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小儿皮肤娇嫩,手法轻快柔和,加入适当的按摩油或者润滑油,与成人推拿有所不同,有些是专用穴位。
常用手法
1.推法:用拇指面(正、侧两面均可)或食、中指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直推法;
推板门: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
用双手拇指面在同一穴位起向两端分开推,称为分推法。
分推腹阴阳:主治消食化滞,降逆止呕,健脾止泻,通便等。
2.揉法:用指端(食、中、拇指均可)或掌根,在选定的穴位上贴住皮肤,带动皮肉筋脉作旋转回环活动,称揉法。治疗部位小的用指端揉,大的用掌根揉。
揉足三里: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增强体质。
点按天突穴:祛邪理气、化痰宣肺,主治咳嗽、气喘等肺系疾病。
3.捏脊法;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捏三下,提一下,算作一遍,一般做到皮肤潮红为度,3-5遍。主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
关注@蒲应炎中医 都有不一样的中医科普,感谢大家点赞关注,有问题可以留言讨论。
# 育儿 # #0-6岁 育儿 经# #快问中医超能团# @快问中医
按摩六大方法按法
得气就是以酸麻胀
有温度力度
摩法:指和掌摩法(大鱼肌)
皮动肉不动
在身体什么上做环形
作用:理气,止痛,调理脾胃,胃肠儒动
部位:胸腹,胁肋部最多。顺为泄,逆为补
前正中任脉为阴(血),后正中为督脉为阳(气)
檀中穴:两乳头之间连线8寸
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打呼噜,咳嗽,声音嘶哑可做艾灸,做天突血位
要领:轻,缓
用力宜轻不宜重,不可挤压,不能快
摸动每分钟50到100下
易轻不易重
锁骨中间天突按了催吐
腹痛腹胀上脘穴:肚脐上5寸
中脘穴:肚脐上4寸
下脘穴:肚脐上1寸
肚脐到檀中穴8寸
肚脐为神阙穴
气海:肚脐下三寸在任脉上为关元穴位,关元穴位一半(1.5寸)气海
肚脐到耻骨联合的地方为5寸,痛经穴~下腕穴~气海~关元~屈骨
推法:
@指、掌、肘做单方向直线推动
@适用全身
@作用:理顺经脉,舒筋活络,行气活穴,消肿止痛,增强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
@指推法,掌推法,拳推法,肘推法,叠推法等。
操作要求:
掌推法:
1.沉肩,垂肘,肘关节微屈和屈曲,腕不伸平或背伸
2、
1.气沉丹田,呼吸自然,深沉,不可屏气
2.用力均匀,始终如一,不可硬压,死按,以防推破皮肤
3.不能怂肩,推动时不可左右滑动,忽快忽慢
@大椎穴~两尖峰连线中间,埋头最大骨头凹陷处. 富贵包大椎堵,影响失眠,头痛肩颈问题。
@身柱穴:
肩胛下缘横过去命门:第二腰椎
*命门:肚脐正对面:
*长强穴:痔疮,破刚,督脉起点
膀胱经:
在督脉旁开1.5寸
胸椎:
第三胸椎下旁开1.5寸为肺俞
第五胸椎下旁开1.5寸为心俞
第七胸椎下旁开1.5寸为隔俞
第九胸椎下旁开1.5寸为肝俞
第十胸椎下旁开1.5寸为胆俞
第十一胸椎下旁开1.5寸为脾俞
第十二胸椎下旁开1.5寸为胃俞
腰椎
第一腰椎下旁开1.5寸为三焦俞
第二腰椎下旁开1.5寸为肾俞
第四腰椎下旁开1.5寸为大肠俞
骶椎1小肠
骶椎2膀胱
↓拿法:
推拿的最好境界就是艺术
*揉法
搓法
。搓法操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