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指人体或四足动物的胯上肋下的部分,分布在脊柱的两侧,介于髋骨和假肋之间。
中医民间传统上讲的腰是包括肾和生殖在内的泌尿和生殖系统在内。是个“模糊”的功能系统,似乎不具体指那个部位,或者是相关功能的总和。 西医解剖学上的“腰”有具体所指。腰椎共有五枚。就是我们常说的腰的部位。
扩展资料
伤腰的5个姿势
1、蹲
下蹲时过猛或使用不正确的蹲姿,也容易拉伤腰部。正确蹲姿是,下蹲时,两腿合力支撑身体,头、胸、膝关节在一个角度上。高低式蹲姿最利于腰部健康,右脚在前,左脚在后,两腿靠紧向下蹲,右脚全脚着地,小腿垂直于地面,左脚跟提起,脚掌着地。
2、提
很多人都喜欢用一个手提重物,这样容易使一侧腰肌受损而引发疼痛。正确方法是,两手分摊重物力量,让腰椎均匀受力。提的东西也不能太重,蛮力最伤腰,搬重物最好借助工具。
3、站
常见的不正确站姿主要是含胸屈颈、双肩耷拉,这样很容易压迫脊椎和周围神经,影响心肺功能,时间长了还会导致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化等颈腰椎疾病。因此,站立时腰部要保持平直,从侧面看,耳、肩、髋、膝与脚踝应该处于一条线上,骨盆稍向前倾。
4、坐
人的一生中人,坐的时间多于走的时间。坐的时候歪歪扭扭、前弓后背,会导致腰肌劳损、脊柱弯曲、近视等问题。正确坐姿是,腰背挺直,和大腿成90度角,坐在椅子正中间,也可以稍向前倾,上半身别向左右两边倒。这个姿势坐累了,腰可以稍向后靠一些,最好在椅子上放个靠垫。
5、扛
扛东西时,有的人习惯一股脑儿地把东西甩到肩上,用单肩的力量去扛,这个过程也可能使腰部拉伤。扛东西所用的力气是整体的,不但需要手臂的力量,还要借助腰部和腿部力量。
最好先半蹲,将重物慢慢先提至腰部位置,再放在肩上,就像举重的动作一样,有一个缓冲,还要注意左右肩换着扛。建议经常扛东西的人平时加强锻炼,比如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负重深蹲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腰部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症状名·筋缩5 经穴名·筋缩 5.1 出处5.2 穴名解5.3 所属部位5.4 筋缩穴的定位5.5 筋缩穴的取法5.6 筋缩穴穴位解剖 5.6.1 层次解剖5.6.2 穴区神经、血管 5.7 筋缩穴的功效与作用5.8 筋缩穴主治病证5.9 刺灸法 5.9.1 刺法5.9.2 灸法 5.10 筋缩穴的配伍5.11 特效 *** 5.12 文献摘要5.13 筋缩穴研究进展 5.13.1 对胃蠕动调节作用5.13.2 提高细胞免疫水平 6 参考资料附:1 治疗筋缩的穴位2 治疗筋缩的方剂3 治疗筋缩的中成药4 筋缩相关药物5 古籍中的筋缩 1 拼音jīn suō
2 英文参考Jīnsuō GV8 [中国针灸学词典]
jīnsuō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V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U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筋缩:1.症状名;2.经穴名。
4 症状名·筋缩筋缩为症状名[1]。又称缩筋[1]。指筋脉挛急不舒、疼痛[1]。《脉经》卷三:“脉弗营则筋缩急。”《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筋缩为热,缩者短促……是其意实以缩即为拘挛之义。”
筋缩多由受寒,或热伤筋脉,或血虚无以养筋所致[1]。可见于痉病、痹证等病[1]。若兼唇青、舌卷、卵缩则为危候[1]。
5 经穴名·筋缩穴位 筋缩 汉语拼音 Jingsuo 罗马拼音 Chinso 美国英译名 Ligament Contraction 各
国
代
号 中国 GV8 日本 8 法
国 莫兰特氏 VG7 富耶氏 德国 LG7 英国 Gv8 美国 Go8
筋缩为经穴名(Jīnsuō GV8)[2]。出《针灸甲乙经》。《医学入门》作筋束。属督脉[2]。筋即筋肉,缩即挛缩,此穴通肝气,善治筋挛等病,故名筋缩[2]。筋缩穴主要用于心肝及脊背疾患:如心痛,癫痫,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腰脊神经痛,强直性痉挛,肝炎,胃炎,胆囊炎,抽搐,小儿惊痫,瘛疭,胃痛,黄疸,脏躁,腰背痛,脊强,眩晕,两目上翻,手足不收,四肢拘挛,背强,胃痉挛等。
5.1 出处《针灸甲乙经》:筋缩,在第九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
5.2 穴名解筋即筋肉,缩即挛缩,此穴通肝气,善治筋挛等病,故名筋缩[2]。
《说文》:“筋,肉之力也。”为附着在骨上的韧带,引申为肌肉的通称。缩,《说文》:“缩,乱也。”纵放掣缩,乃乱之义,挛缩。穴在第9椎节下间,因其脉气与肝俞相通,肝主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穴治瘛疭、脊强、天吊诸般抽搐筋挛之症,因名筋缩。[3]
5.3 所属部位胸椎[4]
5.4 筋缩穴的定位标准定位:筋缩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下凹陷中[5]。
筋缩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或伏卧取穴[2]。
筋缩穴位于背部第九、十胸椎棘突之间[1]。
筋缩穴在督脉的位置
筋缩穴在胸椎的位置
筋缩穴在胸椎的位置
筋缩穴在胸椎的位置(肌肉)
筋缩穴在胸椎的位置(骨骼)
5.5 筋缩穴的取法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筋缩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或伏卧取穴[2]。
快速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下推2个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筋缩穴[6]。
5.6 筋缩穴穴位解剖筋缩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九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九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九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5.6.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2]。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7]。
5.6.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胸神经后支和肋间后动脉背侧支分布[7]。
5.7 筋缩穴的功效与作用筋缩穴有镇痉熄风、平肝和胃作用[2]。
筋缩穴具有平肝熄风、宁神镇痉的功效。
筋缩穴在第9胸椎棘突下,内应于肝脏,位于肝俞之间。肝胆为风木之脏,肝主筋,故本穴善治肝风内动、筋脉挛缩之病证;也可治疗肝胃不和之胃痛、湿郁肝胆之黄疸及经脉病。[8]
筋缩穴在第9椎节下间,因其脉气与肝俞相通,肝主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穴治瘛疭、脊强、天吊诸般抽搐筋挛之症,因名筋缩。[3]
5.8 筋缩穴主治病证筋缩穴主要用于心肝及脊背疾患:如心痛,癫痫,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腰脊神经痛,强直性痉挛,肝炎,胃炎,胆囊炎,抽搐,小儿惊痫,瘛疭,胃痛,黄疸,脏躁,腰背痛,脊强,眩晕,两目上翻,手足不收,四肢拘挛,背强,胃痉挛等。
筋缩穴主要用于心肝及脊背疾患:如心痛、癫痫、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腰脊神经痛、强直性痉挛、肝炎、胃炎、胆囊炎等[2]。
筋缩穴主治癫痫,抽搐,小儿惊痫,瘛疭;胃痛;黄疸;脏躁,心痛;腰背痛,脊强;眩晕,两目上翻,手足不收,四肢拘挛[9]。
筋缩穴主治癫痫、抽搐、背强、胃痛[7]。
筋缩穴主治胃痛,脊强,瘈疭,腰背痛,癫痫,以及肝炎,胆囊炎等[1]。
脊背强急,腰背疼痛,胃痛,癫痫,抽搐,腰背神经痛,胃痉挛,胃炎,癔病。
5.9 刺灸法5.9.1 刺法一般针尖微向上斜刺0.5~1.0寸[2][7][1]。
斜刺0.5~1寸,局部酸胀[9]。
注意:筋缩穴不宜针刺过深,以防刺伤脊髓[8]。
刺椎间腧穴有麻电感时应立即拔针或停止深刺[10]。
5.9.2 灸法可灸[2][9][7]。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1]。
5.10 筋缩穴的配伍筋缩穴配大椎、人中治小儿惊痫[2]。
筋缩穴配水道可治脊强[2]。
筋缩穴配悬枢、脊中、中枢治胃痉挛[2]。
筋缩配曲骨、阴谷、行间,有清热化痰的作用,主治癫痫。
筋缩配水道,有温通阳气,散寒止痛的作用,主治脊强,腰痛寒痛。
筋缩配太冲、合谷,治抽搐[9]。
筋缩配中渚、阳陵泉,治脊背强痛[9]。
筋缩配太冲、百会,治眩晕[9]。
筋缩配印堂、鸠尾、腰奇,治癫痫[9]。
5.11 特效 ***经常点揉筋缩穴,可治腰椎间盘突出、筋脉拘挛、小儿抽动症、癫痫等症[6]。
5.12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狂走,癫疾,脊强急,目转上插,筋缩主之。小儿惊痫加瘛疭,脊急强,目转上插,筋缩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惊痫,狂走,癫疾,脊急强,目转上垂。
《针灸大成》:主癫疾,狂走,脊急强,目转反戴,上视,目瞪,痫病多言,心痛。
5.13 筋缩穴研究进展5.13.1 对胃蠕动调节作用对胃扭转患者,用X线摄片观察其胃的收缩情况,发现针前胃呈虾状,大弯侧在上,小弯侧在下,而针筋缩、足三里,得气麻胀感达胃部,出现胃抽动、挛缩感。针20次后,X线摄片显示,胃大弯侧在下,小弯侧在上,症状消失而愈。[9]
5.13.2 提高细胞免疫水平现代研究报道,针刺筋缩后发现细胞免疫水平随治疗次数逐渐升高[3]。
6病情分析:第一,好发部位:90%以上的腰间盘突出发生在腰4、5或者腰5骶1的间隙。第二,突出的方位:1,后外侧型突出,这个是髓核或者纤维环在椎间盘后外角最薄弱处突出,主要刺激或者压迫其后方的神经根,产生典型的腰痛,坐骨神经痛及一系列的体征,临床最多见类型。2,后正中型突出,突出物可以压迫马尾神经,一侧或者两侧神经根。可以产生腰痛,坐骨神经痛以及膀胱或者是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3,是极外侧型突出,突出物位于关节突的下方或者椎间孔处,压迫同一节段的神经根产生后外侧型间盘突出相似的症状和体征,这个是一个比较容易遗漏的类型,成为腰间盘突出手术后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