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新生婴儿肚子咕咕叫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这也称之为产生肠胀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1、一般刚出生的宝宝肠的蠕动比较快,肠鸣音相对比较多,总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响,放屁也会相对较多。
2、父母在给宝宝换尿布时没注意腹部保暖,造成腹部受凉,会出现肚子咕噜咕噜响和哭闹烦躁的情况。
3、宝宝大声哭闹时,会吸进去空气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4、有时候宝宝饿了,着急吃奶也会吸进去空气,产生肠胀气,发出叽里咕噜的响声。
新生婴儿肚子咕咕叫如果没有吐奶,没有腹泻,肚子胀着的时候,精神也好,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们不用担心。
对于新生婴儿肚子咕咕叫,这也是宝宝肠胃在适应环境的一种现象。若是宝宝没有不舒服的症状,则不用处理。若是宝宝有腹泻,大便不正常,则需要考虑是否消化不良引起,这时候可以带宝宝去医院做个大便常规检查。
在排除一些疾病后,宝宝胀气很可能是喂奶不当造成的。专家建议,妈妈们在注意科学喂养和饮食的同时,不妨适当给宝宝的肠子做做“体操”。 宝宝胀气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看到因胀气而难受的宝宝痛苦的表情和声嘶力竭的哭闹,也足以让手足无措的妈妈们心急火燎。专家指出,婴幼儿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决定了它们本身就容易出现胀气。此外,喂奶时没有掌握好奶瓶的角度、乳母吃过多胀气和热气食物以及太过依赖安抚奶嘴等,都可能成为宝宝胀气的“元凶”。 为了让宝宝不再受胀气的折磨,专家建议,妈妈们在注意科学喂养和饮食的同时,不妨适当给宝宝的肠子做做“体操”,帮助宝宝排出体内的废气。 误区 乳母饮食太热气 宝宝也易胀气 误区一:宝宝一哭就喂奶 正确做法:饿时一次喂饱,不轻易打断宝宝睡觉。 首先,要注意宝宝饮食的规律性。“妈妈们最常犯的错误是喂奶时间不规律”,专家表示,有些妈妈一看到宝宝哭就急着喂奶,这样其实很容易让宝宝出现消化道问题。专家提醒说,如果宝宝真饿了,就一定要在孩子需要时一次喂饱,“千万不要宝宝正吃在兴头上时,想起来书上说一次应该喂120毫升,结果就不喂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宝宝正睡得好好的,结果妈妈看到书上说每3小时要喂一次,就把宝宝弄醒来喂奶,这样也是不科学的。”专家表示,妈妈们不能机械地照搬书本,如果宝宝偶尔一两次睡的时间比较长,也没必要把他叫醒。 误区二:喂奶时放入空气 正确做法:注意奶瓶角度,选择合适奶嘴。 用奶瓶喂奶时方法不正确,也是导致宝宝胀气的原因之一。“有些妈妈用奶瓶喂奶时角度没有控制好,喂的时候奶嘴没有塞满宝宝的嘴,结果宝宝吸奶过程中吞进很多空气。” 此外,奶嘴的选择也有讲究,太大或太小都不行。“把奶瓶倒过来,如果奶是一滴一滴地滴下来,说明奶嘴大小正好,这样宝宝正好吸一口就出来,不吸则不会出来;如果奶瓶倒过来却不滴奶,说明奶嘴太小;如果奶呈直线落下来,则说明奶嘴太大,这样宝宝会来不及吞,也容易肚子胀。” 误区三:乳母吃太多胀气食物 正确做法:少吃土豆、红薯、煎炸食品。 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那么乳母需要特别注意食物种类的选择。如果乳母吃过多容易引起胀气、热气的东西,比如土豆、红薯、洋葱,或是煎炸食品,也会造成宝宝胀气。此外,太油腻的东西也不行,“比如月子里吃鸡,那么鸡油、鸡皮就不要吃了。”过早添加辅食也可能出现问题,“很多广东人喜欢给刚满月的孩子吃米糊,这样也容易使宝宝腹胀。” 误区四:太过依赖安抚奶嘴 正确做法:变换体位安慰宝宝。 另一个可能引起宝宝胀气的因素是安抚奶嘴。专家指出,有些安抚奶嘴是空的,宝宝含着它容易吸进空气;有些安抚奶嘴尽管是实的,但一旦奶嘴拔出来,宝宝就会哭,哭时也会吸入大量空气。“其实这时候安慰宝宝最好的方法是让他变换体位,比如抱起来竖一竖,晃一晃,通过这些变换,让宝宝产生一种安慰感。” 支招 给宝宝的肠子做“体操” 除了避免前述误区、采取科学的喂养方式外,根据婴幼儿的生理结构特点以及胀气产生的原因,专家还教给妈妈们两种缓解宝宝胀气的保健操。这两种保健操都需要在吃完奶一个小时左右,等宝宝的胃基本排空后进行。 1.腹部按摩:以宝宝的肚脐为中心,沿着肚脐用手掌进行顺时针按摩,每次轻轻按摩30~50下左右。 好处:腹部按摩不仅能帮助宝宝排出肚子里的废气,通过抚触还可以使宝宝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安慰感。 2.躺着“蹬单车”:把宝宝平躺放在床上,抬起宝宝的腿,在空中模仿“蹬单车”的动作。 好处:这个动作实际上有利于宝宝腹腔和肠道的挤压,宝宝的大腿一蜷一伸,等于是在给肠子做“体操”。躺着“蹬单车”还有另一个好处:由于空气是往上走的,当宝宝的屁股抬起来以后,气就自然往上走,从肛门排出来了;如果往下走的话,肠道的气不会往上逆,就容易造成呕奶。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