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外伤:颅脑产伤是婴幼儿期症状性癫痫的常见原因,挫伤,出血和缺血也能导致局部脑组织软化,日后形成癫痫灶。成人闭合性脑外伤后约有5%发生癫痫,重症及开放性脑外伤发生的癫痫更多,可达30%左右。
3.感染:各种脑炎,脑膜炎,脑脓肿急性期的充血,水肿,毒素的影响及渗出物都可能引起癫痫发作,痊愈后形成的瘢痕及粘连也可能成为癫痫灶,寄生虫病如脑血吸虫病,脑肺吸虫病,脑囊包虫等常引起癫痫。
4.中毒:铅,汞,一氧化碳中毒,以及全身性疾病如肝性脑病,高血压综合症,急性肾炎,尿毒症等,均可发生癫痫。
5.颅内肿瘤:30岁以后发生癫痫的病人,除脑外伤外,脑肿瘤是常见原因,尤其是生长缓慢的少突胶质瘤,脑膜瘤,星形细胞瘤等。
6.脑血管病:除脑血管畸形及动脉瘤引起的癫痫发作年龄较轻外,脑血管病性癫痫多见于中老年人。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均可以引起癫痫。
7.营养代谢性疾病:低血糖,糖尿病昏迷,甲亢,均可引起癫痫。
8.变应性疾病:如结节性硬化症,老年痴呆等也常伴有癫痫。
注意保养,防止任何诱发因素,如绝对戒烟、戒酒, 防止激动或生气以及疲劳过度等。另外,尽量少看电视, 少玩游戏机,少使用电脑、手机,不下棋、不打麻将等。
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临床症状表现不一样,最常见的癫痫强直阵挛发作,发病典型症状表现为患者会出现一过性的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两眼睛往上翻,口中甚至会有异常的怪叫声,就像羊叫,因此癫痫发作又称为羊痫风。震颤性癫痫以眼球震颤为癫痫发作的主要或唯一表现。中医传统上把引起婴儿眼球震颤原因癫痫称作痫证或痫病,癫痫是后来的叫法。作为局灶性癫痫发作的一种表现,癫痫性眼球震颤是罕见的。
患者以前可无癫痫史,癫痫性眼球震颤可以毫无诱因而突然发作,也可以在某些特定因素,如光刺激、深呼吸、压迫眼球等情况下发生,眼球震颤多为水平性,快相向癫痫灶对侧,可伴有背离或朝向癫痫灶的水平性凝视。发作时患者可能有视物不清感,持续时间短暂。脑电图检查放电部位多在颞顶枕部。
姿势性癫痫
指反复发作并以一定的姿势造型为主要表现的癫痫发作形式,常因额叶辅助运动区受累所致。
典型表现为头眼向一侧偏斜伴一个或多个肢体姿势性强直,常见面向侧的上肢上举,肘部半屈,似击剑状,同时意识多保留,部分有尖叫或不能说话。整个发作过程持续时间短。这种姿势性发作一般不伴有阵挛性动作,但可向其他形式的发作转化。
旋转性癫痫
旋转性癫痫是癫痫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易与扭转痉挛及其它一些精神性疾病混淆,造成误诊。本病临床较少见,以反复的转动性发作为主要表现。
癫痫发作,可表现为单纯的头眼突然转向一侧,大多转向异常放电的对侧,也可伴有躯干的转动,患者似向侧或后看。偶尔可造成全身旋转,其幅度可多达几圈。发作一般历时短暂,意识清醒者可主动扶持物体以防跌倒,部分于转圈后跌倒于地,继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西医病因病机
西医根据癫痫病因不同分成特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症状性)癫痫两大类。前者指这类患
者的脑病并无可以解释症状的结构变化或代谢异常,而与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症状性癫痫因于多种脑部病损和代谢障碍,如先天性疾病、产前期和围生期疾病(产伤是婴儿期癫痫的常见病因)、高热惊厥后遗、外伤、感染、中毒、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等。癫痫的产生与神经元异常放电相关。人体休息时,一个大脑皮质锥体细胞的放电频率一般保持在1~10次/秒之间,而在癫痫病灶中,一组病态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可高达每秒数百次。痫灶细胞群高频重复放电,使其轴突所直接联系的神经元产生较大的突触后电位,从而产生连续传播,直至抑制作用(包括痫性周围抑制性神经细胞的活动,胶质细胞对兴奋性物质的回收,以及病灶外抑制机构的参与)使发作终止。由于传播途径及范围不同而引起各种形式发作。痫性活动可能仅牵涉一个区域的大脑皮质而不再扩散,引起单纯部分性发作;兴奋在前中央回或后中央回通过放电后细胞外钾离子的增多而传导到邻近神经元,造成杰克逊(Jackson)癫痫;痫性活动常由大脑皮质通过下行投射纤维传播到丘脑和中脑网状结构,引起意识丧失,再由弥散性丘脑投射系统传布到整个大脑皮质,产生继发的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