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肠道菌群失调症,婴幼儿发病为成人的3—10倍,全身衰竭、营养障碍和维生素缺乏、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急性感染、激素治疗、X线照射及大面积烧伤等为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发病诱因。
菌群失调所致腹泻有如下特点:
1.如肠内有碳水化合物的异常分解,则表现为发酵性消化不良,大便呈水样或糊样,多泡沫,呈酸性反应,每日数次至十数次,伴有肠鸣、腹胀与排气增多;如为成形便,则大便成堆,多泡沫,状如发酵的面团。大便镜检可发现大量未消化的淀粉团,用卢戈氏液可染成深蓝、蓝色、棕红等不同颜色;此外,卢戈氏液又可染出大量嗜碘性细菌(酪酸梭状芽胞菌、链状球菌),对证明这些细菌的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2.某些小儿体内缺乏蔗糖酶、麦芽糖酶和转化酶,以致不能将双糖类食物分解、吸收。双糖类食物在小肠内积聚过多,因细菌繁殖与酵解作用引起腹泻,其大便中乳酸含量增高,可有轻度脂肪泻,停给双糖类食物后病情好转。
3.如肠内有蛋白质异常分解,则表现为腐败性消化不良,大便稀溏,呈碱性反应,黄棕色,有特殊臭味(硫化氢)。
在生活中,如有以上腹泻特点,并有引起本病的诱因,大便涂片染色证实有过剩菌显著繁殖,经消除过剩菌和修复正常菌群的治疗后,腹泻及其他消化不良症状随之缓解,据此可确诊为菌群失调性腹泻。
另外,菌群失调严重者可引起葡萄球菌性肠炎、肠白色念珠菌病,甚至真菌性败血症。
预防菌群失调症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或长期使用,可用可不用者不用,可用窄谱则不用广谱。对年老体弱、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最好能作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最敏感的抗生素。
在用抗生素的同时,可口服乳酶生和维生素。老幼病后衰弱者,在用抗生素的同时,可口服乳酶生、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等,以防肠道菌群失调。在大手术前,应注意配合全身支持疗法,如给予高营养、服维生素类药物及输血等。
关于正常肠道菌群的恢复,轻型病例停用抗生素后任其自行恢复即可。严重病例可口服乳酸杆菌制剂(如乳酶生、乳酸菌素片)、维生素C及乳糖、蜂蜜、麦芽糖等以扶植大肠杆菌;口服叶酸、复合维生素B、谷氨酸及维生素B12以扶植肠球菌;亦可用健康成人粪滤液保留灌肠,以引入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一般能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这些细菌,有些只作暂时停留;而有些由于与人类长期相互适应以后,形成伴随终生的共生关系。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正常菌群不仅与人体保持平衡状态,而且菌群之间也相互制约,以维持相对的平衡。在这种状态下,正常菌群发挥其营养、拮抗和免疫等生理作用。
正常菌群的病理意义:某些因素破坏了人体与正常菌群之间的平衡,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的数量和比例发生变化时,称为菌群失调。若菌群失调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出现临床症状,引起二重感染,称菌群失调症。
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离开原来的寄居场所,进入身体的其他部位,或当机体有损伤和抵抗力降低时,原来为正常菌群的细菌也可引起疾病,因此称这些细菌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生理作用
* 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在生物体的特定部位生长后,对其他的菌群有生物拮抗的作用。产生这种生物屏障的往往是一些厌氧菌。正常菌群通过紧密与黏膜上皮细胞结出来占领位置,由于在这些部位数量很大,在营养竞争中处于优势,并通过自身代谢来改变环境的pH值或释放抗生素,来抑制外来菌的生长。
* 营养作用:正常菌群的存在影响着生物体的物质代谢与转化。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及维生素的合成,胆汁的代谢、胆固醇的代谢及激素转化都有正常菌群的参与。
* 免疫作用:正常菌群的抗源刺激可以使宿主产生免疫,从而减少了本身的危害。已有实验表明,某些诱发的自身免疫过程具有抑癌作用。
宿生部位
* 皮肤:皮肤表面的微生物群落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主要有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绿浓杆菌、丙酸杆菌。它们参与着皮肤细胞代谢,起到了免疫和自净的作用。
* 肠道:肠道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很复杂,菌群生物量很庞大。在场的不同部位,由于pH值、营养状况的不同,群群的种类分布有很大的不同。多数的肠道菌群属共生类型,主要是厌氧菌,如双歧杆菌、尤杆菌、消化球菌等,数量恒定存在,具有合成维生素、蛋白质、生物拮抗等生理作用,起到保持宿主健康的作用。有一部分很少的致病菌在生理平衡状态是不会危害宿主的,但如果数量超出正常水平就会致病。还有一类是介于这两种类型之间的,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它们能产生毒素,具有生理作用和致病作用两方面。
* 阴道:阴道的生态系统常驻菌有乳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乳杆菌黏附在阴道黏膜上皮细胞上,可产生酸性生存环境,对大肠杆菌、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拮抗作用,对于保护自身健康和胎儿在妊娠期的卫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一道重要的生物屏障。
此外在外耳道、眼结膜、鼻咽腔、尿道等部位都会有正常菌群的分布。
菌群紊乱
生物体内多数组织器官都是无菌的,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偶尔少量侵入这些部位是能被机体的自身免疫所应付的。但如果正常菌群与宿主间或正常菌群各菌种间的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菌群失调,致病作用就会显著,严重者引起二重感染。这种状况往往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外来因素引起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