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豆豉之前比较耗费时间的就是泡黄豆,当然这一步是不能省略的,没有泡发的黄豆表层会阻挡调味品进入黄豆中,这样就没办法做豆豉了,泡黄豆大概需要一个晚上的时间。
将浸泡了一个晚上的黄豆捞出并用清水清洗干净后,放入烧有足量热水的锅中,盖上锅盖,把火候调小,焖煮至少五个小时,直到黄豆完全熟透为止。
怎么鉴定黄豆是否完全熟透了呢?我们可以在焖煮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打开锅盖,品尝一下黄豆的口感,当发现黄豆呈现软烂的口感的时候,就说明黄豆已经焖到合适的程度,这时候就可以起锅备用。
将我们买回来的豆豉草清洗干净后晾干,之后取事先准备好用来发酵豆豉的竹筐,将豆豉草平铺在竹筐中。
把之前煮到软烂的黄豆倒在铺满了豆豉草的竹筐内,在黄豆上方盖上豆豉草并压平,之后用重物压紧豆豉草,让黄豆在里面长时间发酵。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步需要耗费至少10-15天左右的时间,而且非常重要,如果豆豉的发酵过程没有做好,那就等于直接宣告豆豉的制作失败了,因为发酵的过程决定了豆豉的口味是否良好,发酵失败了,那加入再多的调味品也无济于事,所以还是需要在这一步中多加注意。
经过发酵之后,取出黄豆,这时候会发现黄豆变得有霉而且有丝,用刀把这些黄豆剁细,然后将事先准备的花椒,胡椒,芝麻,五香粉,姜蒜等一起加入锅中与黄豆一起翻炒,同时加入适量的白酒,一起拌匀。做完后再加入盐调味。起锅等待豆豉风干就可以食用了。
高温情况下3到5天即可发酵好。
豆豉以黑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者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加盐、加酒、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缓发酵过程而制成。
豆豉是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早在汉代就被誉为能“调和五味”。豆豉鲜美可口、香气独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因为它营养丰富,所以很容易变质,一旦沾了生水,就容易发霉。所以,最好用陶瓷器皿密封保存,这样保存时间最长,香气也不会散发掉。
扩展资料:
豆豉的分类:
按照加工原料分为黑豆豉和黄豆豉,按照水分含量分为干豉,湿豉和水豉,按照发酵微生物分为曲霉型豆豉,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和根霉型豆豉。结合地域特点,地理气候和地方饮食文化,形成了豆豉几大流派:
1、永川豆豉
永川豆豉为毛霉型黄豆湿豆豉。作为豆豉的传统发源地与集大成者,西派豆豉除了保留传统工艺与风味外,又演变出新的特点与风味。由于川东、重庆等地多山,气候湿热,加上重庆独特的码头文化,使得西派豆豉呈现出不拘一格的风采。
永川豆豉风味独特,保留了传统豆豉的优点,又与新的川菜、渝菜相融合,其味道肥而不腻,酥而不烂。醇香萦绕口齿,回味无尽。
2、阳江豆豉
阳江豆豉为曲霉型黑豆干豆豉。作为“阳江三宝”之一的阳江豆豉能够挺立数百年而不倒,主要是原料和产品的风味有独到之处。先说原料,黑豆因为其皮薄肉多,颗粒适中,皮色乌黑油润,豉肉松化,豉味浓香醇厚,味道鲜美可口,余味绵长。
3、贵州豆豉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豆豉逐渐由四川先传入与之相邻的贵州等地,并逐步向西南方向推广。豆豉与贵州的独特地理、气候、饮食相融合,以麻辣味、辛辣味、甜酸味三大类别为主,味厚、味重、味丰为典型的特征,非常注重调味。
4、纳豆
纳豆为细菌型豆豉,主要发酵微生物为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自秦汉以来开始制作。始于中国的豆豉,由于豆豉在僧家寺院的纳所制造后放入瓮桶贮藏,后由禅僧从秦汉传播到日本寺庙,所以纳豆首先在寺庙得到发展,是以亦称“唐纳豆”或“咸纳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