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爸妈快来看
“你为什么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不累吗”
“不累”
“还是你厉害,我蹲一会就受不了了”
“不是我厉害,是只有蹲下来才能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
……
这是曾经一位朋友和亲戚幼师的对话,那个时候的我对“蹲下才能看到孩子眼中世界”甚是不解,直到自己做母亲之后才知道,原来“蹲下身子”去看孩子可以看到很多平时无法理解的事情。
比如,
孩子不愿洗头的时候-我蹲下身子发现了孩子那眼角的洗发泡沫,也明白了孩子抗拒洗发是因为害怕辣眼睛疼
孩子坐车哭闹不听话时-我蹲下身子看到了孩子那难受的表情,也明白了孩子是因为晕车所以哭闹不止
孩子不愿意洗澡的时候-我蹲下身子看到了孩子那红红的皮肤,明白了水温太烫、搓澡力度太大的皮肤刺伤
孩子不愿意吃青菜挑食时-我蹲下身子看到了孩子不想吞咽地逃避,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味觉和喜好不同
曾经,小时候的我们不也是因为不吃这个、不吃那个而被批评挑食吗?直到长大后才发现,我们想吃、能吃的食物要比父母们还要宽广,所谓的家长不挑食也不过是他们不会买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没有从客观事物上形成这件东西我不吃、自然就没有挑食一说法了。
可能说起孩子不愿洗头、坐车哭闹、不愿意洗澡包括挑食这些事情,很多家长有些好奇“为什么一定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是因为蹲下身子和孩子交谈有着以下几种好处:
1、面对面交谈,可以发现更多表情
和孩子交流有的时候真的是一门艺术,想要被孩子接受,那么家长就应该找到和孩子对立的位置、蹲下身去和孩子交谈,重要的是这个动作可以让我们发现孩子更多表情,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的时候一样的词语、却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就拿“执拗”这个词来说,有人认为这是贬义词、也有人认为这是褒义词。
所以,人与人、包括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很多时候都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这样没有接洽的沟通自然是没有什么高效率可言了,如果我们能够和孩子面对面去沟通,通过语言的角度和孩子条件反射出来的表情,每一句的沟通都会随着表情的变换而尽可能地言简意赅,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的时候眼神和表情往往最美妙,TA可以让彼此之间的交谈和理解更轻松有暖。
2、蹲下身子交谈,是在向宝宝“示好”
蹲下身子和孩子面对面交谈,实际上细节方面的影响在于和孩子的位置、角度一致,更是放低姿态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思想放开,只有和孩子站在天平秤上才知道对方的重量,而同一视觉的交谈也让他们更了解孩子,这也相当于家长在向孩子“示好”、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平时我们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不妨蹲下身子平心沟通,用我们的理解、倾听和尊重去平等和孩子交流,在设身处地的着想里孩子也会受到感触,那轻松的沟通环境、相信孩子和父母也很容易成为很好的朋友,而这对于孩子的身体 健康 、包括心灵发展也都有着很好的未来导向。
3、温柔的注视是接纳,也是给孩子安全感
和孩子面对面沟通目光的表现非常重要,尤其是孩子和家长之间发生冲突时,家长是眉头紧锁还是温柔注视,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感觉和态度,就拿孩子摔了杯子这件事情来说,如果父母眉头紧锁地用责备的语气对孩子说“你怎么回事连个杯子都拿不稳”,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感到不安的消极感,这是因为家长的否定和责备、让孩子心中的自我否决更深了。
倘若家长以温柔注视孩子,那么孩子所接收到的 情感 就是尊重和柔和,这种 情感 就像是微风一样不骄不躁刚刚好,不知道生活中有没有家长注意到,孩子每次跟我们说话之前都有“爸爸、妈妈”的称呼不断,除了称呼的随应之外、还有着孩子渴望引起家长注意的成分。
另外,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也会发现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说话的时候、就经常是蹲下来和孩子一样高,因为蹲下来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眼里的表情、对他们多一些了解,在面对面的沟通里也让孩子体验到了被尊重的重视感。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也要拿出幼儿园老师跟孩子沟通的半蹲模式,放下姿态跟孩子一般高去沟通、你会发现原来蹲下的世界也是别有一番滋味,重要的是父母在这种沟通里蹲下的不是身子而是距离缩短,通过近距离的了解和磨合,我们对孩子、包括孩子跟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也会重新定位。
蹲下来孩子说话,你和孩子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心平气和的谈话聊天,让孩子觉得你不是把他当做小孩,而是平底的朋友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孩子觉得你在尊重他,他会敞开心扉和你交朋友谈论问题,这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都会获益匪浅。
蹲下来,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说话,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沟通,这样孩子会感受你的爱与尊重,能很好的达到哦的谈话目的。如果你站着怒吼,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气来命令孩子,要求孩子怎么做,那可能会适得其反,孩子会和你一样以粗暴的方式来反抗你。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我们表达爱的最好方式。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仅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孩子的照顾,让孩子感受的到更多的关心,而且沟通本就应该看着对方的眼睛,平视而不是仰视,相信你给孩子做什么样的榜样,孩子长大后就会怎么样和你说话的。父母蹲下来与孩子讲话,这促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受到尊重的人,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尊的人格;父母蹲下来与孩子讲话也为孩子创造了乐于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有助于孩子认真对待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听而不闻或产生逆反心理。
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哪些做法对孩子是好的,而哪些做法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只有蹲下来,才不会用大人高高在上的态度,自作主张地决定孩子该干什么,才能发现,现在怎么做,才是最适合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家长才是真正地为孩子考虑,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亲子感情也会更进一步。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收获不仅是姿势的改变,心近了孩子更听话吗? 家长蹲下来和娃交流,不仅仅是姿态的变化。孩子尽管年纪小,可是她们也是独立个体,随着年纪渐渐地提高,她们想得到大人尊重,在思想和情感上面能够拥有公平的交流。
心理上有一句名言,看到即愈疗。换句话说大家所有人都有一个共通的要求,是希望被看到,要求没被别人看见,小孩子就常常害怕自己不会被大人喜爱。父母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沟通交流,能让他们感到自己至关重要,是被爱着的,那样娃才能善于和家长表述自己的见解。
幼儿园里家长们认真观察,都能看到这样的画面,教师在和孩子们说话时,基本都会弯下腰或者蹲下来。放学的时候,教师仅仅跟孩子说了一句,明天再见,孩子都是会特别开心,因为老师蹲下来的举动让视野跟孩子平行面。
彼此有眼光的交流,那样比较方便沟通交流。都是大人放开手脚表现的,孩子感到自己得到了公平重视待遇。李玫瑾教授说,孩子在仰望时,会有一种不经意间听从的观念,在我们大人遭遇比我们高一头的人时,也会有一些紧迫感。家长蹲下来和孩子讲话,会使孩子感到工作压力降低,他们会觉得自己与父母处在公平的视角,这样才可以喜爱和爸爸妈妈交流。
许多家长感觉孩子年纪不大,无需一天到晚蹲下来跟他们交流,觉得没必要。实际上,父母的举动言谈举止会对孩子,由于每一位宝宝都渴望得到自身的爸爸妈妈重视。假如得不到尊重,他也不会去尊重他人。当家长习惯蹲下来和孩子用公平的姿势交流时,孩子就觉得很开心总和爸爸妈妈说自身的心事,这也会使父母收获很多出乎意料的结论。
给孩子更多信赖有一位朋友说,自己对于父母觉得很失望,由于小时候,有一次母亲担心她把自己放在沙发上的100元钱收走了。好朋友怎么解释,妈妈都不信,由于家中有他们两人,最后她被妈妈严刑逼供。
结论过了一段时间,家里大扫除时,母亲在布艺沙发缝中寻找了这100元钱。结论妈妈仅仅说了一句,原先这个钱真不是你用的,却没有一点歉疚,也没有给孩子陪礼,这会对好友的损害特别大。
尽管家长都那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又不信赖娃。遇到什么困难都会觉得是孩子搞的鬼,在日常日常生活,家长可以多给与孩子信赖。别把错事、蠢事统统推倒孩子身上,什么事都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原因,然后去和孩子交流。
Tips:像朋友的母亲,总感觉自己是大人,趾高气昂,自身做错事就应当给娃致歉,让孩子原谅自己,这样才可以消除亲子互动间的芥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