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檗,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DC.)是花、果、叶俱佳的观赏花木,春日黄花簇簇,秋日红果满枝。小檗分枝密,姿态圆整,春开黄花,秋结红果,深秋叶色紫红,果实经冬不落;适于园林中孤植、丛植或栽作绿篱。小檗果枝可插瓶,根、茎入药,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抗菌消炎等功效。小檗原产于日本,中国秦岭地区也有分布,从植草坪、池畔、岩石旁、墙隔、树下,可观果、观花、观叶,也可栽作刺篱。
从图片上看,这种枝条上像玫瑰上边有刺结出红色的小圆果实是野蔷薇。蔷薇花又名白残花、刺蘼、买笑等。扩展
野蔷薇是蔷薇属植物。蔷薇花为落叶小灌木野蔷薇的花朵。野蔷薇为攀援灌木;小枝圆柱形,通常无毛,有短、粗稍弯曲皮束。
小叶5~9,近花序的小叶有时3,连叶柄长5~10厘米;小叶片倒卵形、长圆形或卵形,长1.5~5厘米,宽8~28毫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尖锐单锯齿,稀混有重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有柔毛。
小叶柄和叶轴有柔毛或无毛,有散生腺毛;托叶篦齿状,大部贴生于叶柄,边缘有或无腺毛。
花多朵,排成圆锥状花序,花梗长1.5~2.5厘米,无毛或有腺毛,有时基部有篦齿状小苞片;花直径1.5~2厘米,萼片披针形,有时中部具2个线形裂片,外面无毛,内面有柔毛;花瓣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花柱结合成束,无毛,比雄蕊稍长。
果近球形,直径6~8毫米,红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泽,无毛,萼片脱落。
野蔷薇性强健、喜光、耐半阴、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粘重土中也可正常生长。耐瘠薄,忌低洼积水。 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最好。
喜光的植物在阳光比较充分的环境中,才能生长正常或生长良好,而在阴蔽环境中,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
蔷薇初夏开花,花繁叶茂,芳香清幽。花形千姿百态,花色五彩缤纷,且适应性极强,栽培范围较广,易繁殖,是较好的园林绿化材料。可植于溪畔、路旁及园边、地角等处,或用于花柱、花架、花门、篱垣与栅栏绿化、墙面绿化、山石绿化、阳台、窗台绿化、立交桥的绿化等,往往密集丛生,满枝灿烂,景色颇佳。
食用价值
,野蔷薇嫩茎叶每面克含水分71 克,蛋白质5 克;粗纤维2.7 克;胡萝卜素2.65 毫克;尼克酸1.5 毫克;维生素C105 毫克。
清暑化湿、顺气和胃、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暑热胸闷、口渴、呕吐、不思饮食、口疮、口噤、腹泻、痢疾、吐血及外伤出血等; 味甘、凉。清暑,和胃,止血。治疗暑热吐血,口渴,泻痢,疟疾,刀伤出血。
果实名营实,花名刺莉花,江苏药材名白残花。果实可酿酒,花、果、根、茎,都供药用。其果酸、温,无毒。其根苦、涩、寒,无毒。根皮含鞣质,花含挥发油(为香叶醇、香草醇等),果实含蔷薇甙 、果胶、维生素C、P。
凤仙花的果实形状如同小桃,成熟后会迸裂开来,就像个急性子一样,因此也被称为小桃。凤仙花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的形状是椭圆形,里面一般有十几粒种子。
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子叶呈卵圆状、淡黄色、没有明显的叶脉;后面长出的叶子叫真叶,呈扁长状、深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主要分类:
1、顶头凤仙花:
别名拦头凤仙。为凤仙花的变种。花顶生主茎或分枝顶端。花大,重瓣。分枝扩张,形成丛株。
2、矮生凤仙花:
为凤仙花的变种。植株较矮,株高20 - 30厘米。
3、龙爪凤仙花:
为凤仙花的变种。侧枝蜿蜒,水平延伸。
4、何氏凤仙花:
多年生常绿草本。本种的特点为花瓣平展,不同于其它凤仙花。原产非洲热带,现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
5、新几内亚凤仙花:
原产非洲热带山地,是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花卉,适合盆栽、花坛或吊盆,花色丰富多变。是世界花卉市场的新宠。
6、刚果凤仙花:
凤仙花的另一品种,鹦鹉嘴凤仙花或叫刚果凤仙花,因其花的距弯曲且红色,看着似鹦鹉的嘴而得名,产于非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