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能完全康复。 面部
肌肉都呈扁平、扁薄的皮肌和条状的扁平肌,这些肌肉起自于颅骨的不同部位,分布在眼裂、口裂、鼻孔的周围,呈扁平环形肌和扁平辐射形肌肉与周围的肌肉组织联结在一起。在这些肌肉收缩和舒张时,有开大和缩小眼、口、鼻孔的作用。同时牵动着面部皮肤活动,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面部的肌肉大约有26块之多。它们互相重叠在一起各有各的功能,如果在面部上针灸、拔罐、贴药、
电针、火针、面部注射营养神经的药物,介入治疗。这些治疗方法,会造成这些肌肉的损伤、出血、纤维化及炎性反应。所以
面瘫最好以针灸治疗,并以手法为主,治疗过程中不加用药物或电针。从中医学角度讲,不论面瘫是因风寒还是风热等邪的侵袭,其根本均为患者自身正气虚弱,脉络空虚而致气血不能正常运行,使面肌失养而诱发。针灸之术就是通过“补虚泻实”来调节、疏通经络,使患者气血得以平衡、正常地运行,以濡养患侧面肌正常活动。电针则是通过输出的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穴位、经络或某一特定部位,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当今使用电针已成为某些医生治疗面瘫(当然还包括许多针灸适应症)的常用技术。然而,我们却在临床中发现,它更是导致面瘫后遗症的“罪魁”。 正常生理状态下,神经膜是呈半渗透性的,神经膜的表面带阳离子,膜的里面带有阴离子。如果在患部使用不当的、频繁的电针刺激,会使神经膜的渗透加快出现脱极现象,导致面神经膜渗透改变,而使阴阳离子重新排列组合,致局部组织出现持续充血状态,降低了神经的兴奋性,而使面神经细胞疲劳,病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导致面瘫部肌肉的水肿,不利于恢复。 当病变的面神经局部经受过重的电刺激或者过频的、过强的震颤,也会促使面神经完全变性,很有可能会出现患侧的口眼联动、挛缩、痉挛等后遗症。 所以笔者提醒同行,虽然在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应尽早首选针灸方法治疗,但电针的刺激强度远远大于手捻,对肌肉的康复和神经系统的损伤修复有一定的作用,但多次不当、频繁、长时间地反复使用电针刺激,使正气更伤,邪气留恋,破气伤血,从而发生患部肌肉适应现象(肌肉疲劳),反而加重病情,大大增加了后遗症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治疗难度。当然,对于电针在面瘫后遗症中的使用另当别论。 再就是患者本身的问题。如果患者素来体质就差,常年久病缠身,或合并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对面瘫的恢复是不利的。还有就是患者在同事、朋友、亲戚的“关心”下多方求医,多管齐下会使病患部肌肉功能得不到恢复,反使紊乱加剧导致后遗症的发生。面瘫影响美观,所以大部分患者(特别是年轻女性)发病后会出现精神紧张,情志异常,忧虑,求愈心切,生活、工作规律改变,睡眠不足等极端的心神不安表现。中医学认为“心开窍于面”,由于“心神不安”就会使心之外窍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不能放松,这对面瘫的康复也是不利的。还有就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频繁用手揉搓患侧面部肌肉,且不注意忌冷水漱口、洗脸,忌食生冷辛辣之物。患部受风寒,局部不保暖等也是导致后遗症的一大原因,一旦揉搓致患部肌肉下垂将不可恢复。 此外,严重的耳部疱疹、病毒侵犯膝状神经节、损伤神经纤维会导致面神经变性,会使面瘫难以逆转。外耳道骨瘤、中耳胆脂瘤、听神经鞘膜瘤等压迫面神经导致的面瘫,由中耳肿瘤切除术、乳突根治术等手术所致的面神经损伤等也是针灸难以治疗的。换三级甲等医院专家治疗
不可以迷信老中医
以针灸治疗,并以手法为主,治疗过程中不加用药物或电针。法则:祛风通络。
处方:合谷、太冲、牵正、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风池,下关,迎香,承浆或颊承浆。每次选三或四穴。
加减法:眼睑不能下合、露睛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耳后痛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廉泉。
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
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说明:普通面瘫不需要任何治疗,属于自限性疾病,在正规的医疗体系,是不应该用药的,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针灸能够治疗面瘫。
外科疗法
外科治疗主要针对晚期面瘫。外科治疗可以分为静态治疗和动力性治疗。
静态治疗主要是将阔筋膜成条状移植于面部,治疗后静态情况下双侧面部表情对称,但动态下患侧不能随健侧运动。
动力性治疗一般分为二期,一期是将从患者小腿取下的神经与健侧面神经吻合,移植神经末端置于患侧,待6个月到1年神经从健侧长入患侧后,实施二期手术,即移植带血管神经的肌肉,选择的肌肉可以为股直肌、股薄肌、背阔肌等,治疗3个月到1年后静态与动态都可达到双侧表情的对称。
对急性期的面神经炎一旦确诊,应尽早抗病毒,用激素和对症治疗。如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容易造成面瘫后遗症。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