鲮鱼的繁殖期为4月下旬至7月上旬,5月初至6月中旬为盛期。鲮鱼是
底层鱼类,对溶氧量的要求较低,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
不是海鱼!是淡水鱼!鲮鱼(Cirrhinusmolitorella)又叫甜鱼(粤东一带)、土鲮、鲮公。是一种生活在亚热带气候温暖地区的鱼类,主要分布在两广、福建、台湾和云南部分地区,也是上述地区的重要养殖品种之一。
鲮鱼体较长,呈纺锤型,稍侧扁,腹部较圆。尾叉深。头小吻钝。口小,下位,上颌具须两对。鳞片中等大小,侧线平直。背方青灰色,腹部银白,两侧胸鳍上方有8-15个鳞片具宝蓝色,连成一块菱形彩斑。背鳍淡灰,其余各鳍的末端赭红。
鲮鱼杂食性,在天然水体中,主要摄食藻类、有机碎屑、浮游生物,也喜舐刮水底岩石上的附着物为食。在池养条件下,投喂各种商品饲料和配合饲料。适宜在肥水中养殖。
鲮鱼性活泼而善跳,生活在水的底层,其对溶氧的要求较低,但对水温的要求较高,适宜生长水温在18-32℃之间,低于13℃时停食,7℃以下死亡。
鲮鱼一般3龄达性成熟,初产亲鱼体重约0.5公斤,产卵季节4月~9月间,繁殖习性与四大家鱼相似。
鲮鱼是中型鱼类,天然水体中1公斤以上者常见,最大个体可达4公斤。池养的食用商品鲮,多以0.3-0.5公斤重的个体上市。
鲮鱼最大可以生长到4kg以上。
鲮鱼体纺锤形,侧扁。头短,吻圆钝,须2对。背鳍无硬刺;胸鳍尖短;尾鳍宽,叉形。胸鳍上方有深蓝色带闪光的菱形斑。鲮鱼为杂食性鱼类,摄食池塘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残饵粪便等,在养殖中起到“清道夫”和增产增效作用。
生活在江河中底层,主食着生藻类。不耐寒,水温低于7℃,即亡。生殖季节4-9月,集中于江河中上游产卵。常见体重0.5kg左右,最大4kg以上。
扩展资料:
由于鲮鱼有饲料来源广、适应较肥水体环境、抗病力较强、群体产量高等优点,因而成为南方池塘养鱼的必养品种。鲮鱼能吃掉水底的着生藻类和有机碎屑,故又称为池塘的“清道夫”,肥水塘更是非养鲮鱼不可。
此鱼因食料不同,故与其他鱼类混养,是起了增产作用的。从前只是利用天然所产的鱼苗进行饲养,西江所产的鱼苗有70%是鲮鱼苗,如今已能人工繁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