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来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阴阳在八纲中为总纲,一切病证都可以归之为阴证或阳证的大原则之中。
所以认识阴阳可谓是了解中医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现下各类养生知识满天飞,各路神医频频现世,你要如何才能知晓它们是否安全、是否合理有效呢?没有其它出路,唯有从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开始!
《内经》中关于五脏阴阳的知识点。
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以表里言
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以前后言
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老子曰:负阴而抱阳,是以腹为阳、背为阴也。
心肺为背之阳,肝脾肾为腹之阴,何也?心肺在膈上,连近于背,故为背之二阳脏。肝脾肾在膈下,附近于腹,故为腹之三阴脏。然阳中又分阴阳者,心象人身之日,故为阳中阳肺象人身之天,天体虽阳,色玄而不自明,包藏阴德,比之太阳有间,故肺为阳中之阴。阴中又分阴阳者,肾属水,故为阴中之阴肝属木,故为阴中之阳脾属坤土,故为阴中之至阴也。
上述乃中医阴阳阳五行要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深之、入之、融汇贯通之,切莫浅偿彻止之……
无戒学堂日更第201天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以表里言);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以前后言);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老子曰,负阴而抱阳,是以腹为阳、背为阴也。《内经》乃以背为阳、腹为阴,何也?邵子曰:天之阳在南,故日处之;地之刚在北,故山处之,然则老子之说言天象也,《内经》之说言地象也,况阳经行于背,阴经行于腹,人身脏腑之形体,本为地象也,第考伏羲六十四卦方圆二图,其义显然,夫圆图象天,阳在东南,方图象地,阳在西北,可以洞然无疑矣。心肺为背之阳,肝脾肾为腹之阴,何也?心肺在膈上,连近于背,故为背之二阳脏。肝脾肾在膈下,附近于腹,故为腹之三阴脏。然阳中又分阴阳者,心象人身之日,故为阳中之阳;肺象人身之天,天体虽阳,色玄而不自明,包藏阴德,比之太阳有间;故肺为阳中之阴。阴中又分阴阳者,肾属水,故为阴中之阴;肝属木,故为阴中之阳;脾属坤土,故为阴中之至阴也)。
《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此明人生全赖乎阳气也。日不明则天为阴晦,阳不固则人为夭折,皆阳气之失所者,故天不自明,明在日月。月体本黑,得日乃明。
此天运当以日光明也。太阳在午则为昼,而日丽中天,显有象之神明,离之阳在外也。太阳在子则为夜,而火伏水中,涵无形之元气,坎之阳在内也。天之营运,惟日为本,天无此日,则昼夜不分,四时失序,晦冥幽暗,万物不彰矣。在于人者,亦惟此阳气为要。苟无阳气,孰厘清浊,孰布三焦,孰为呼吸,孰为营运,血何由生,食何由化,与天之无日等矣。欲保天年,其可得乎?《内经》一百六十二篇,惟此节发明天人大义,最为切要,读者详之)。
(阴主内守,阳主外护,阳密于外,则邪不能侵,而阴得以固于内也。不和者,偏也,偏于阳;若有春而无秋;偏于阴,若有冬而无夏。和之者,泻其太过,补其不足,俾无偏胜,圣人之法度也)。
(阳密则阴固,阳强而亢,岂能密乎?阴气被扰,将为煎厥而竭绝矣),
(阴血平静于内,阳气秘密于外。阴能养精,阳能养神,精足神全,命之曰治)。
(岐伯本论东南阳方,其精降下而多夭,西北阴方,其精向上而多寿。余尝广之,此阴阳之至理,在人身中者亦然。血为阴,虽肝藏之,实肾经真水之属也。水者,先天之本也。水旺则阴精充而奉上,故可永年,则补肾宜急也。气属阳,虽肺主之,实脾土饮食所化也,土者,后天之本也。土衰则阳精败而下陷,故当夭折,则补脾宜亟也。先哲云,水为天一之元,土为万物之母,千古而下,独薛立斋深明此义,多以六味地黄丸壮水,为奉上之计,兼以补中益气汤扶土,为降下之防,盖洞窥升降之微,深达造化之旨者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