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写病历中的病案首页的时候,会写一个入院途径,包括急诊入院、门诊入院、转院入院等。其中医院里最多的入院方式应该就属于门诊入院了,很多的患者在办理入院前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有不少人都认为是小病痛,可以通过门诊解决。所以刚刚开始就医的时候选择的就医方式就是门诊,先由门诊挂号找门诊医生看病,门诊医生开了一系类检查后,诊断出来一些疾病门诊无法处理,就会建议患者办理入院,住院接受治疗。众所周知,医保只能报销住院费用,普通门诊费用就无法报销,很多人在住院之前看门诊发生的一些门诊费用都不在少数,几个部位的CT就要上千了,而如果做磁共振随随便便就是一个部位都是大几百,这些费用都不便宜。如果医保不能报销损失就比较大了。
按照现行各地的医保政策,普通门诊费开展医保报销的地方还是比较少,只有部分地方的城镇职工医保在门诊共济改革政策实施后可以报销一些普通门诊费用,但是这个封顶线不高,而且报销比例远远没有住院高。在实际情况中,住院前发生的门诊检查费,是可以纳入住院总费用进行医保报销的,这个是符合医保报销的规定的。按照医保部门和定点医疗机构签署的协议来看,医疗机构可以将入院当天的门诊检查费用计算为医保总费用里面进行报销。
这里就涉及到医院内部绩效考核等的一些内容,门诊医生开具的检查处方,其奖金绩效等是计算在门诊医生里面的,而如果把这些费用加到住院里面去,那么奖金绩效等也会算到住院医生那里了,可能医生会不同意,这个在实际操作种就需要跟医生、医院好好沟通了。
住院期间也会有门诊费用,主要就是医院里面没有的检查项目、药品等。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医院都很难完整地承担和设立所有的检查、化验项目。一些小医院甚至连比较常用的检查和化验设备都没有。在住院需要用到一些化验或者检查时,就会把这些化验和检查结果外送到大医院或者第三方的检查机构去,而像这些在定点协议里面也是有这个内容的,外送的检查和化验项目应该作为住院总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其费用应该由医院去跟第三方机构结算,患者只需要付报销后的住院总费用即可。包括药品也是,很多需要外购的药品,医院也应该写清楚药品需要外购的原因,如果是目录内的项目,也应该纳入住院总费用进行医保报销。
住院后,也会有出院带药,出院后多久复查这些情况,出院带药只要是处方规定的期限内的药品用量,也可以纳入医保报销。还有一些比如说在住院时放入了一些材料,做碎石手术会放入双“j”管这些需要在一个星期到一个月的时间去复查或者取出来的,要收费的项目,,也是可以在出院之前提前收费的,可以纳入医保报销。
在住院前后遇到这些情况记得问清楚医生来,如何把这些需要自费结算的费用纳入住院总费用去进行报销。
可以,不止一部分,门诊看病只要医保卡余额充足,可以全部报销。住院时才不是全部报销,有报销比例。持有医保卡的人员在定点医院看病时,不住院的情况下可凭医保卡直接在POS机上刷卡使用,即支付诊疗费、药费等。注意要在医保指定的窗口办理,医保卡不能提取现金或进行转帐使用。
个人医疗帐户(个人医疗保险卡)资金主要用于以下范围的费用:
1、门诊、急诊的基本医疗费用
2、住院及门诊特定项目基本医疗费用中,应由个人自付部分的费用
3、持医院外配处方到医保定点零售药店配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的药,或者购买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内的非处方药的费用。
扩展资料:
定点医院使用医保卡
(1)在定点医院就医的时出示医保卡证明参保身份和挂号,个人不需要先支付再报销,直接便可由医保和医院结算该医保报销的部分,只有在结帐的时候,自付的部分由自己用医保卡余额或者现金支付。
(2)住院报销的时候,有起付线(起付标准一般为上年度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也就是说起付线的钱需要自己支付,超过起付线的部分才能根据当地医保的规定报销,报销比例各地是不一样的,并且不同的医院和不同的项目也是不一样的,大概80%,详细的可以去当地劳动保障网上了解。
如果持医保卡的患者患病后要去医院看病,那么持医保卡去医保定点单位看病的流程如下:参保人员患病时,持医疗保险手册和IC卡,可直接到本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大致程序是:持医疗保险手册和IC卡--医院医保办登记--审验证卡--交住院押金--住院--对自费项目需经患者同意并签字--现金或IC卡结算起付标准和自付比例的自付部分--统筹范围内的由医院先垫支--结算出院。
住院费用结算采用后付式的服务项目结算办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社会医疗保险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