我们可以触摸到、可以看到、可以观察到、可以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们眼前的儿童的一系列事件之中。

我对敏感期的解释就到这里。

01

前几天,我在公园里遇到了一对“奇怪的”母女。

小女孩看起来只有六七岁,穿着一身漂亮的花裙子。她一会跑到那边看看月季花,还伸出小手想碰碰一朵粉色的月季,一会盯着池塘里的金鱼游来游去,还学着金鱼吐泡泡,十分可爱。

没多大会,小女孩玩得满头大汗,突然她捡了一片红色的月季花瓣,兴致勃勃地跑到妈妈身边,开心地说:“ 妈妈,看红色的花瓣!

坐在休息椅上的妈妈似乎没听到,她看着手机的视频,手指飞快地往下滑。

小女孩踮起脚尖把花瓣举到妈妈的鼻尖前,再次高兴地说道:“妈妈,好看吗?”

妈妈皱起眉头,抬手就把花瓣打落:“你怎么不爱干净!捡这么脏东西有什么用!”

小女孩一愣,瞬间红了眼睛。她看着地上的花瓣,哭喊了起来:“它不脏!我不要待在这里了!我,我要回家!”

妈妈一把拉过女儿,看了看四周,可能觉得孩子哭十分丢脸,一边数落女儿:“ 你怎么就不能乖点?你看哪家小孩像你这样混,还捡垃圾! ”然后扯着小孩离开了公园。

看着越走越远的母女俩,我十分心疼小女孩:

女儿想和妈妈分享美的事物,妈妈不问青红皂白便是一顿批评。

从一开始,妈妈都不明白她的女儿为什么犯“混”。 那片在她看来是垃圾的花瓣,在女儿的眼里是美,或许是送给妈妈的礼物。

她不过想和最爱的妈妈欣赏,可妈妈一次次忽视、暴力地斥责,像一盆冷水“唰”地浇灭了她的热情。

02

前段时间,“糟糕的 育儿 建议有哪些?”上了热搜,几万人参与讨论,诉说着那些年的 育儿 问题。

“每天给ta吃好的用好的,但是对孩子的 情感 需求从不回应”;

“孩子每次喜滋滋地来分享在幼儿园的趣事,永远得到的是句别烦爸爸/妈妈”;

“经常告诉ta家里很穷,不许买这买那。”

这些吐槽的背后是千万个孩子成长路上受到的伤害,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讲述了一个从小缺爱,一生都在寻找爱的松子。

可能很多人看来松子不缺爱,有吃有穿,还可以上学,但在家中松子有位病弱的妹妹, 全家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妹妹身上。

爸爸只记得给妹妹带礼物,看到松子扮鬼脸只觉得烦;松子和妹妹分享约会,爸爸却斥责松子刺激妹妹的情绪。

长期得不到家人的肯定,松子在后来的恋爱中经常怀疑自己。 为了留住对方,松子拼命地讨好每个人,在每段感情中都毫无保留地付出。

这成了渣男们压榨松子的把柄,家暴松子、偷窃她的存款,最终带着巨大的遗憾,松子过完了“被人嫌弃”的一生。

父母是孩子的养育者和老师,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来自于父母的言行话语。他们对父母的每句话都深深信服,一旦父母表现出轻视或漠视,孩子会自发认为我做得不对,肯定是我错了。

这样的场景经常发生在我们的家庭中,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却看不到听不见孩子内心的呼喊诉求,这便是 情感 忽视。

心理学家乔尼斯·韦伯提出过一个概念—— 童年期 情感 忽视,指的是童年时期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 情感 回应,给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

这种方式非常不易察觉,表面上看和 健康 的养育模式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给孩子的伤害很大。

得不到 情感 满足的孩子会自发认为自己是不受欢迎的那个,我的父母都不爱我都不理解我,我还有什么理由让别人爱我呢?

久而久之,孩子对自己越来越不自信。曾发生过小女孩因为无法按时写完作文,便跳楼自杀了,一篇作文就要了孩子的命。

长期 情感 上被忽视,孩子会变得不快乐,但是孩子却难以说出自己不快乐的原因。

时间久了,悲观就会成为孩子人生的底色,导致孩子对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失去热情和乐趣。

对孩子造成伤害的父母在真心实意爱着孩子的,但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孩子像做孤岛,长期得不到理解,会进行自我责怪和责备,形成“自我伤害”。

如果说,将童年比作一幢房子的地基,成年人则是整幢房子。在一个有缺陷的地基上也完全有可能建成一幢房子——看起来没啥问题,但凹凸不平或虚弱的地基,却无法为房屋提供支撑和安全。

没有安全感的房屋终会倒塌,受伤害的是住在房子里的人。

03

被 情感 忽视的孩子无处逃避,只能压抑自己的需求,这时候很多爸妈会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很懂事,出去逛超市,也不再要玩具零食了;周末也不吵着闹着一定要去游乐园公园了。

这种“懂事”是孩子无奈的回应,他的诉求得不到父母的回应,就像把自己关在一个箱子里,他不知道如何出去更不知道该向谁求助。

这些孩子在长大后,即使成为了世俗眼中的优秀人才,但是童年的伤害却是伴随一生。

看过《都挺好》的朋友都很容易对苏家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反感,苏妈妈对两个儿子有求必应,对二女儿却是专制蛮横,非打即骂。

苏明玉想报补习班,被苏母严词拒绝,女孩学那么没用;苏明玉考上大学后,苏母跑到学校改了她的志愿,去上个免费的师范。

最难受的是自己的房间因为哥哥苏明哲出国而被变卖,原来在哥哥这里,一切都是可以变通的,连房子都可以卖。

长大后的苏明玉非常争气,她做事果决,跟着师傅整顿公司。元老们背后使绊子,苏明玉就硬抗,累到躺在浴缸里睡觉,她也不忘记谈合作。

从小被忽视、缺爱的苏明玉最终长成了一颗满是荆棘的刺,她知道只能靠自己,没人给予她温柔,她学会的是对生活一定要狠狠地搏击。

而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性格是有一定的缺陷,会让人觉得没有温度、没有感觉、甚至没有感情,因为害怕伤害,总是浑身长刺。

04

孙瑞雪说:“ 如果我们懂得爱孩子,就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每个孩子来到世上的时候,爸妈都带着期待。想让孩子成长得更好,想不让孩子在受自己受过的苦,但我们首先给予孩子尊重。

《被忽视的孩子》中指出自我关怀的黄金法则,我们要自我疗愈,也要在疗愈中看见孩子的需求。

像对待别人一样对待自己。 拒绝自己内心尖酸刻薄的声音,当想要自我否定的时候,试着去打败心里那个否定你的“小人儿”。

察觉到破坏性的自我愤怒 ,察觉自己想要愤怒,想要对孩子的愤怒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原因。

像安慰别人一样安慰自己, 如果别人总是喜欢向我们倾诉,觉得你充满同情和关怀,那么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帮助自己。

培养内心坚定而有爱的声音 ,像理想父母一样,安慰自己,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作家冯骥才所说:

“风,可以吹起一张大白纸,却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教育不是工厂出模具,也不是父母的绝对复制,而是释放天性,让他做真实的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7300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1
下一篇2023-05-31

随机推荐

  • 什么牌子的颈椎按摩仪比较好有推荐的吗

    其实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都已经出现了颈椎问题,可能是因为工作原因,也有可能是因为电子产品所导致的,因为有些人除了白天在公司上班对着电脑之外,回家还要长期对着手机,不是玩游戏就是各种刷视频,这样对颈椎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很多人年纪轻轻就有颈椎病,

    2023-12-14
    40100
  • 有什么好用的孕妇护肤品吗基础保湿就可以了

    孕妇用什么护肤品补水?之所以有这个问题是孕期肌肤受到孕激素的影响,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肌肤的蓄水能力下降,肌肤无法储蓄水分,导致肌肤变得非常干燥敏感,如果长期不护理的话,缺水问题可能会演变为出油、冒痘、长斑等,这些肌肤问题的复杂程度和肌肤

    2023-12-14
    24700
  • 好看又香香的护手霜推荐!学生党必入!

    今天给大家推荐几款好看又香香的护手霜。性价比非常高哦,希望可以帮到大家。KT且初烟酰胺护手霜这款是最近入手宝藏,KT烟酰胺净透焕亮护手霜。适合喜欢轻薄吸收快的使用感的姐妹。使用感没得说,质地清透不厚重,一抹化水,快速吸收。保湿力度不错,适合

    2023-12-14
    26300
  • 5款主打抗衰老功效的海外热销护肤品,你用过几款呢

    Ulta Beauty是美国知名美容产品连锁零售商,其在美国的店铺总数超过其竞争对手“全球化妆品零售权威”丝芙兰。 本期美业颜究院精选Ulta Beauty销量排前的7款护肤品与各位进行分享,其中有5款主打抗衰老功效。

    2023-12-14
    16100
  • 古代人的化妆品有哪些

    1、螺子黛螺子黛亦省作“螺黛”。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制作精致。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像回回青需要研磨,因此螺子黛受到当时女性的喜爱,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2、

    2023-12-14
    21100
  • 世界上最顶尖的化妆品有哪些牌子

    无论是男女老少,现在化妆品已经成为了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水的一部分了,那么在众多品牌之中,世界顶尖的化妆品牌还是很多的,我推荐下面5个最顶尖的世界级的化妆品。香奈儿是全球著名的奢侈品牌,是由加布里埃·香奈儿于1910年在法国创建,最早是以生

    2023-12-14
    15000
  • 奥尔滨在日本属于什么档次的护肤品

    奥尔滨在日本属于高档次的护肤品。奥尔滨的护肤品都是先用渗透乳的,这是它与其他护肤品不一样的地方,渗透乳有一定的再清洁作用,渗透乳一定要用奥尔滨专用的棉片揉至完全吸收,当然它是有去除老废角质的作用,渗透乳-健康水-精华液-面霜,这是奥尔滨所有

    2023-12-14
    18900
  • 巴黎欧莱雅的护肤品怎么样

    巴黎欧莱雅,巴黎欧莱雅是欧莱雅集团旗下知名度最高、历史最为悠久的三大大众化妆品品牌之一,那么巴黎欧莱雅的护肤品怎么样呢,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巴黎欧莱雅的护肤品怎么样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2023-12-14
    16800
  • 请问,像化妆这方面,一般好找工作吗

    化妆行业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在一二线城市,化妆师、化妆助理等岗位需求量较大,找工作相对较容易。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职业选择:化妆师:在婚礼、时尚、影视等领域担任化妆师,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化妆服务。可以在美容、化妆品公司、电视台等单位工作。化

    2023-12-13
    181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