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 继出售老牌乙肝药贺普丁后,跨国药企GSK(葛兰素史克)近日在中国市场又停产了一款知名乙肝药阿德福韦酯片。据了解,该款药物已被至少23家国内仿制药企仿制生产。在全国第六批药品集采中,该款药物的两款仿制药中标,而GSK旗下的原研药则未能中标。对此,业内人士分析,仿制药增加致原研药利润缩水或是该跨国药企停产知名乙肝药的真正原因。
葛兰素史克停产知名乙肝药
4月底,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关于对申请撤废药品取消中标挂网资格有关事宜的通知》,其中,GSK旗下的乙肝药阿德福韦酯片以“企业停产”为理由撤废。值得关注的是,GSK是文件中唯一一家以停产为由申请撤废药品的企业,这也意味着,GSK旗下该款药物将撤出中国市场。GSK方面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加快停止销售阿德福韦酯片符合GSK优化和简化产品组合、加大对创新研发管线和新产品研发投入的全球策略。
阿德福韦酯片是乙肝主要治疗药物,也是GSK旗下明星乙肝药,于2005年在中国上市。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市场,阿德福韦酯片已被多家药企仿制。据国家药监局数据,截至2021年,共有23家仿制药企的阿德福韦酯产品获批。
一位进口药品代理销售商对中国商报记者坦言,仿制产品越多,原研药的利润空间就越小。仿制药仅复制原研药的主要分子结构,研发成本低,价格不高。此前仿制药的销售费用过高,在国内药企的营收费用中占据较大部分。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销售费用降低,仿制药的价格优势就更明显了,这给价格较高的原研药造成了不利的销售局面。
在第二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阿德福韦酯片仿制药企广生堂和齐鲁制药分别以27元和28.5元的价格成功中标,而GSK未能中标。目前,正大天晴、双鹭药业、吴中医药、联邦制药、苏州二叶制药、湖南湘雅制药等多家国内药企均在仿制阿德福韦酯胶囊剂型产品。
GSK在中国乙肝药物市场如何走
值得关注的是,阿德福韦酯片并不是GSK在中国市场放弃的第一款乙肝药物。此前,GSK将治疗乙肝的主流药物贺普丁及生产工厂以2.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国内药企复星医药。贺普丁被出售时,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中国16家企业拥有拉米夫定仿制药批文,其中一家已经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而在“4+7” 带量采购中,正大天晴生产的仿制药降价90%,给原研药的价格带来冲击。
停产阿德福韦酯片后,目前GSK在中国乙肝药物市场或已没有主打产品。“拉米夫定片(贺普丁)和阿德福韦酯片曾经是GSK在中国乙肝市场拉动营收的主要产品。”一位国内药企销售业务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坦言,在国内外乙肝药物竞争加剧的情况下,GSK 或不得不研发新药物,在这一领域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在进口乙肝药方面,百时美施贵宝旗下的恩替卡韦、诺华旗下的替比夫定、吉利德研发的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富马酸均已上市;在国产乙肝药方面,GSK这两款药物均有大量的仿制产品。对GSK来说,停产、出售或也释放了业绩长期亏损的风险。
不过,GSK并未放弃中国乙肝药物市场。GSK方面表示,旗下一款具有“功能性治愈”慢性乙肝的潜力新药正在全球进行二期临床研究。“这项2a期数据表明,这款新药在治疗四周后具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潜力,这也标志着公司朝着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功能性治愈’的目标迈出了潜在的一步。”
跨国药企拆分瘦身成趋势
“抛售利润缩水严重的原研药,布局创新药,已经成为很多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的盈利策略。”上述国内药企销售业务相关负责人坦言,“4+7”带量采购后,拥有原研药的跨国药企面对大量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在价格上的冲击,不得不重新布局中国市场的业务。
据中国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辉瑞、默沙东、诺华、GSK、罗氏等多家跨国药企均将非核心业务或拆分剥离,或出售,或对外授权,甚至直接关停。GSK对外宣布,通过剥离非优先品种产品,重点支持疫苗和特殊药物业务的发展;罗氏也对外宣布,停止对罗氏芬等成熟产品的市场推广工作,将资源聚焦到创新药上;默沙东也剥离女性 健康 、生物类似药及部分成熟药品。上述跨国药企均在旗下产品专利到期后,做出了剥离相关业务、聚焦创新药的决定。
“瘦身”后的GSK目前的业务重心或也放在了创新药研发方面。GSK产品管线涉及呼吸、乙型肝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艾滋病,以及疫苗领域,近年来,GSK在中国陆续上市上述领域创新药品,包括二价宫颈癌疫苗希瑞适、哮喘和慢阻肺药物糠酸氟替卡松、系统性红斑狼疮药品贝利木单抗等。
“跨国药企‘瘦身’是受业绩影响,不得不出售转让相关业务止损。像GSK抛售旗下两款乙肝药后,在乙肝药物领域的业绩上或能有一定‘回血’。同时,企业也有更多的资本聚拢资源,不再依靠个别重磅产品支持营收,不断完善产品线,壮大核心领域。” 上述国内药企销售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