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的动脉包括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等,并没有胸廓内动脉,胸廓内动脉沿途发出肋间支、穿支、心包膈动脉和肌膈动脉等分支。
上肢的动脉是人体的主要的血液动脉。上肢动脉的主干是锁骨下动脉。
人类从最初的细胞进化到高度智能的智人大约花了39亿年,现在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不过科学家一直有个好奇的问题是: 人类至今是否还在进化? 还是我们人类已经走出自然选择的道路?如果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说,相当有一部分科学家认同“ 人类已经停止进化了,只是在‘文化’的发展 ”。但发表于《解剖学杂志》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人类仍在独立发展着,而且人类的进化没有丝毫放缓的迹象,人类的进化速度比过去250年任何时候都要快。
来自澳大利亚研究小组指出, 人类手臂前臂上 “多出”一条动脉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并预测到2100年,大多数人的手臂将拥有三条动脉。 换句话来说,我们的手臂会多出一条血管。
这条动脉叫 正中动脉 ,是在人类的早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向前臂和手供血的主要血管,但在妊娠的第8周后逐渐消退,扮演着过渡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桡动脉(取人脉搏时可以感觉到)和尺动脉成为手臂的主要血管,因此大多数成年人都没有正中动脉。但是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即使在成年人中,拥有正中动脉的人数在明显增加。
弗林德斯大学(Flinders University)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的研究团队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当人类仍在子宫中时,这条所谓的正中动脉会沿着我们前臂的中心向下移动,然后逐渐消退。不过目前看来,这条动脉消退的频率没有以前那么高了。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它的存在会持续一个月左右。
自18世纪以来,解剖学家一直在研究成年人体内这种动脉存在的占比,结果发现在19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有10%是拥有正中动脉的,到了20世纪,比例增加到了30%左右。团队解剖了78具2015年至2016年之间去世、享年51岁到101岁的澳大利亚人尸体的上肢,在 26条手臂中发现含有正中动脉,占比约为33.3% 。因此团队认为这是人体内部结构微进化的表现。
弗林德斯大学的泰根·卢卡斯(Teghan Lucas)博士表示:“这是现代人类的微进化,我们仍在不断发展的一个完美例子。与前几代人相比,刚出生的人拥有正中动脉的比例更高。而正中动脉的保留,可能是参与中动脉发育的基因突变所致,或者是母亲在孕期间的某种 健康 问题所致,实际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到2100年,大多数人的前臂出现正中动脉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
手臂中间多出一条动脉血管,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初步的判断是, 增加手臂的血液供应,手臂力量更大,不易疲劳 ;紧急情况下,还能完成桡动脉和尺动脉的供血任务。但也有不好的一面,这条正中动脉可能会增加腕管综合征的风险,会挤压手腕内的周围神经,导致手指麻木、疼痛和拇指无力。
此外研究还指出,因熟食和咀嚼减少的关系,人脸正在变得越来越短,下巴越来越小,所以导致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生时就没有智齿 (2013年研究发现,全球多达35%的人没长智齿)。
除了这个外,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CL)研究团队于2019年4月发表的研究论文指出:自1900年以来的百年里,人类腓肠肌外侧出现 腓肠豆骨 (多出的骨头)的人数增加了3.5倍。从某种程度上,缺少智齿、腓肠豆骨和前臂的正中动脉没什么区别,都是人体内部结构的微变化之一。
其实人类的进化一直在持续,或者“进化”一词用“演化”来代替可能会更好一些。毕竟演化的方向是360度的、没有目标的。正如科学家所发现的微变化一样,谈不上绝对的好、绝对的坏。可能在很多人眼里,“进化、适者生存、自然选择”这些词差不多是同一个意思,但实际并非完全相同。
“进化”只是意味着人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既包括易于适应环境的变化,也包括更细微的遗传变化。而“自然选择”是进化发生的一种机制。比如在石器时代,人类祖先要避免猛犸象踩踏,要跑得更快、生得更多,这是一种“自然选择”。虽说现在的科学技术和医学发展让人类寿命更长、生病可以吃药等,令自然选择对人类的作用大幅度衰减,但它并完全消失。因为我们周围环境总是在变化,仍然存在选择压力,这意味着自然选择仍在发生。另外进化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发生,不只自然选择一种。所以只要人类涉及随机性和基因突变,那进化过程就永远不会停止。
-THE EN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