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病害主要和土壤有关,比如土壤pH值过高或过低,苗床基肥施用不当都有可能会引起大面积死苗,这种病害表现为不扎根、不萌发新芽,茎部变黑,然后叶片发黑,死苗。还有前茬施用残留时间长、对于甜叶菊敏感的除草剂,导致甜叶菊在扦插后中毒而死,这种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发黑、幼茎发黑。另外扦插后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高温高湿,也会造成大面积死苗。
2、侵染性病害
造成甜叶菊死苗的侵染性病害主要有三种,一种时立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甜叶菊育苗过程中主要病害,在一般苗床都有发生,大田发生比较少。主要症状是幼苗茎基部出城水渍状黄色病斑,扩大后溢缩,呈黑褐色干枯死亡。二是菌核病,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一般在苗床上2-4月发病最终,发病时个别幼苗基部出现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并逐渐向上部和下部扩展蔓延,最终导致植株萎焉呈黑褐色死亡,并迅速向梓州扩散,有时整个苗床成百上千幼苗死亡。三是枯萎病,是甜叶菊生产过程中一种系统性侵染病害,主要发生在瓜类作物和棉花种植地块进行育苗的苗床上,在阴雨天极易诱发,在久雨突晴发病最重。
3、防治方法
对于生理性病害的防治,主要是提高改变育苗环境实现,首先是不使用有毒害为主的土壤进行育苗;二是不用瓜类、棉花茬口进行甜叶菊育苗,并定期施入碧卡微生物菌剂以防土传病害发生;三是加强苗床管理,调整温湿度,创造适宜甜叶菊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展的环境。而对于侵染性病害,可以防止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在发病初期喷洒防治,用药后要注意通风降湿。
甜叶菊叶子从叶尖开始发黄变干,整棵苗变黄。主要是甜叶菊急性炭疽病所致。
[急性炭疽病]:该病始发于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流行发生,田间呈不规则或块状分布。主要症状为:主要发生在嫩叶、嫩枝或顶枝,初期在叶尖或叶缘处出现水渍状污点,后扩大成深褐色不规则病斑,常多个病斑联合成大斑,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周围出现黄色晕圈。或在嫩枝茎部出现淡棕色卵圆形或近圆形小斑点,后扩大成深棕褐色梭形或长椭圆形凹陷斑,并迅速蔓延中上部茎,使叶片枯死,植株矮缩,顶端停止生长。
[防治方法]:①用10%世高(苯醚甲环唑)1000至2000倍液;②25%炭特灵500倍液;③80%炭疽福美600倍液;④75%百菌清500倍液。连续防治2~3次。
[预防措施]: 甜叶菊为原野生植物,人工栽培历史短,抗病虫能力较强。与其它经济作物相比,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目前已发现的病害有立枯病、茎腐病、叶斑病、黑斑病、白绢病、急性炭疽病及花叶病毒病等。虫害有地老虎、蚜虫、斜纹夜蛾等,且病害重于虫害。甜叶菊病虫害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提倡不同类型的低毒、低残留、高效生物农药交替使用,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准则和防治指标,确保生产出绿色甜菊干叶产品。
甜叶菊是连续下雨、湿度过大造成的黄叶,同时感染了黑斑病。黑斑病一般发病于生长盛期的高温、高湿季节,先是中下部叶片呈现黑褐色的角斑,并迅速向全叶扩展,发病后期落叶,产量损失可达50%以上。病害初发生时,可用65%代森锌500倍至6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防治。如在收获时期发病,应抢晴或在多云天气时,采取间割,人工采摘叶片晒干,最大限度地降低病害损失。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