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孩子不听话,能训斥打骂吗?有效的干预方法是什么?

自闭孩子不听话,能训斥打骂吗?有效的干预方法是什么?,第1张

前些年流行“虎爸”、“虎妈”,对孩子十分严格,甚至一言不合上“武器”。

棍棒教育下的孩子看似听话,顺从,殊不知后面藏着巨大的创伤和危害。

孩子不听话,各种问题行为接踵而至,有时候让原本“小白兔”的家长忍不住化身为“母老虎”。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体验,你已经气得上气不接下气,孩子还在一旁看你的样子发笑。

做父母难,做自闭症孩子的父母更难。

“我也知道打孩子很不好,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就是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有时候真的很崩溃,压力大到难以自控,会动手,真的不想打孩子,但是总被孩子气得无法呼吸!”

养一个自闭症孩子,父母本身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就很大,而孩子的问题行为往往又很多,有时候就会出现无意识“打骂”孩子的情况。

殊不知这看似有效的“惩罚”方式,副作用也非常明显。

从行为分析的角度来看,训斥和打骂等一些体罚手段,会在一段时间内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但一段时间后,这些行为往往会复发。

惩罚看似在短期内抑制问题行为发生,但在惩罚之后,自闭症孩子只知道不能做什么,却不知道应该做什么。

此外,孩子受到的惩罚越多,不良生活体验就越多,结果他们可能会越来越不信任身边的人和生活的环境,进而破坏亲子关系。

甚至,很多孩子还会模仿大人,把惩罚当成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现在你打他,将来他也会打你。

需要注意的是,训斥和打骂等一些体罚手段,除了“打骂”自闭症孩子之外,还有一些惩罚措施也是错误的,具体包括过度惩罚、惩罚过于轻微、只是谴责没有进行身体限制。

过度惩罚,是指采用比较暴力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的行动,比如:

甜甜强烈抵制做接抛球活动,来回在场地乱跑乱吼,怎么都没办法让她听话。教练实在没办法了,就把球砸向甜甜的头部,甜甜大哭,停了下来。这是非常过分的一种“以暴制暴”的方法,我们也不提倡,建议正确的做法是:暂时隔离法。

惩罚过于轻微,不是说需要体罚之类的,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比如妙妙喜欢玩家里的电灯开关,刚开始,爸爸只是轻微责备,以后此行为又出现,爸爸只是皱眉表示讨厌,乃至行为再次发生。而孩子完全意识不到这是一件不能随意玩的事情。

正确做法是:孩子的行为一出现,便严肃地说“手放下”,并抓住孩子的手,或者严肃地指着孩子说“不准开”,使“惩罚”一开始就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限制孩子的不良行为。

只遗责,没有进行身体限制,也是很多家长比较喜欢出现的情况。

比如,萌萌抬手打人,妈妈就说:“萌萌不许打人。”然后就干别的事情或者不理会这事了。

正确做法是:遗责萌萌之后还应采用身体限制和增加做孩子比较厌恶的活动。比如抓住孩子的手说:“因为你打了人,罚你做10次起立和蹲下的动作。”然后要帮助孩子把惩罚的项目做完。

在孩子问题行为出现的过程中,我们所谓的惩罚,都应该遵循先礼后兵的原则,先好好和孩子说,讲清楚原因,若孩子无视更叛逆,再严肃一些,一定要全程保持耐心,切不可急躁和采用打骂等方式。

毕竟打骂孩子的后果很严重,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是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并且无副作用。

比如 ABC行为记录、行为分析、负强化、区别强化和结构化教学等 ,尽量不要用打骂来解决问题,这样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解决孩子问题行为的办法,那就是替代行为。

替代行为通俗来讲就是,当孩子为了满足某一需求时,出现了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我们需要帮孩子换一种恰当的行为,来满足孩子相同的需求。 那么应该如何使用替代行为呢?

分析问题行为

首先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我们不要简单地急于阻止,最好问问“为什么”。

使用替代行为处理孩子问题行为的第一步,需要仔细分析孩子出现这一问题行为,找出导致该行为的前因,行为学里称此原因为“行为前环境”。

同时,了解该行为所导致的后果,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某问题行为发生后,什么事情会紧接着发生。通常来说,这些后果便是这些问题行为,为什么会持续发生的原因。

确定行为功能下一步便是找出某一问题行为的功能!功能!功能!这一点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讲,孩子之所以会表现出某种行为,背后都有他们想表达的想法或情绪。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了解他们所想要表达的事情。

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下:“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以下列出了几种常见用意:

表达需求-如要喝水,我累了,我不喜欢这个

逃避任务

情绪问题-如午睡没有休息好,身体不舒适

感官刺激

其他

另外,教导与问题行为无关的沟通技巧根本无法减少问题行为。

例如:孩子以打人来逃避困难,但我们却教导孩子,要使用提要求来得到注意,这种功能无法匹配的替代技能根本没有作用,也不能减少目标问题行为。

选择替代行为当我们知道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功能时,便可以去寻找另一个可以提供相同功能,而又较为合乎常理的替代行为。

比如孩子的某一问题行为提供的是感官上的刺激,那么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利用另一种可以提供类似刺激,却又比较恰当的行为取代。

例如:明明会随便捡地上的东西,不管能不能吃都会放到嘴巴里,如果制止的话,他就会大哭大闹。经过对他的行为分析后发现,明明其实就是寻求嘴巴里的的感官刺激。

所以,为了防止明明情绪崩溃的情况发生,妈妈会给他带一个腰包,里面放很多零食,当他想吃东西的时候,可以吃随身带着的零食,他就不会捡地上的东西来吃了。

教授恰当行为把我们选择的替代行为,分解成几个简单步骤,加上视觉上的辅助教学等方法,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合理运用替代行为,从而取代原本存在的问题行为。

强化恰当行为在孩子尝试适当行为时,当适当的行为成功出现时,或当问题行为不再出现时,也就是说我们期待的行为出现啦。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强化(奖赏)系统,孩子会更有动力学习和合理运用新学的技能。

所谓的强化物指的是孩子极其渴望得到的东西,可以是孩子爱吃的零食、爱玩的玩具,还要加上 社会 性的赞美。

最后,孩子问题行为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希望父母面对“熊孩子”都能拿出温情,理出智慧,任何时候多点理性与冷静,陪孩子在尝试与犯错中,与他们共同成长。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式包括家长要正确引导儿童,平时不要呵斥或者打骂,转移儿童的注意力等。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有不明确的地方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医生,尽早改善自闭症症状。

1、家长要正确引导教育:自闭症儿童由于疾病的原因很容易出现偏激、不可思议的举动,此时家长要保持一个正确的态度,站在儿童的立场考虑问题。建议多关心爱护儿童,注意调整好语气和儿童沟通,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儿童,帮助逐渐克服不良行为;

2、家长不要呵斥或打骂儿童:当自闭症儿童做出某些错误或者奇怪的行为时,家长一定不要呵斥和惩罚儿童,要讲究方式方法,和儿童合理地沟通。避免呵斥和惩罚加重儿童心理负担,不利于疾病的尽早恢复;

3、转移儿童注意力:当自闭症儿童出现某些反常或者破坏性行为时,家长不要强行阻止,可以把儿童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例如玩游戏或吃儿童喜欢的食物等。帮助儿童改善自闭症症状,促进疾病尽早恢复。

家长在照顾自闭症儿童时,要调整好心态,要有坚持不懈的耐心和信心,帮助儿童逐渐恢复正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7252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2023-05-30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