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少食咸。冬季在饮食养生方面,中医学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祖国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正如《四时调摄笺》里所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3、少食生冷,不宜燥热。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银杏果等。
4、饮食因人和地域而异。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立冬后,要少食生冷,宜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要多吃新鲜蔬菜,避免维生素缺乏。1、红薯:健脾胃、强肾阴;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具有补虚乏,健脾胃、强肾阴及暖胃、益肺等功效。
2、萝卜:消积滞、化痰热;萝卜含有较多维生素C,一定量的钙,对调理脾胃作用非常大。对冬季常见的消化不良、扁桃体炎等疾病有辅助作用。
3、卷心菜:增强抵抗力;卷心菜的维生素C和钙含量非常丰富,还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钼和锰,是人体制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质所必不可少的原料。它能促进人体物质代谢。
4、羊肉(肿瘤患者不建议吃):养护阳气;冬季进补的目的,就是要养护人体的阳气。羊肉就符合这样的进补原则,寒冬吃过羊肉,冰冷的身体就会立刻温暖起来。
立冬起居养生
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立冬之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 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
防颈寒:穿立领装挡风寒,秋冬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穿立领装不但能挡住寒风,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等都有一定好处。
防腰寒:双手搓腰暖肾阳,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
一、身体状况。立冬是冬季降温的开始,所以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遵循“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做到“恰如其分”。如果在立冬没有注意穿着问题的话,人会很容易生病感冒。但也要注意衣着不宜过多过厚。
二、内分泌系统
从立冬开始,寒冷气候也会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人们要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多多加强体育运动,常言道:“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同时,在立冬时节还要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达到增加热能的目的。
三、皮肤状况
立冬开始,随着气温降低伴随的气候干燥,皮肤会处于收敛状态。这时人体血液会大部分集中到皮肤深层,且皮肤的皮脂腺与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就会变得干瘪,缺少弹性。所以一定要注意冬季护肤,洗澡时要注意水温的控制,水温不能太热,而且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是控制在5到10分钟之间,否则容易导致皮肤水分流失。
另外,在护肤品方面,应选择无味以及刺激性低,且有一定滋润度的产品,帮助平衡皮肤水分和油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