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 *** 出血的总称。临床以 *** 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 *** 出血,皆属崩漏范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并发症有:
1、 贫血: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2、虚脱: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3、邪毒感染: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
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病因病机
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
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诊断检查
临床对以崩漏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崩漏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辨病思路:
1、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 *** 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 *** 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
*** 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
确诊妊娠, *** 出血,可见于胎漏或异位妊娠;
产后 *** 出血,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后恶露不绝;
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应考虑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
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期)出现少量 *** 出血,且白带增多者,为经间期出血;
因损伤所致 *** 出血,有损伤原因可查,称女阴损伤;
伴全身多处出血而出血难止,不发热者,可能为血溢病;
中老年妇女 *** 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
3、常规妇科。产科检查,应作为必备诊断。
4、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必要时可作脊髓液、细胞培养等检查。
5、腹部X线摄片、B超、CT扫瞄等,能帮助确定病位和明确诊断。
中医辨证施治
一、血热崩漏
血热崩漏又分为实热和虚热。
实热多因为素体热盛,又喜食辛辣肥甘助热之品,热入血分,或肝郁化火,热灼阴液,血失所藏而致。症见: *** 骤然大量下血,血色深红或鲜红,质粘稠或夹有血块、面赤气粗、心烦口渴喜饮,尿赤便燥,舌红绛,苔黄或燥,脉滑数有力,治宜清热止血。
方药:清热八炭汤
生地炭20克,地榆炭20克,蒲黄炭10克,侧柏炭15克,血余炭12克,芥穗炭10克,炒当归12克,黄芩炭12克,棕榈炭15克,益母草20克,三七6克,旱莲草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景天片、白药片口服。
虚热多因素体气虚血弱,气不摄血,症见:出血淋漓量多,日久不净色鲜红或淡红,日哺潮热,两颧潮红,五心烦热,烦躁不宁,口干少津,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凉血。
用药:滋阴凉血汤
熟地30克,炒白芍20克,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黄精12克,地骨皮12克,丹皮12克,炒当归15克,元参20克,芥穗炭10克,黄芩炭15克,藕节炭15克,阿胶珠10克,旱莲草15克,女贞子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二、血淤崩漏
血淤崩漏或由气滞血瘀,或因寒凝血聚,而使血结胞宫,淤血停滞,新血不能归经,则离经之血妄行。症见:突然下血量多,色暗紫,夹有淤血块,少腹疼痛,牵及两腰之间,拒按,脚软头晕,胸闷气逆;淤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沉涩有力,治宜活血逐瘀。
方药:活血失笑汤
当归15克,川芎15克,赤芍12克,丹参2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益母草30克,蒲黄炭10克,灵脂10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水煎服。逐瘀丸、十味丸口服。
三、气虚崩漏
气虚崩漏多因素体不足,或劳思伤脾耗气,脾虚不摄,气血虚弱,中气下陷,气不摄血,冲任不固所致。症见:突然下血,或淋漓不净,色浅淡而质清稀,面色白或虚浮,身倦怠,气短懒言,心虚烦,纳呆便溏,舌胖嫩有齿痕,苔薄白润腻,脉缓而无力,治宜益气摄血。
方药:益气汤
炙黄芪30克,黄精15口味,茯苓15克,莲子15克,灵芝15克,熟地20克,白芍20克,当归15克。党参30克。升麻10克,鹿角胶12克,艾叶炭12克,白术15克,芡实20克,补骨脂15克,甘草6克,水煎服。参茯丸、归脾丸口服。
四、肾虚崩漏
肾虚崩漏分肾阳虚和肾阴虚,多因素体肾气不足,或因早婚、房劳、多产伤肾,以致肾失封藏,冲任不固所致。
肾阳虚症见:出血量多而色淡白,淋漓不断,面色白淡,神疲倦怠,畏寒肢凉,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白苔薄,脉沉细弱,右尺尤甚,治宜温阳固肾。
方药:温阳汤
肉桂10克,黄芪30克,吴茱萸10克,鹿角胶12克,熟地20克,山萸15克,山药30克,炮附子10克,枸杞20克,菟丝子15克,当归10克,芥穗炭10克,血余炭10克,炮姜炭10克,甘草6克,水煎服。附桂丸、补肾丸口服。
肾阴虚症见:出血量多而淋漓不断,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腰膝酸软,足跟作痛,舌红苔薄,口干舌燥,脉细数无力,治宜滋阴补肾。
方药:滋阴汤
鹿角胶12克,龟板胶12克,生地20克,元参15克,麦冬12克,沙参12克,熟地20克,山药30克,山萸15克,旱莲草30克,女贞子15克,牛膝10克,地榆炭15克,黄芩炭12克,甘草6克,水煎服。知柏丸、珍珠丸口服。
五、郁怒血崩
郁怒伤肝,致令肝不藏血而致崩漏,此症多发生在经期,偶因大怒伤肝,致令经血大下,血色鲜红,兼见肋间涨满,怒气不息,舌红唇紫或苍白,苔薄白,脉弦急,治宜开郁止血。
方药:解郁汤
柴胡12克,白芍15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木香12克,白术15克,丹皮12克,生地20克,芥穗炭10克,当归10克,棕榈炭15克,黄芩炭12克,三七粉6克,炙草6克,水煎服。舒肝丸、血宁丸口服。(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曹元成)
人参归脾丸是中药来的,那么人参归脾丸的功效与作用和副作用是什么呢?
人参归脾丸适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引起的体质亏虚、神经衰弱、气短心悸、肢倦乏力、脾虚腹泻、脏腑机能衰退、严重贫血。但是,作为一种常用药,除了功效外,它也是有副作用的,如吃多了容易导致上火、长期吃会增加肝脏负担等,因此不能随意服用,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用量来服用,或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人参归脾丸来自归脾汤,由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炙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炒)、远志(去心、甘草炙)、木香、炙甘草等药物等用科学的方法研制而成,此方中,黄芪、人参、白术、当归健脾益气生血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其补而不滞甘草调和诸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