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泻概述腹泻是指排粪次数比正常增多,粪便稀薄呈稀粥样或水样,并带有黏液甚至血液。健康猪进食后,经过胃肠道的消化,至残渣自肛门排出,一般需要18~36小时;在腹泻时,由于胃肠蠕动加快,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大大缩短。正常猪每天排便5~6次,而在腹泻时,每天排便达几十次。
腹泻是猪的一种常见病,它不仅给猪场带来猪只死亡的直接损失和大量医药费用的支出,还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近年来,仔猪腹泻在一些地区和猪场的流行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养猪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腹泻是在各种有害因素的作用下(包括细菌、病毒、有毒物质、不易消化的饲料、气候的冷热及某些化学因素的刺激等),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肠蠕动增强,致使食物迅速通过肠道,同时伴有黏膜排出水分增加和黏液分泌增强,因而肠内容物变稀薄。所以,腹泻也并非是件坏事,它是一种防卫功能,有一定保护性作用。如果胃肠道内有毒害的物质,不能通过腹泻而迅速排出体外,被机体吸收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但是,剧烈而又持续地腹泻,又可造成消化功能紊乱,营养吸收障碍,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丧失,病猪可能因脱水和酸中毒而致死亡。(2)腹泻的病因①传染性疾病常见的病毒病有轮状病毒感染、病毒性腹泻、猪瘟、腺病毒及疱疹病毒感染等。细菌性的疾病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密螺旋体、弯杆菌感染等。②寄生虫性疾病主要是指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鞭虫病、球虫病等。近年来,由于广泛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和改善了饲养管理条件,这类疾病明显减少。③普通内科病如气温突变,寒冷刺激、阴雨连绵、湿度过大、营养缺乏、饲料霉变,或误食有毒物质及酸、碱、砷等化学药物等,都可以诱发或直接造成仔猪腹泻。
上述致病因子中,以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它们可以原发性致病,也可继发感染,而寄生虫和普通内科病往往是腹泻性疾病的诱发因素。
(3)腹泻对机体的影响①急性肠炎由于病因的剧烈刺激,肠蠕动速度加快,分泌物增多,引起剧烈的腹泻。病猪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等一系列全身症状。慢性肠炎则因肠腺萎缩,肌层被结缔组织取代,分泌、蠕动功能减弱,可引起消化不良和消瘦。
②脱水和酸碱平衡紊乱。由于长期或剧烈腹泻,导致大量肠液、胰液、钾、钠丢失,重吸收减少而引起脱水,电解质损失及酸碱平衡紊乱。
③肠管的屏障功能障碍和自体中毒。急性肠炎,特别是十二指肠炎症时,黏膜肿胀,胆管口被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入肠道,细菌得以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加之黏膜受损,可将毒素吸收入血液循环,引起自体中毒。慢性肠炎时肠运动、分泌减弱,胃肠内容物停滞,引起发酵、腐败、分解,产生有毒物质,被吸入血液而发生中毒。(4)腹泻的防治原则①免疫接种由传染病引起的腹泻,如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病毒性胃肠炎,猪瘟等疾病,可通过进行免疫接种来预防。若接种母猪使其获得较高的母源抗体,可通过乳汁得到被动免疫,也可直接接种仔猪,使其获得主动免疫。②特异性疗法可应用针对某种传染病的高免血清或痊愈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因为这些制品只对某种特定的传染病有效,而对其他种疾病无效,故称特异性疗法。③抗菌药物疗法抗菌药物主要是防治细菌性感染的疾病,但对病毒感染的疾病也能起到防制细菌继发感染的作用。使用抗菌药物疗法是目前防治仔猪腹泻最普通的常规方法。④对症疗法根据病情的变化和病猪的体质状况,应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包括止泻、收敛、强心、补液、纠正酸中毒等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补液。由于腹泻病猪丧失的不仅是水分,还有许多盐类,所以在补液时要注意到这一点。
(5)猪常见腹泻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详见表7。
表7 猪常见腹泻性疾病的鉴别仔猪红痢 仔猪黄痢 猪轮状病毒感染 仔猪白痢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流行性腹泻 猪球虫病 猪沙门氏菌病 猪瘟 猪丹毒 猪痢疾 猪伪狂犬病 猪链球菌病 胃肠炎 蓝耳病 衣原体病日龄 大 √ √ √ √中 √ √√ √ √ √√ √小 √ √ √ √ √ √ √ √ √ √ √ √季节 冬、春 √√ √√四季 √ √√ √ √ √ √ √ √ √ √ √ √体温 发热√ √ √ √ √ √ √ √ √正常 √ √ √ √ √ √ √ 传播 散发 √ √√ √ √√√ √ √√流行 √√ √ √√√ 病情 急性 √ √ √ √ √ √ √ √ √√ √慢性 √ √ √ √√粪 便 黄色√√白色√带血 √√√√ 黏液√ √ √√ √ √ √ √水泻 √ √ √ √ √
表7 猪常见腹泻性疾病的鉴别(续)-1仔猪红痢 仔猪黄痢 猪轮状病毒感染 仔猪白痢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流行性腹泻 猪球虫病 猪沙门氏菌病 猪瘟 猪丹毒 猪痢疾 猪伪狂犬病 猪链球菌病 胃肠炎 蓝耳病 衣原体病发病率 高√ √ √ √ √ √√ √低 √√ √√ √ √ √ √病死率 高 √ √ √ √ √√ 低√ √ √ √ √ √ √ √ √√疗 效 较好√ √ √ √ √ √ √√ √√ √√无效 √√ √ √ 神经症状 有 √ √ √ 无 √ √ √ √ √ √ √ √ √√ √√ √ √
发烧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高烧是指腋温温度在39.1~41℃,临床上,持续高热大多是感染所引起。引起持续高热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是感染性疾病,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分为病毒性、细菌性、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细菌感染包括肺炎、急性扁桃体炎、败血症等。其次是非感染疾病引起的持续高热,如颅内损伤、癫痫大发作等;再者还有一些恶性肿瘤也会引起高热,如白血病。
出现持续高热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典型的阳性体征可以帮助诊断,如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溢脓者可考虑急性扁桃体炎;若出现颈项强直,一般考虑流行性乙型脑炎或脑脊髓膜炎。血常规检查有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者,可考虑细菌感染性病变,血培养加药敏试验可明确感染细菌的种类,并指导临床选用有效的抗生素。病毒分离及病毒核酸检测可明确病毒感染的类型,有利于早期诊断。
出现持续高热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高热可影响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其次应该卧床休息,多饮水,物理降温无效者,应口服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