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如果孩子被欺负了还不哭,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是怎么想的。
一、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被欺负了一直都不哭,孩子的家长十分的着急,这个时候你就要看一看孩子遇到了什么事情。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内心十分的坚强,但是家长也要适当的让孩子尽情发泄,不能让孩子把所有的情绪都埋在心里。有些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那么家长一定要看一看孩子是不是出现了不好的现象,家长有些时候比较强势,那么这个时候一定要学会调整,如果一个家长对孩子总是这样的话,孩子性格也会变得非常的懦弱,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家长想让孩子学习到更多的东西的话,在孩子的旁边家长一定要做好规范和引导让孩子不被别人欺负,让孩子不表现的懦弱,让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会好一些,父母一定不能让孩子总是被别人欺负,孩子会很难过,父母每天考虑到孩子的心情,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也让孩子适当的学习一些东西。
二、总结有很多的孩子如果不哭的话,父母就要看看孩子是不是不敢发泄情绪,一定要知道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平时一定要学会去好好的对待孩子。孩子的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太过强势,只会让孩子感觉非常的难受,你要让孩子得到好的发展,那么你就要让孩子适当地发现。很多孩子在一些东西上特别的敏感,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进行解决,一定要教育孩子的方式,这样孩子就不会出现头疼的现象了。很多孩子小的时候喜欢做一些事情,那么家长就要在孩子旁边陪着孩子,让孩子勇敢去做。
吼,可能是轮回。家族轮回。
小时候在吼叫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了也会吼自己的孩子。就如同我们觉得父母顽固不化一样,我们也在顽固不化地对下一代执行小时候受到的语言暴力。觉知过往,走出过往,改变当下的教育方式,才能终结。
我们常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们真是操碎了心。但是如果你知道孩子被吼后心里在想什么,那你在下次爆发前一定能控制住自己,因为虽然一句吼能让孩子马上安静下来,但是给孩子所带来的伤害,简直超乎想像。
闺蜜的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她给我说自从孩子上学后,感觉自己的脾气差了很多:孩子早上赖床,催了两次还不起来,就开吼;孩子做作业慢了、老出错了、考试成绩差了,都忍不住吼。因为以前也没有什么学习压力,所以不管孩子慢一点、懒一点也都没太在意,但上学后压力大啊,不催不行。
可是每次一吼,看着孩子那怔怔的、可怜的样子就心疼,而吼多了,孩子就低着头哭也不说话。而且闺蜜发现孩子和自己关系渐渐疏远了,有什么事也不给自己说了,以前那个贴心的小棉袄不见了,她心里很慌。
有一天,因为玩具的事她又吼了小孩,孩子很委屈地钻到了奶奶怀里,哭着说:「我不喜欢这个妈妈了,你带我走吧!」
孩子的话像针一样刺痛了她!孩子的成长肯定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急躁的自己却用「吼」深深伤害了孩子,而且孩子不笨、不懒、不调皮,只是有时有自己这样那样的想法而已,为什么要用「吼」来解决呢?
吼孩子,虽然就是一两句话的事,但是却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犯了大错,会让孩子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还会伤害和谐的亲子关系。而更严重的问题不是表面上的那些,而是在以后,潜伏在孩子内心里。
做儿童心理咨询的朋友告诉我: 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创伤基本上都来自于童年,而更多的是来自于父母,来自于不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网路上搜寻关键词「父母的语言暴力」,发现很多在父母「吼式」教育环境中成长的自述者,要嘛心怀恐惧,不知父母下一步会做出哪些疯狂举动;要嘛畏首畏尾,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某些自述者这么写道:「我自知我妈语言暴力的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发现自己潜移默化的学会了她的语言习惯,无意识的时候也会把情绪带到话语里,一字一句都在伤人.. …..我知道这样下去只会把爱的人推得越来越远,可我难以自控。」
「于是我渐渐关上了心里的那扇窗,难过的时候试着自我安慰,写日记,购物,奖励自己好吃的。我开始在家人面前沉默,试着逃离去到家以外的地方,也要记得如果以后有幸自己组建了家庭,要呵护他,不能让同样的悲伤,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在外面看着还正常,在家里暴躁无比,和他们永远无法用温和的语气说话。自卑敏感,别人一句话都能刺痛我,喜怒无常,对别人防备心很重,只要伤害过我的人,永远别想再接近我。」
推荐阅读:美好家庭崩盘的真相:浅谈心理学的「超限效应」
很明显的,正是父母的吼骂,让亲子关系差点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话语,不是一阵轻飘飘的风,它是有力量的,它是有温度的。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春天一般的温暖,也可以让孩子置身于刺骨的冬天,像一把把的刀子伤害著孩子,而吼骂,就是那一把把的刀子。
对于父母而言,吼叫或许只是1分钟的事情,但对孩子而言,其伤害可能贯穿一生。
蒙特梭利博士说: 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心理学上也认为,任何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时的创伤。
长期生活在「吼式」教育下的孩子,就像经典绘本《大吼大叫的企鹅妈妈》里的那只小企鹅。它被父母的吼叫吓得魂飞魄散,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全感,虽然想张口说话,表达心声和需要,但又担心没有人听。
久而久之,只能以「不说话」来回避伤害。
那些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容易形成这几种性格:
■做事优柔寡断,不自信。 ■懦弱,没主见。 ■性格孤僻,不善交际和处理人际关系。
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普遍没有安全感,对亲情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在亲子关系中不知道怎么和家人相处。爱之深,责之切。做父母的谁也避免不了吼孩子,如果孩子「打不哭骂不语」,我们就应该提高警惕了。
应该如何做,才能「解救」那个受伤孩子呢?
1.放下身段,去安抚那个恐惧的孩子
虽然我们都说要做一个慈母,和孩子相亲相爱,奈何,在亲子教育中,稍不留神,就处成了塑料母子(母女)情。一旦我们大声吼了孩子,请记得给自己几分钟缓和时间,待到情绪平复后,蹲下来,试着去抱抱你的孩子,告诉他:
「妈妈虽然吼了你,但妈妈对你的爱一点没有减少,下一次,妈妈一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2.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情绪是有能量的,父母吼孩子,传递给孩子的是负能量,孩子受负能量投射,感到恐惧,用「不说话」来抗拒这种能量。但实际上,很多孩子没有消化负能量的能力,长期不说话,只会让负能量积郁在心里。
当伤害形成后,父母一定要事后补救。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说出来心中的真实想法,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排解情绪,并郑重地和孩子保证:这只是情感的交流,不是对错的纠正。
3.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完美小孩」,我们试图照着这个标准,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个样子生活成长。吼孩子,其实是父母对自身的一种不接纳。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我们的复制品,更不可能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
尹建莉曾说:面对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你必须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不是当做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不管是谁,在情绪烦躁的时候很难再去处理另外一些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在心情不好又面对孩子「不乖」时,父母难免会简单、粗暴的处理问题。但父母应该意识到,在工作与生活中难免遇到不愉快,需要给这种不愉快找到合适的出口,不要让无辜的孩子承担你的负面情绪。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推荐阅读:爸妈别凶我、吼我了!每个大人都曾是小孩你还记得吗?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每天回家之前先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说出来,能意识到这些负面情绪是控制脾气的第一步。
2.如果遇到孩子做错事,要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呈现出来。
例如:「宝宝,你故意打碎了杯子,爸爸/妈妈现在挺生气的。因为之后还要再花钱去买杯子,你的行为造成了家里额外的开销,所以爸爸/妈妈认为你这样做是不对的。」等等,既能在叙述过程中平静下来,也是和孩子交流的一种方式。
3.试着为这些负面情绪找到出口及解决方法。成人通常在发泄情绪以后会感觉好受一些。
因此,当我们认识到自己有负面情绪时,可以用跑步、做家务等健康的方式发泄出来,等理智回来了,再考虑应该如何应对。
4.当自己非常愤怒的时候,在心里默数30秒再开始讲话。
如果自己的情绪尚未处理好就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可以坦诚但尽量温和地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可能会骂你而让你很难过,我不想让这件事发生,所以我们一起安静10分钟。」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冷风,行人因为害怕寒冷,所以裹紧了大衣;而南风吹出了柔和的微风,行人觉得很温暖,便解开了大衣。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请用春风化雨般的温柔,润物于无声!
给他爱,给他力量,给他信心,你会发现南风虽然柔和无力,却能化为绕指柔,让孩子在风中起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