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以上的提示,是否内心平静,恬静地接受我的建议?哪怕这是一句善意的提醒。
讲真,我自己书写以上那段话的时候,我能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情绪起伏,一股一股的气从心口窝翻起,堵住我的胸腔,令我感到压抑。那紧紧是我自己的一个带有试图控制的小体验,理智的我,仍然无法控制住自己情绪的起伏。心理学真的是一个有趣的学科。
昨天,读了《自驱型成长》第一章天底下最让人紧张的事,一边被震惊,一边又伴随着懊悔。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缺少控制感则可能是天底下最让人感到压力大的事情了。
我边读边回溯、反思和懊悔自己的育儿历程,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我内心的感受。想到曾经对待女儿的种种,我的后背不断地冒冷汗。
当我看到一章之后的问答题:把你的孩子能够支配的事情列一份清单。我绞尽脑汁地想,女儿可以自由支配地事情,除了一些“恶习”的表现,其他的事情真的是少之又少,很多是处于无自由状态。
1. 学习、作业是自由的(我很少做出支持和帮助)
2. 吃零食(几乎每天垃圾食品)基本自由
3. 睡觉会被提醒,几点睡自己安排
4. 晚上不洗刷自由
5. 零花钱自由
6. 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自由
7. 交朋友、
8. 在家蹲厕所的时间
9. 吃不吃饭
女儿的到来是个意外,她是在不被祝福的情况下来到这个世界。那时候的我,完全没有能力和意识成为一位合格的母亲。我为了讨好婆家,“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地生活。这个过程,让我极度痛苦和压抑。我有多压抑,就有多疯狂,当然,这是我行为模式的一种淋漓尽致地呈现。
无形中,我把各种控制、焦虑、恐惧、愤怒……有意或无形中加注到女儿身上。我在受害者的深渊中徘徊了很多年,这两年,才踉踉跄跄爬出来。一个不能对自己负责的成年人,一个无法掌控自己生活的母亲,如何能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呢?!
当然,这本书不是我《忏悔录》地开启,而是在科学的基础上,让我看到成长的希望,在以后的路上也更有理有据地支持、陪伴和带领我的两个孩子。
所谓的压力,都来自我们未知的、嫌弃的和惧怕的事物,小到感觉有点失衡,大到为生命而战。索尼娅.卢比安总结了那些给生活带来压力的事。
1. 新奇(你之前从没经历过的事)
2. 不可预知(你预想不到却发生了的事)
3. 对自我的威胁(你作为一个人的安全感或能力遭到质疑)
4. 控制感(你感到几乎根本不能驾驶局势)
实验证明,控制感是对压力最好的解药。甚至比你实际的行为更重要。书上说如果你有可以影响局面的信心,那么你的压力就能降下来。对于人类的幸福,自主权可能是最重要的元素,我们每个人都想要掌控自己的命运,哪怕是孩子也一样。
我能感受到二宝旺盛的生命力,和对掌握感的痴迷。我的二宝不到四岁,很多事都想亲力亲为自我尝试和掌控,每天对我发出各种“指令”。我感觉一方面他真的需要我很多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我感觉他更享受支配妈妈的这个过程,让他感受自己的重要性,和被绝对关注的爱。能够自由支配父母,想想都觉得带劲。
当然,随着二宝年龄的增长,以及我个人精力、能力和情绪的限制,有时候,我也会拒绝他,让他承受被拒绝的压力,如实地表达我的现状。
美国国家儿童发展科学委员会将压力归为以下三类:
1. 正向压力。它能促进儿童(还有成年人)的成长,让他们更能够承担风险,并表现得出色。比如,在考试的过程中,保持适度的压力,更能让我们集中注意力,全力做好。
2. 可承受的压力。这种压力只在相对短暂的时间里出现在孩子身上,是可以增强韧性的,关键是必须要有成年人在旁边提供支持,而且孩子还必须由足够的时间来应多压力与恢复元气。
这个过程中,通常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需要第一抚养人,更有细心、耐心和爱心,要看到孩子的问题,尊重和信任孩子的条件下,适当支持,并且接纳孩子呈现出的各种状态。这也要求父母必须具有爱的能力和智慧,有创造性和想象力,才有在无形中给予孩子润物无声地向上内动力。
3. 毒性压力。这个时候通常缺乏支持的情况,应急系统被频繁或长期地激活。毒性压力要么非常严重,比如目睹了严重的侵害时间。要么是慢性的,比如日复一日地经历某种压力情景。比如,父母的长期唠叨、批评、指责等负向情绪地侵蚀。
毒性压力不但不能帮助孩子为真实世界做好准备,反而会影响他们的身心成长。现在,全球的孩子的压力呈现小龄化,症状多样化。抑郁症现在已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失能的首要原因。儿童和青少年所经历的慢性压力对于社会的影响,在机制上类似于全球气候的变化,这个问题随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恶化,要想解决它,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还要克服旧有的习惯。
生活中,很多人对高科技产品了如指掌,而对自己日夜相伴的大脑却知之甚少。无知者无畏,因为无知,我们很可能会做出很多盲目的、冒失的行为,因此,对孩子的大脑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有三个重要的脑结构能够帮助调节压力和控制冲动,它们分别是前额皮质(这部分脑与认知功能相关,又被称为理性脑)、杏仁核(原始的情绪控制中心,当负责执行控制的前额皮质掉线时,它就出面当家作主)和海马体(它是创造和储存记忆的地方)。
当压力过大或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前额皮质分泌大量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化学物质只有“恰到好处”地组合,才能使前额皮质高效运转),这种情况下,前额皮质容易“掉线”,杏仁核出于本能反应,迅速成为心智的负责人。
当处于健康的压力状态下,压力荷尔蒙迅速上升,随后又能迅速恢复。一旦压力荷尔蒙不能快速回落,就会出问题。如果压力持续存在,肾上腺就会进一步分泌皮质醇。这就容易导致问题,长期较高的皮质醇水平会弱化海马体里的细胞,并最终杀死它们。这就是为什么在急性压力下,孩子的学习会产生种种困难。
孩子的大脑在12-18岁比其他任何时候发育得更高效。但是,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被压力影响。他们表现出更高的压力反应,更容易感受到压力。青少年对压力的耐受性比成年人低,他们更容易患上与压力相关的疾病,比如感冒、头疼和消化不良。青少年比我们想象的更需要我们,所以,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到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
1. 爱是一切问题的良药
大脑在应对毒性压力(慢性压力)的过程中,会遵守“用进废退”的原则,杏仁核可能会不断增大,而相应地,前额皮质会衰减。无论曾经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要建立自信,从现在开始做好,相信爱是一切问题的良药。
但是,当我们成年人,如果足够细心,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比较融洽,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了解到孩子的压力,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运用成人的智慧,给予孩子恰当的支持,同时,能够有更多的耐心和同理心,接纳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各种症状。
孩子在自我不断调整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自信和内驱力,愿意尝试挑战和试着应对压力。当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正反馈,让孩子愉悦的多巴胺就会增多。在这个基础上,孩子的大脑逐渐走在一条向好的大道上。
我清晰地记得自己成长的历程。当我7岁从奶奶身边回到妈妈身边,很多年以来,我都在用妈妈给予我的爱和自由报复妈妈。尽管妈妈用尽全力地爱和照顾我,我依然觉得不够。我用各种方式,明里暗里地对抗,甚至用毁坏自己的方式让妈妈难过。即使妈妈给我很多自我选择和掌控的权利,我除了任性和滥用外,很少真的把能量用在好好发展自己身上。所以说, 给孩子自由和掌控感固然重要,前提是让孩子真正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支持。
2.带着祝福,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
除了陪伴他们快乐地成长,一定要相信孩子的生命力,尊重孩子这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让他们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尽可能地做他自己。
现实的生活告诉我们,每个人受制于各种各样的条件,并不能完全自由地做自己。自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孩子们在学校中,以及未来的社会中,势必受到这样或那样的约束和限制。但是,家庭一定是孩子们安全和爱的港湾,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被足够地爱和尊重,身心可以放松和自由。那么,在其他地方,受到一些限制,也并不是不能接受和容忍的事情了。
曾经看过一句话说:一个人如果能够遵照自己的内心活着,要么是一个疯子,要么成为传奇。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活出自己的样子是一件并不容易,又很牛逼的事情。当然,我们不会抱着什么期待,去指导和改变孩子。我们只要孩子相信,在爸爸妈妈身边,做你自己就好。
3.终身成长自我,在孩子远远的背后带领。
不断修正自我的错误信念,同时警惕社会中不良观念的侵蚀,更具“明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放手≠放任或者不问。很多时候,孩子陷入问题区不知所措,需要父母适时伸手拉孩子一把,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陪伴和温暖孩子的行程。
让孩子正确、科学地认识压力这件事情,用自己的经历去体验压力的“美妙”,提升孩子生命的弹性,锻炼孩子应对压力的韧性。
作父母,不仅要具备智慧,还要具备创造力和想象力,更要具备有趣的灵魂,创设更多“游戏”的场景,多做生活中的“闲事”。同时,要鼓励孩子多帮助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多旅游,多读书。眼界开阔了,心境明亮了,格局增大了,事情自己就变小了。至于压力,也就成为不断成长自我的基石,或者一种难忘的经历而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