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便是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出血引起的主要表现。出血量一般每日在50-75毫升以上,即可出现黑便。黑便不伴有呕血者出血部位一般在幽门以下。如病变在幽门以上,特别是出血量较大时常兼有呕血;当幽门以上出血量少而缓慢时,也可无呕血而仅见黑便。
黑便形成的原因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肠内经硫化物作用而变成硫化铁,呈黑色,粘稠发亮,又称柏油样大便。
检查黑便是否为消化道出血非常简单,留点粪便去医院做个大便隐血试验,当场就有结果。你最好尽早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肝主五色,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小便为水,常人小便之色,为什么是肺金之白色,而不是肾水之黑色哪?
五行之中,水分壬、癸,壬水为膀胱,癸水为肾。肾为五脏之一,膀胱为六腑之一。《黄帝内经》中只有五脏之色,未见六腑之色。且膀胱虽为水府,归藏一身津液,然而水主藏,不主出,其所以出者,乃因肺气化水也。这一点在《黄帝内经》中有明确记载,“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文中提到的“气”,即是肺气。
黄元御在《素问悬解》中对小便的来源也有解释,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素问悬解》中有文“盖膀胱之水,悉由气化,饮入于胃,化气升腾,上归于肺,肺气清降,化为雨露,而归膀胱,则成小便。肺气善化,则水善出,缘水之所以化气,与气之所以化水,原于相火之蛰藏,脾土之温燥也”。既然小便是肺气清降所化,自然显现肺金之色白,虽归藏于膀胱,但小便并非膀胱所生。
那么小便之色显现为黄、赤者,又该如何解释?
《金匮悬解》有文:小便不利,以土湿木遏,郁而生热。热传己土,而入膀胱,是以小便黄赤。黄者,湿土之下传,赤者,君火之下郁也。 君火胎于乙木,故木郁则生下热。 木气遏陷,泄而不通,故水道淋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黄色为脾土之色,足太阴脾(己土)以湿土主令,病则湿土克水,于是湿土之黄色下传于水,故小便黄;赤色为火之色,乙木中之温气(火),是生火之母,升则上达而化火,陷则下郁而生热。木气不达,侵逼土位,以其郁热传于己土,己土受之,于是浸淫于膀胱,简单来说,就是乙木中之温气(火),病则传于己土,己土再传于膀胱,故小便显赤色(火色)。
值得注意的是,按西医的说法,肾脏是产生小便的器官,尿液由肾脏产生,储于膀胱,最后经尿道拍出体外,我个人非常认同这种说法。然而,西医从未说过五色中,肝气入肾为黑,西医所说的肾,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中医所说的肾。五色的说法,本就源于中医,自然,小便的颜色如何显现,也应按照中医的理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