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外侧群
前外侧群形成腹腔的前外侧壁,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等。
⑴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为上宽下窄的带形肌,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及其附近肋软骨的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腱划由结缔组织构成,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
⑵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为一宽阔扁肌,起于下8肋,肌束由后外上斜向前内下方,一部分止于髂嵴,而大部分在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腱膜向内侧参与腹直肌鞘前壁的构成,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一小三角形裂隙,称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⑶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面,大部分肌束向内上方,下部肌束向内下方,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内斜肌腱膜。腱膜向内侧分为前后两层并包裹腹直肌,参与腹直肌鞘前后壁的构成,腱膜下内侧部与腹横肌腱膜形成联合腱,止于耻骨,又称腹股沟镰。腹内斜肌最下部的肌束随精索出腹股沟管浅环进入阴囊,包绕精索和睾丸而成为提睾肌。
⑷腹横肌 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肌束向前内横行,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横肌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腹横肌的最下部肌束及其腱膜下内侧部分,分别参与提睾肌和联合腱的构成。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共同保护腹腔脏器,收缩时可以缩小腹腔,增加腹压以协助排便、分娩和呕吐,又可使脊柱前屈和旋转等。
后群腰方肌
腰方肌位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其后方有竖脊肌,起自髂嵴,向上止于第12肋。
作用:使脊柱侧屈。
腹直肌鞘
包裹腹直肌,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4--5厘米以下,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全部转至腹直肌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所以此处缺乏鞘的后层,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
腹筋膜
包括浅筋膜、深筋膜和腹内筋膜。
⑴浅筋膜 在腹上部为一层,在脐以下分浅、深二层。浅层含有脂肪,称脂肪层;深层内有弹性纤维,称为膜性层。
⑵深筋膜 可分数层,分别覆盖在前外侧群各肌的表面和深面。
⑶腹内筋膜 附贴在腹腔各壁的内面。各部筋膜的名称和所覆盖的肌相同。其中腹横筋膜范围较大,贴在腹横肌、腹直肌鞘以及半环线以下的腹直肌的内面。
白线
为两侧三层腹壁阔肌腱膜的纤维在正中线交织而成,其上方起自剑突,下抵耻骨联合,约在白线中部有-脐环。在胎儿时期,有脐血管通过,此处也是腹壁的薄弱处,可形成脐疝。
腹股沟管
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条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由外上斜向内下方,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4.5厘米。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环(腹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厘米处,为腹横筋膜随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向外的突口。管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腹股沟管有四个壁。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在病理情况下,腹腔内容物若经腹股沟管深环进入腹股沟管,还可经浅环突出,下降入阴囊,为腹股沟斜疝。如不经过深环而经腹股沟管后壁直接向浅环突出者则为腹股沟直疝。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器官,广泛分布于人体各部,在神经系的指挥下,完成随意运动
。
1.肌肉的形态结构
肌肉按形态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类。
每块肌肉按组织结构可分为肌质和肌腱两部分。肌质位于肌肉的中
央,由肌细胞构成,有收缩功能;肌腱位于两端,是附着部分,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每块肌肉通常都跨越关节附着在骨面上,或一
端附着在骨面上,另一端附着在皮肤。一般将肌肉较固定的一端称为起点,较活动的一端称为止点。
2.肌肉的辅助结构
肌肉的辅助结构主要有筋膜、滑液囊和腱鞘,是肌肉周围的结缔组
织所形成的结构,有保护肌肉和辅助肌肉运动的作用。
3.全身各部的主要肌肉
人体全身的肌肉可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1)头颈肌:头颈肌可分为头肌和颈肌
。
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表情肌位于头面部皮下,多起于颅骨
,止于面部皮肤。肌肉收缩时可牵动皮肤,产生各种表情。咀嚼肌
为运动下颌骨的肌肉,包括浅层的颞肌和咬肌,深层的翼内肌和翼
外肌。
(2)躯干肌: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和腹肌等。
背肌可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有斜方肌和背阔肌。深层的肌肉较多
,主要有骶棘肌。
胸肌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和肋间肌。
膈位于胸、腹腔之间,是一扁平阔肌,呈穹窿形凸向胸腔,是主要
的呼吸肌,收缩时助吸气,舒张时助呼气。
腹肌位于胸廓下部与骨盆上缘之间,参与腹壁的构成。可分为前外
侧群和后群。前外侧群包括位于前正中线两侧的腹直肌和外侧的三
层扁阔肌,这三层阔肌由浅而深依次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
、肌。后群有腰方肌。
(3)四肢肌:四肢肌可分为上肢肌和下肢肌。
a.上肢肌:上肢肌结构精细,运动灵巧,包括肩部肌、臂肌、前臂
肌和手肌。
肩部肌分布于肩关节周围,有保护和运动肩关节的作用。其中较重要的有三角肌。
臂肌均为长肌,可分为前后两群。前群为屈肌,有肱二头肌、肱肌
和喙肱肌;后群为伸肌,为肱三头肌。前臂肌位于尺、桡骨的周围,多为长棱形肌,可分为前、后两群。
前群为屈肌群;后群为伸肌群。
手肌位于手掌。分为外侧群、内侧群和中间群。
b.下肢肌:下肢肌可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髋肌起自躯干骨和骨盆,包绕髋关节的四周,止于股骨。按其部位
可分为两群。
髋内肌位于骨盆内,主要有髂腰肌、梨状肌和闭孔内肌。
髋外肌位于骨盆外,
主要有臀大肌、臀中肌、
臀小肌和闭孔外肌。
大腿肌分为前、内、后三群,分别位于股部的前面、内侧面和后面。
前群有股四头肌和缝匠肌。
内群位于大腿内侧,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
等。
后群包括外侧的股二头肌和内侧的半腱肌、半膜肌。
小腿肌可分为前、外、后三群。
足肌可分为背肌与足底肌
手部肌肉图解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内,为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肌纤维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前面。长度平均26cm,中点宽度8cm,收缩时使脊柱前屈和紧张腹壁,接受腹壁上动脉及腹壁下动脉的营养。腹壁下动脉从腹股沟韧带上方自髂外动脉分出,两条静脉与其伴行,向内上行走,于弓状缘处从腹直肌外缘进入腹直肌,走行于腹直肌与后鞘之间,上行至脐部成终末支,与从腹直肌上端来的腹壁上动脉的终末支在脐周形成广泛的交通支。1、左右侧支撑交替:这是联系我们侧腹的一个稳定性。首先手肘撑在地上,将我们的单手的手肘放在与肩平齐的位置,切不可向前。然后把胸挺起来,不要让头和肩挤在一起,这样会造成肩关节损伤。
2、接着把双脚伸直,上侧脚放在前侧。
3、最后让自己撑起来,手放在髋骨上,保持一段时间就可以换另一边。
4、侧支撑顶髋:这是在侧板支撑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髋骨的左右动作,增强我们侧腹的一个发力。首先手肘撑在地上,将我们的单手的手肘放在与肩平齐的位置。然后把双脚伸直,上侧脚放在前侧。接着让身体撑起来,再将髋骨放下但不可完全贴在地面上。最后上下摆动即可,记住全程眼睛朝前看。
锻炼腹直肌的方法
1、垂直举腿:腹直肌训练怎么做?在垫子上躺下,背部放松,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手掌朝下。运动过程中保持上背部紧压在地上。收缩腹部,抬起双腿,与身体呈90度,轻微上抬臀部。当你感觉腹部完全收缩,臀部不能继续往上抬的时候,停止运动,慢慢的回到初始位置。在你抬起臀部的时候呼气,返回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吸气。
2、卷腹:身体仰卧于地垫上,膝部屈曲成90度左右,放松背肌和脊柱,两腿并拢并伸直,脚部平放在地上。利用腹直肌收缩的力量抬起上背卷曲身体。下背部不离地。注意卷腹、仰卧起坐的区别:抬起身体时,仰卧起坐臀部不能离地,而卷腹要求下背部不离地,因此卷腹要比仰卧起坐幅度要小,安全可靠,而且对腹部刺激更持续,因为抬起身体超过30°,腹部基本不受力。
3、两头起:仰卧,头部略微抬高,双腿水平伸直,但不接触地面,双臂向头上方伸直,身体成水平的“一”字型。抬起双臂并向前伸出,肩部也随之离开地面,同时双腿向上抬起,双手触摸小腿。在最高点稍停片刻,然后向下还原到起始姿势。呼气时坐起,吸气时还原。怎样锻炼腹直肌,两头起动作绝对是最佳选择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