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的名词解释

鼻中隔的名词解释,第1张

鼻腔分成左右两部分的组织。它由骨、软骨和黏膜构成。 衬以粘膜和皮肤。鼻中隔分其为左右二腔,前方经鼻孔通外界,后方经鼻后孔通咽喉。每侧鼻腔可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二者以鼻阀为界,鼻前庭是指由鼻翼所围成的扩大的空间,内面衬以皮肤,生有鼻毛,有滞留吸附灰尘的作用。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犁骨和鼻中隔软骨共同构成,多偏向一侧,偏向左侧常见。其前下部的粘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吻合丛,约九成的鼻出血发生于此。临床上叫易出血区即Little区或 Kiesselbach区。

在鼻中隔的前下部与上唇动脉中隔支及腭大动脉吻合,在粘膜下构成网状动脉丛,称为Little氏动脉丛。

Little区:由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从,称为利特尓动脉丛,是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常见的出血部位及特点:

1、利特尔区(Little area):位于鼻中隔前下部,由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组成,该部位出血症状多见于儿童、青壮年。

2、鼻一鼻咽静脉丛:位于下鼻道外侧壁近鼻咽处,该部位出血症状多见于老年人(高血压)。

鼻出血了怎么办?

(1)临床上最常见是鼻中隔前下方出血,此处一般出血量少,嘱患者用手指捏紧两侧鼻翼(旨在压迫鼻中隔前下部)10~15min,同时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以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或用浸以1%麻黄素生理盐水或0.1%肾上腺素的棉片置入鼻腔暂时止血,以便寻找出血部位。

(2)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小量出血且能找到固定出血点者。如30%~50%硝酸银、30%三氯醋酸烧灼, 射频、微波、激光治疗等。

(3)填塞法:用于出血较剧、弥漫性出血或出血部位不明者。不可吸收材料如膨胀海绵、凡士林油纱条、红霉素纱条、碘仿纱条和气囊或水囊等。可分为前鼻孔填塞法和后鼻孔填塞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6487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2023-05-11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